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高昶 饒紅玉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到了歷史轉折點,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時代的要求,是21世紀的宏偉目標;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應有之義,必由之路;而草根者創新創業的成功與否,又是實現者宏偉目標的關鍵。本文根據創新創業的特點,從環境、素質、團隊、選項、實施等方面,多角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成功率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如何 促進 草根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b)-179-02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發展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建造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和新引擎,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高速發展,GDP由1978年的3645億元,發展到2015年的676708億元,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但我們要看到,這種高速發展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資、擴大廠房、增加勞動投入,來增加產量,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隨著經貿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進而產生了經濟一體化和貿易全球化,增長方式必須得到改變,必須由數量型增長方式過渡到質量型增長方式。
在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中,越來越需要創新。創新創業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創新創業有其顯著的特點:成功率低,風險高;一旦成功,回報高。創新創業是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受到人們現有認知、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影響,會面臨比傳統創業更高的風險;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確定有什么風險,并把風險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以及他們能系統分析新機會的來源,然后準確地找出機會在哪里并加以利用;創新創業者不是冒險者,他們努力確定自己必須去冒哪些風險,并盡可能把這種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通過對已有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更優化組合,對現有資源的更優化配置,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大、更多的新價值,從而開創所在創業領域的“藍海”,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也獲取更大的回報。
考慮到創新創業的特點,如何提升創新創業者,特別是草根創業者的能力和創業的成功率?
1 政府營造創新創業環境
黨的十七大就把“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寫進綱領,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進行大力宣傳,出臺系列政策法務、稅務、財務等政策;建立一批國家、地市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立了各種各樣的公共服務平臺和孵化器。如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通過與國內著名高校院所和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及項目進行產學研合作,園區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各研發機構依托高校院所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園區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需求,建立了一批高技術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聚集了一批高端科研團隊和先進的科研成果;成立各種創新基金,如天使基金,專門投資于企業種子期、初創期的一種風險投資。2016年東莞市舉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東莞再次掀起雙創熱潮。而作為該市的創新創業高地,松山湖(生態園)跟著也正式啟動了2016年“松湖杯”創新創業大賽,再次點燃了園區的雙創激情。
2 培養創新創業者的必備的素質
創新創業必須具備的一定的素質:必須有強烈的欲望和危機意識,做溫水里的青蛙,最終是死路一條;必須有超乎想象的忍耐力和持久力,遇到困難、挫折就逃避和退讓,做了一段時間沒有結果,就輕易改弦易張,這樣永遠達不到目標;必須開闊的眼界,努力學習、跨界整合,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善于把握趨勢又通人情事理,要善于發現規律,了解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掌握法律、法規,做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必須有敏銳的商業嗅覺,當今信息時代、科技時代,也是經濟全球化、競爭劇烈的年代,靈敏的嗅覺、快捷的反應、隨機應變等能力,都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目前國內部分高等院校正開辦一些創新班,成立各種培訓機構。如廣東工業大學,致力于培養有國際視野、有堅實基礎、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從學生成才觀的理念轉變抓起,探索性實施了“重基礎、強能力、多樣性、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改革,著力探索以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基于產學研全程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新思路,同時將人才培養(特別是本科生培養)納入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規劃之中。又如,中關村加一戰略新興產業人才發展中心,立足于中心自身的使命、愿景與定位,憑借多年的培訓積累和身處中關村的優勢,率先構建了創新創業的“三級四類”培訓體系:三級是針對創新創業過程的階段而言,包含創新創業的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類是針對創業的主體而言,主要分為四類人群:創業者(包括企業員工、大學生、軍轉、返鄉和下崗職工等)、創業服務者(包括政府有關部門的公務員、法務、 稅務、 財務)、創業投資者(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政府投資和銀行等)和創業教育者(包括高校教師、社會培訓機構)。
3 組建核心團隊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核心團隊往往起決定性作用。創業核心團隊的組成必須考慮五要素:計劃(Plan)、權限(Power)、創業團隊的定位(Place)、人(People)、目標(Purpose);同時,團隊的專業構成(專長)也要充分考慮,理想的構成是:自由開放的技術人才、決策者、行業先行者(或創業導師)、銷售奇才、財務專家,甚至有明星加入,也能提高項目的影響力和成功率。一支強大的核心團隊,必須要核心價值觀上達成一致;核心價值觀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做保障;制度要落實,需要有超強執行力;超強執行力,需要具有獨立的商業人格,以成人心態來對待工作中的問題。
4 遴選好項目
創業的道路千千萬,不同的選擇就有不同的結果。有些適合做軟件開發、有些適合做機械設計加工、有些適合做金融投資或會計、審計等,諸如此類,如馬云、馬化騰、劉強東等都選擇了合適的項目。那如何選項目呢?首先根據自己的志向及所掌握的優勢資源,選擇好創業導師(高端的孵化器一般都具備創業導師團隊),對擬開發的項目,進行科學評估、選擇;做好商業計劃書,包括項目概述、技術優勢、市場分析、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營銷策略、融資回報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選好項目,做好計劃,邁上成功的第一步。
5 整合資源,組織實施
有想法必須有辦法,必須做好了商業計劃書,要組織人力、財力、物力,一切可用的社會資源,精心實施。創業者必須具備企業管理知識,必須掌握管理的四要素“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后,根據商業計劃書,依托有利條件,制訂科學合理、詳細周密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有效工作;整個過程中,還要包括定期檢查執行情況,內容包括:任務完成情況、困難和問題、下一步工作計劃等,并提出改進建議,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扎實做好每一步工作,成功將會離你越來越近。
以上幾點,對草根創業者來說,能夠獲取良好的土壤和環境,大大減少盲目性,不斷降低風險,科學決策和管理,進一步提高成功率。另外,對草根創業者一點小忠告,在創業之前,最好先去打工,去學點兒專業的東西,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先積累人脈,去了解它的貨源,開發別的渠道;不要總想著白手起家,前期要準備好一些資金。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創新創業雖能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崗位,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因素,但它的高風險性、不確定性,更需要全社會的呵護,提供給創新創業者能夠靜下心來創業的環境,培育建設大型科技創新基地,同時提供給他們最有用信息,來自于全世界的資訊,讓他們知道自己處于全世界領域的發展位置。希望社會共同努力,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真正成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成為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懈動力。
參考文獻
[1] 雅瑟.生意場社交知識[M].新世界出版社,2010.
[2] 厲無畏.創意改變中國[M].新華出版社,2009.
[3] 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機械出版社,2007.
[4] 巴林格.創業管理[M].機械出版社,2006.
[5] [美]史蒂夫·布蘭克,[美]鮑勃·多夫.創業者手冊[M].機械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