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順
摘 要:本文就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教學,說明了電工電子系列課程內涵;闡明了課程目標要求和內容思路;指出了注意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必要性;論述了整合和更新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方法。
關鍵詞:電工電子;系列課程;要求;思路;方法
電工電子系列技術課程,是把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及數字電子技術等三門知識理論與實踐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而成的門課程。它是覆蓋面廣相當廣、知識面相當寬、實踐性特別的一門課程,是中職機械、機電、數控、計算機應用、網絡等專業教學中的專業基礎課,電工電子系列技術課程目標是使學生獲得電工電子學必需的適應社會、市場的一些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初步知曉電工電子事業向前邁進的狀況,為學生學習其他有關的課程和相關的專業知識打好基礎。
1 電工電子系列課程內涵
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所包含的具體內容: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摸擬電路、數字電路、低頻電子技術、電路分析、電路原理。知識面是相當寬泛,這些課程作為中職機電、模具、數控等非電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在各個教育教學改革時期,都得到了的重視。認為這門課程需要不斷改進,不斷的提高。在課程建設上更加重視實踐課程的開設和提高實驗要求和標準。
2 電工電子系列課程目標要求和構建
《電工電子技術》是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對學生的思維素質、創新能力以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電工電子系列課程目標要求:了解電壓與電流參考方向的意義;并能正確應用理解電路的基本定律;了解電路的開路與短路狀態,認識電功率和額定值的作用;能夠計算電路中各點的電位;對支路電流法的掌握、弄懂疊加原理和戴維寧定理分析電路的規則。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屬專業基礎課。電工電子系列課程作為中職教育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首先要為其進行合理定位。這一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定位更是重要一環,應該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人才市場需要的,并且是在校期間通過思政教育,在德智體美方面發展全面的人才,就當前來看,處于勞動項目呈密集型狀態,不過,真正能在企業獨當一面的高技能型人才還是相當缺乏的。大學、中職等相繼開設雷同專業,專業之間形成了惡性競爭,魚目混珠,讓社會、市場無法甄別優劣。在對培養對象進行定位時,既要根據國家形勢發展的需要,又要抓住人才市場的具體需求,培養的處對象既要有自己的特長,又要有在某些領域有所創新。才是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顯露鋒芒。為此,學校就要看準市場的需求,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者之間的比例上,規范教育教學體系,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實踐和學校培訓上,要高度為學生的未來前途著想,注意兩者在結合上的默契。真正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得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應用到實踐中去,達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作為教師,也要認清形勢,明確所教的對象的知識水平,因材施教,為培養合格人才稿好教改教研。不斷更新教案和教學手段。
3 注意理論教學和實訓的有機結合
(1)在課堂講授演示:比如要講變壓器,就得詳細講解電磁現象,面臨這樣的課題,在上課之前布置學生預習,上課時適當做演示實驗,利用電磁學里的剩磁和磁滯效應的現象,將原來不具磁性的材料磁化,做演示實驗。給學生以直觀表象的認識,學生普遍反映,在這樣課堂學得懂,記得牢,效果好。
(2)按規定設置實驗課。在講授電工電子系列課程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按比例安排實驗課程,一般說來,實驗課所占比例不得少于20%,在上實驗課之前,嚴格規定學生做好充分準備,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知道實驗的具體程序,老師要把實驗教學的有關規則傳達給學生,不失時機的檢驗學生的實驗效果。
(3)課程設計。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適度可發學生的動手能力,指導學生完成一些小的課題。比如說模擬電話部分我們會重點研究晶體管放大電路,理論上學習了如何計算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在設計電路時,可以給出已知條件和性能指標要求,要求設計出具體電路結構,推算原件參數,完成電路安裝與調試,檢驗結果并進行誤差分析,而以上實踐的主體部分都可以在開放的實驗室里完成,這樣做大大提高了實驗室的利用率。
4 整合和更新教學內容,因材施教
《電工電子技術》這門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面相當廣泛,它是電路的基本理論、電動機、變壓器、繼電器一接觸器控制電路、電工儀表與測量、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多門學科基本知識的綜合。在專業設置分析好后,教師需要根據具體專業去制定教學計劃,往往同是一門電工電子技術,但是專業不同,教學內容就不盡相同。
專業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還有一個因素也相當關鍵,那就是人的因素,也就是學生的情況。學生來自各地,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為:第一,部分學生電學知識很薄弱,連最基本的“電壓”、“電流”是什么都不完全理解,而這些常用概念是一切分析和計算的基礎。在上課過程中,他們沒有基礎,聽起課來如同空中樓閣,可以記住方法,但沒辦法加深理解,學過就忘,更難以激發學習和研究興趣,沒有長期正面的學習動力,變成為了考試而學,為了學而學。很多學生一遇上稍難點的課程就失去動力,或者以基礎不好為借口就放棄學習,非常可惜。第二,不同學生學習經驗不同,不要過于相信學生的適應能力,這就會造成不學生接收信息程度不同。其實這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不是問題,對平時能積極做到預習復習的學生不是問題,但有些學生問題就很嚴重。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法,如果無法改變學生,那就先改變自己來影響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好奇和興趣,學生思維被激活后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同時教師不斷更新職業崗位要求的新知識新工藝作為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程觀點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雪蓮,潘鐵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初探[J].科技信息,2010,(30):34.
[2]張運波,鄭文,姜志宏.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優化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4):85-87.
(作者單位:洪湖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