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佳 王雨 曾浩鈴 董輝
摘 要:目前,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至今已逾40年,90后城鎮獨生子女大學生未來就業地選擇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各方面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對該群體的就業地選擇意向和原因進行調查,發現原生家庭對其就業地選擇影響最為顯著,就業地選擇偏向于家鄉所在省。本文以此為基礎,從政府和社會、企事業單位、獨生子女及其父母三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90后 獨生子女 擇業觀
中圖分類號:F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b)-153-02
當今中國,獨生子女群體總數較大,90后獨生子女也逐漸成為未來就業的主力軍,對我國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獨生子女獨特的成長環境對于其就業觀影響較大,獨生子女對于原生家庭的依戀較大。獨生子女一代人的父母因教育觀念有所變化,導致獨生子女就業地選擇與非獨生子女相比有較大區別,有較重要的研究意義。
1 研究過程及方法:以調查問卷與訪談研究為主
筆者選取90后城鎮獨生子女就業地選擇這一活動,通過對于選擇原因的分析以及選擇因素的綜合考量,研究其對于獨生子女原生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及政府的影響以及相關對策。筆者首先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項目成員所在地(包括陜西、內蒙古、江西、四川四地)獨生子女大學生對未來就業地選擇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綜合考量其選擇現狀和原因,進而分析所產生的影響。其次,考慮到獨生子女這一群體較為多元,筆者亦采取了訪談這一研究方法,對于四個城市的90后獨生子女的就業地選擇原因進行詳細而深入的訪談,了解其選擇的內在原因,為后期對策的提出建立一定基礎。最后,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研究,分析獨生子女及就業觀的研究現狀,綜合考慮90后獨生子女大學生就業地選擇現狀及其所產生影響。
2 調查分析及結論:獨生子女受原生家庭影響而選擇留在省內城市
通過問卷調查,筆者收集到了以下信息。
有64.29%的獨生子女大學生選擇省內就業,其中34.92%的人選擇中小型城市,55.56%青睞省會城市,認為所選擇的城市可以在就業這方面實現個人夢想。
在父母離退休后的經濟能力能否滿足自身需求方面,72.8%的獨生子女選擇了離退休金、保險等較為充足,與其相對,只有43.66%的非獨生子女選擇該選項。可以得出獨生子女在原生家庭有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傾向于滿足現有生活狀態。
69.6%的獨生子女在與家庭親疏程度中選擇了很密切,這一選項在非獨生子女中僅占比57.75%,從而得出獨生子女在選擇就業地時會更傾向于考慮個人家庭因素。
47.2%的獨生子女在專業選擇方面受父母影響大,而非獨生子女受父母干預的占比較少,為40.85%。由此可得,其父母對子女的就業地選擇有更多干預。
60.8%的獨生子女認為父母在其家庭所在地可以對就業提供幫助,而非獨生子女父母可以提供幫助的只占42.25%,可得出獨生子女父母的人脈關系網絡較充足,在就業地選擇時會考慮家庭人脈關系網絡。
38.03%的非獨生子女將職業發展放在了就業影響因素的第一位,而只有30.4%的獨生子女將其放在第一位;并且在影響他們就業的因素中選擇照顧父母這一因素為第一位的占比31.2%,而非獨生子女只占25.35%。由此可以看出,獨生子女在選擇就業地時更多考慮的是家庭因素,其次是自身發展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獨生子女深受原生家庭影響而選擇留在省內城市,這給獨生子女、企業、社會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首先,從個人方面而言,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在面對就業選擇與職業理想實現上本應首要考慮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員結構簡單,贍養父母的壓力和負擔較重,在就業地選擇上會受到家庭牽絆,選擇上偏于穩妥,會有所妥協,這不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
其次,從企業方面看,第一,“用工荒”的問題會愈演愈烈。在職業方向上,獨生子女更多偏向在家鄉所在省選擇更為穩妥的職業,不愿意在特大或是大城市從事更具有挑戰性、未知性更強的等項工作,有明顯的職業類別傾向,導致很多企業在市場充沛的情況下出現招工難的尷尬局面。第二,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受到影響。90后獨生子女大學生普遍存在抗挫能力、承受力較差的特點,雖然想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會心生畏懼。加之有家庭因素要考慮,他們在選擇就業地時會選擇中等類型的城市而不是特大城市。
最后,從社會層面上看,主要產生了三個問題。第一,地區間人員流動遲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子女多是將對方放在核心地位,建立親密的家庭關系。所以獨生子女在選擇未來就業地時,會將贍養父母作為重要因素考慮。父母在情感上也希望子女留在家鄉,而非他省。因此,各地區間人員流動將會減少。第二,階層流動速度減慢。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獨生子女選擇就業地為離父母近的省內城市而不是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且滿足于所選擇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發展機遇,這意味著這些獨生子女在社會階層上與其原生家庭相比較浮動的力度并不大。第三,鄉鎮發展受到影響。獨生子女家長投注在子女身上的過度關愛,在就業時表現為希望子女選擇安逸的就業地。獨生子女也在這種觀念下逐漸變得缺乏斗志,容易安于現狀。所以,少有獨生子女及其家庭自主選擇鄉鎮作為就業地,鄉鎮發展受到影響。
3 對策分析:基于政府與社會、企事業單位及個人角度
社會上大多數人認為,獨生子女是一個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群體,其實不然,研究表明,大部分獨生子女深受原生家庭影響而選擇留在省內城市。獨生子女選擇就業地時更多考慮的是家庭因素,其次是自身發展問題。獨生子女這樣的選擇緣起何處,面對這些,我們應當積極解決。
對政府與社會而言,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決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進行有序合理的城市規劃,不斷完善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反對攤大餅式的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協調發展;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化養老機制,幫助獨生子女減輕養老負擔。
對企事業單位而言,無論處于何種發展水平的城市,為了留住優秀人才應該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提高優秀畢業生的薪資待遇,同時為其提供物質保障;給優秀畢業生一個發展的空間和提升的平臺,比如完善競爭機制、提供充足的培訓及成長機會等措施;創立核心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給他們一個更為寬容的空間來激發創造力,減輕壓力。
對個人而言,家庭教育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養兒防老”和“父母在,不遠游”的觀念也需不斷改變,獨生子女父母應以更加開放的觀念面對子女就業問題,理性地分析子女的能力,及時進行溝通,并且理解尊重子女自身的意愿;獨生子女自身也應放棄靠父母、靠關系的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相信個人能力的重要性,意志堅定,努力奮斗,同時要及時抓住時代機遇,勇于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 風笑天.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2] 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從小皇帝到新公民[M].知識出版社,2004.
[3] 風笑天.中國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J].教育研究,2005(9).
[4] 韓經,尹兆華.當前大學生就業選擇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5] 王文娟,陳岱云.城市獨生子女父母養老社會支持問題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8(9).
[6] 馬莉萍,潘昆.留還是流?——高校畢業生就業地選擇與生源地、院校地關系的實證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3,34(5).
①基金項目:陜西師范大學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cx1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