宋林芳
摘 要: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在企業管理體系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如今,我國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加強和完善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是解決企業財務問題,強化內部管理,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保障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本文從當前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現狀出發,分析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之策。
關鍵詞:企業 會計 內控制度 完善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b)-093-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經濟呈現高速增長狀態。在這種形勢下,企業想要保障自身的生存和持續不斷地獲取利益,就必須轉變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經營觀念。企業會計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樞紐,時刻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但是,當前我國的企業普遍存在著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現象,這不僅僅影響著企業會計的工作效率,更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1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涵義及意義
1.1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涵義
企業會計內控是指企業利用管理學中控制學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財務活動進行科學合理地規范、約束等行為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技術和程序的總稱,以此達到企業良好經營,禁止財務部門出現營私舞弊現象,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并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1]。因此,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具有按管理部門需要來保證執行經濟業務和完成工作的職責,以及保證制度正確實施的有效程序。
1.2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意義
當前在我國的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資產的原因,普遍都缺乏嚴格、合理的管理制度,因此財務管理上也通常會出現較多的問題。財務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會計核算混亂,財務收支失控等現象,這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也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通過完善會計內控制度,企業能夠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科學合理的內控制度,一是能夠保護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需的現金、資產,防止營私舞弊和無意識的過失發生;二是能夠保證各項經濟業務、往來賬目真實完整,為企業制定方針、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三是能夠利用合理地管控,及時減少、規避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如財務糾紛、法律風險等;四是能夠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管理,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地貫徹實施,以及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2.1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觀念淡薄
首先,當前在我國企業中占有絕對數量的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有限,組織結構相對簡單,總經理、領導者只有一人或兩人。這導致了人們對于企業資產的普遍誤解,即經理個人等于整個企業,企業的資產就是經理個人的財產。基于這種誤解,多數人認為建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是毫無必要的。其次,企業經理、領導者認識不到建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額的重要性,認為企業規模不大,沒有必要花費多余的財力、物力、人力來專門建立、運營會計內控制度,且會計內控制度不能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間接效益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凸顯出來,并不適合當今社會高速的經濟發展模式。最后,多數企業管理人員對會計內控制度的理解不到位,認為會計內控制度不過是財務部門制定的一系列普通的財務規章制度之一,在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中并不認真按照制度執行,得過且過,漸漸地也就導致了會計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2.2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我國國內目前尚未形成比較權威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理論,不同行業、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理解不同,因此在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制定上也不盡相同。由于國內相關學術資料、書籍較少,會計學者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仍只是基礎性的,無法從管理的角度對會計內控制度進行整體把握。實踐缺乏理論指導,也就造成了現今企業會計內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常常擴大生產份額以期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但由于企業規模、資金有限,擴大生產就意味著要壓縮管理成本,所以企業在會計內控制度地建立上往往偷工減料,應付了事。
2.3 企業會計人員配置缺乏合理性
在人員安排方面,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大多堅持“用少人,多做事”的原則,這也就造成了有些企業出現多個崗位均由一人兼任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反而滋生了營私舞弊、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使得企業發展不進反退。我國《會計法》第21條明確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2]。但就目前國內的企業人員安排上來看,多數中小企業在財務部門的人員配置上均只設1-2人,且人員分工極不明確,工作職責亦混淆不清。更有甚者兼任會計的人員不僅非會計相關專業畢業,還缺乏相應的會計工作經驗,這樣的企業顯然無力建立、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
2.4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缺乏監督
對于企業的監督,目前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外部監督即國家、社會、媒體、群眾的監督,內部監督即企業內部督查部門進行監督。但就目前我國的社會情況來看,外部監督對于企業的力度顯然是不夠的,由于企業繁多,政府部門精力有限,也無法實現嚴格的外部監督。且企業不同于政府機關,其對信息外公開度較低,因此,社會、媒體、群眾在監督上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這樣的情形下,內部監督就成了對企業進行監督的主要形式。然而,當前國內的企業卻大多不重視企業內部監督,設置監督部門的企業也都流于形式,監督部門并無實權。內部監督從未真正地起到監督作用,對于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監督更是無從談起。
3 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對策
3.1 強化管理者的會計內控制度觀念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施行的關鍵在于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領導的重視是發揮企業會計內控作用的前提,企業領導者自身要加強對會計內部控制的意識,明白會計內控制度在保護企業現金和資產、防止舞弊、保證財務數據真實完整、減少和規避風險、確保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隨后由領導者將觀念灌輸給企業其他管理者,令企業管理者認識到會計內控制度不僅是財務部門的一紙政令,而且也是企業規避風險,提高辦事效益以保證企業目標的重要舉措。此外,政府有關部門也應相互配合,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積極向企業領導者宣傳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重要性,讓企業領導者們明白并不是一味追求生產就能提高效益,企業的管理一樣重要。工商部門、稅務部門也可在企業管理者辦理業務時進行配合宣傳。強化企業管理者的會計內控制度觀念,需要政府和企業雙管齊下,相互輔助,相互配合。
3.2 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內控制度
缺乏有效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的健康發展就很難得到保證。企業領導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緊迫性,只有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才能在財務機制上達到規范行為、控制風險、防范舞弊、數據準確的效果,切實保證公司各項工作順利有序地實施[3]。但是,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不能急于求成而照搬照抄,也不能因為國內尚無成熟理論而流于形式,需知各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不同,組織運作模式不同,因此,各企業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企業會計制度》、《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規范為依據,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參考國際上的成功案例,依照合法性、適應性、規范性、科學性的原則,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以此指導企業財務工作開展和各項制度有序施行。同時,有關部門也應配合學術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理論學術,爭取完善國內關于會計內控制度的理論體系,為企業制定會計內控制度提供科學且行之有效地指導。
3.3 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合理配置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人員在企業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要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在人員上要進行合理的配置。首先,在會計人員的任用上,要選擇會計相關專業的人才或擁有會計從業經驗的人員,這樣的人員不僅能夠快速適應會計內控制度,還能在會計內控制度實施地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其次,要對會計人員進行職務分離,明確各自職責,互相監督。企業應改變往日“用少人,多做事”的原則,改善一人兼數職的現象,令會計人員無法營私舞弊,能夠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身該做的工作上。同時,在企業用工上,相關的政府機關應該發揮其勞動保障的作用,以《勞動法》為依據,積極監督企業單位用人制度。最后,企業應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財務人員是企業經濟對外聯系的窗口,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財會人員必須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及時改進會計內控制度,為企業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
3.4 強化對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監督
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有效執行,就必須保證對會計內控制度的監督。監督可以從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兩方面來進行。首先,對于內部監督,企業應當設立相應的內部審計部門或監督部門。企業應當結合會計內控制度施行的情況,采用抽查或定期檢查的方式,來監督會計內控制度是否被有效執行,發現制度存在缺陷的情況,要及時向制定部門匯報并督促其進行改正;發現營私舞弊、敷衍了事的情況,要及時予以記錄并處罰,發現良好執行的情況,也要給予獎勵,以激發企業員工執行的積極性。其次,外部監督的重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應在企業管理上加強力度,充分發揮政府審計部門在企業財務監督方面的作用,依靠政府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在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下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并督促其依規實施[4]。同時,可以制定相應的地方法規、制度,適當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支持鼓勵新聞媒體、社會團體、人民群眾利用各類社會渠道對企業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曝光,以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要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需要從強化管理者的會計內控制度觀念、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強化對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監督這四個方面進行改善。通過政府、社會與企業的相互配合,不斷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從而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貢獻企業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楊平.淺談如何完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J].才智,2011(12).
[2] 劉云霞.淺談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4).
[3] 田金霞.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現狀及其完善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3).
[4] 陳海赟.淺談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詢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