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艷杰 張松子
摘 要:為研究湖北省農產品的效益以及對市場效益的影響因素分析,運用熵值法對農產品的勞動、資本、土地生產率和商品率進行綜合研究,結果表明,2004年~2015年湖北省部分農產品的市場效益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整體而言,市場效益綜合評價指數有所下降,甚至在2015年出現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狀況。產量降低和人工成本提高是2012年以后部分主要農產品效益降低的重要因素。本文據此提出應該提高產量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政策建議。提出政府應加大農業種植品種和農業技術的投入,加大對農地投入力度,改善農產品生產條件,通過專項資金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從而加速農產品的流通等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 市場效益 熵值法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b)-139-02
1 引言
長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而湖北省又是這個區域中的種植大省,研究湖北地區的農產品市場效應,從微觀上來講,對于深化湖北省農業經濟改革,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宏觀上看,湖北省的農業經濟穩定性將對全國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對于全國的農業生產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目前國內有大量學者對農作物的比較效益進行了相關研究。(1)以不同地區作為對象進行比較。肖運來(2002)在區域比較優勢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各油料產區的綜合比較優勢及其動態變化情況。陳甜(2012)從單位面積收益與單位產品收益兩個方面,分別橫向比較分析了山東省糧食與全國糧食平均,以及與蔬菜及蘋果。(2)將同一地區不同作物的市場效益進行了對比分析。劉國丹(2015)運用實驗檢驗的方法對不同冬季作物與玉/豆套作模式效益進行了比較研究。朱永慧(2011)運用灰色關聯模型,對湖北省農產品生產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綜上所述,現有研究主要從成本收益角度分析農作物生產的比較效益,很少涉及針對湖北省農產品的比較效益的綜合評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實驗檢驗法、灰色關聯法進行分析,本文試圖運用熵值法建立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分析湖北省農產品市場效應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綜合比較效益并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2 基于熵值法對湖北省農產品市場效益的綜合評價
2.1 研究方法

2.2 農產品市場效益評價指標的選擇
農業投入分為勞動、土地和資金三部分,根據農業生產的投入和產出指標,選取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金生產率以及商品率四個指標來衡量種植效益。
根據數據的可得性,選取2004年~2015年湖北省與全國平均的農產品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以與報告期同期的全國平均指標數值作為市場效益評價標準,分別計算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金生產率、商品率四個指標的個體指數,將2004年~2015年分為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105平均四個階段和2004年~2015年平均一起進行分析。
2.3 湖北省農產品市場效益的綜合評價
由表1可見,湖北省部分主要農產品市場種植效益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維持在高10個~20個百分點。2004年~2015年其市場效益維持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但整體而言,市場效益綜合評價指數有所下降。從2004年~2006年的116.07%下降到110.24%,下降了5.83個百分點;接著在對每年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從2012年以后,關鍵農產品市場效應呈直線下降的態勢,從2012年的123.14%下降到2015年的93.37%,整整下降了29.74個百分點。甚至在2015年單年,湖北省農產品種植比較效益呈現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狀況。
2.4 農產品市場效益相關因素分析
對于農戶來說,從事農業生產獲得的效益就是他所生產農產品的產值與成本之差。通過查詢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中單位面積產值與總成本的相關數據來探究2012年~2015年湖北省農產品市場效益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的比較效益。
單位面積凈利潤取決于單位面積產值與總成本的比較。總成本分為生產成本和土地成本,生產成本包括物質與服務費用和人工成本。以全國平均水平的各項指標為標準,計算農產品相對應的指數。發現部分關鍵農產品的產量占全國平均水平總產量的比重不到一半,且從2004年開始在波動中呈現下降的趨勢。主產品產量指數從0.52下降到0.38;從2004年開始,平均價格指數呈上升的狀態,但從2012年以后平均出售價格指數直線下滑,在2015年降至1.79倍。主產品產量和平均售出價格指數導致總產值指數除開2007年~2008年,2011年~2013年農產品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于土地成本,湖北省農產品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幾乎相當,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前者比其低20%~30%。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農產品的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工成本增加這一現象在2012年以后尤為明顯。
3 結論和政策建議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主要2012年以后由于部分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的下降導致了農產品種植總產值的下降,同時人工成本的提高導致了部分農產品生產的利潤的下降。湖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種植大省,承擔著提高中國農產品自給率的責任。通過上文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1)提高勞動生產率。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通過品種研發和提升農業技術水平,提高湖北省農產品單產;提高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水平,減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人數以及通過完善土地流轉機制,鼓勵規模化經營等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2)提高資金生產率。提高農業生產資金利用的效率。農戶在購買各種生產資料前,應做好預算,合理安排生產資料的購置配比,避免過多或不足的現象。同時,對于農機具的購買,不要重復購置小型農用機械,可以累積資金購買較大型農用機械,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
(3)提高土地生產率。首先對于政府來說,應加大對農地投入力度,改善農產品生產條件。增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抵御災害的能力。最后可以從農產品品種,機械化水平,生產規模等方面提高土地生產率,所以說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是相輔相成的。
(4)擴大出售商品數量,提高商品率。在開放條件下,湖北省農產品不僅面臨國內其他地區還有國外進口農產品競爭的壓力,因此,提高農產品質量達到國內消費需求水平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肖運來.我國油料作物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及效率分析[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2.
[2] 陳甜.山東玉米比較優勢與市場競爭力分析[D].山東農業大學,2012.
[3] 劉國丹.不同冬季作物與玉/夏套作模式效益比較及關鍵巧術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5.
[4] 朱永慧.湖七省油菜 籽生產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D].華中農業大學,2011.
①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161050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