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燦勇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和長江上游特色經濟走廊、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和特色資源加工基地。
要加速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必須實現生態涵養,突出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市人大代表、開州區區長冉華章,市人大代表、墊江縣發改委主任姚鴻向本刊記者介紹了兩地的發展策略。
一體化協同發展
“萬開云”板塊是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特色經濟板塊。
2016年2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出臺《“萬開云”板塊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三組團、雙兩百”戰略目標。
“萬州、開州、云陽地緣相鄰、人文相親,經濟聯系緊密,產業互補性強,協同發展基礎深厚。”冉華章說,以聯動、抱團、開拓、開放的姿態全面融入“萬開云”板塊一體化發展,有利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提高區域開發效率,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整體功能最大化。
圍繞“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萬州、開州、云陽三個城區組團的建成區總規模達到2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規模達到200萬人左右,共同構建形成‘三組團、雙兩百區域增長極”這個目標,開州推進城鎮規劃建設一體化,及時修編《城鎮體系規劃》,優化“十三五”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讓城市總體規劃規模從原來的27.83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8平方公里。
推動“萬開云”板塊形成優勢互補、資源互動、產業互聯的合作共贏發展格局,還離不開工業發展一體化。
開州抓住浦里工業新區被市政府確定為萬州國家級經開區B區的有利契機,按照近期規劃建設40平方公里目標,優化功能、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構建“一區三組團四特色園”空間開發格局。
編制完成《開州區浦里工業新區工業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材料、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構建主業突出、多元并舉、區域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2020年將浦里工業新區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成為“萬開云”板塊產業創新合作的重要載體。
推進“萬開云”板塊一體化協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
目前,作為“萬開云”板塊首批互聯互通項目的萬開周家壩—浦里快速通道工程正加快建設,預計可提前一年完工。同時,完成小江航道開州段整治,開工建設開城高速公路,啟動開云高速前期工作。
冉華章介紹,為預留互聯互通類項目落地的空間,開州主動銜接萬州、云陽,優化土地和重點項目規劃。“加速互聯互通項目建設,能有力推動‘萬開云板塊產業協同、發展聯動、一體繁榮的目標。”
綠色本底戰略
墊江縣是鏈接城市發展新區的“門戶”,擔負著加強生態保護、提供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經濟的責任。
“堅持生態化是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趨勢,堅持綠色發展產業發展愈發重要。”姚鴻說,必須以經濟生態化為主線,深化企業改革,穩固產業發展,拓展市場動力,強化產業轉型,努力構建內需性經濟。
近年來,墊江縣堅持綠色本底和深度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核心,以涉企30條落實為重點,堅持任務清單化,考核指標化,加快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相關指標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姚鴻介紹,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發展初見成效。2016年,墊江縣實現規上產值2018億元,增長15%,工業投資110億元,規上企業個數達到148戶,五年累計新增規上企業105戶。
在工業生產上狠下決心淘汰落后產業,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質升級,引導傳統工業企業通過“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手段,大力向電子科技、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化工精細高端、食品優質安全方向發展;鼓勵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與科研院所保持合作提高自生競爭力,通過改革創新逐步實現內生動力轉換,通過優化創新驅動戰略擴大企業附加值。
培育45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業轉型發展。瞄準電子商務推進鄉村“觸”網,完善農產品電商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引導100余家農產品生產龍頭企業建立電商網店和網站,實現網銷農產品1億元。
如何加快生態涵養發展步伐?姚鴻認為,要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注重制度供給側的發力;要盡快從規劃引領、土地調控、產業布局、戶籍改革、優質教育醫療配置等方面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
要打通內聯外暢交通瓶頸,加快啟動“墊江—豐都—武隆”高速公路建設,并向南延伸至貴州道真,為重慶新增一條出省、出海通道,同時統籌打造渝萬高鐵沿線陸上旅游與三峽水上旅游相結合的旅游環線。
2016年渝萬高鐵正式通車,墊江跨入高鐵時代。姚鴻說,墊江將抓住這一戰略機遇,重點推進縣城工業園和澄溪工業集聚區建設,大力改造提升創投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產城融合、品質提升、特色彰顯理念,加速宜居城市建設步伐;突出“牡丹故里、康養墊江”主體,提檔升級休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