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案情回放
2010年,黃某與杜某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結婚時約定,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后,由各自子女繼承。
2014年1月7日,黃某因病去世。第二天,黃某的工資賬戶上匯入一筆工資款:16058.6元。對這筆工資款,杜某沒有過多考慮,便將其取出用于日常開支。但黃某生前收養的兩個孩子黃某甲、黃某乙卻不同意繼母的這個做法,一紙訴狀將杜某告上法院,要求依法繼承這筆遺產。
法院審理
一審法院認為:我國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死亡時留有的個人財產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在被繼承人生前沒留遺囑的情況下,一般應由法定繼承人均等繼承。
法庭審理查明,本案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即黃某的第一順序繼承人為黃某甲、黃某乙及杜某。黃某甲、黃某乙要求與杜某共同繼承案涉工資款的訴請,于法有據,法院予以支持。
案涉款雖是黃某死后匯入,但系黃某生前工資收入,屬于黃某與杜某的夫妻共同財產。根據法律規定,分割遺產時,應先將共同所有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部分為被繼承人的遺產。故案涉工資款的50%份額即8029.3元應歸杜某所有,另50%按照法定繼承予以分割。
此外,鑒于杜某與黃某系夫妻關系,根據法律規定,遺產分配時可適當多分。綜上,法院酌定杜某繼承金額為4029.3元,黃某甲、黃某乙各繼承2000元。
宣判后,黃某甲、黃某乙不服原審判決,并提起上訴,稱案涉款項是黃某死后遺產,原審認定該款為黃某生前工資收入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與事實不符。該款依法應由黃某甲、黃某乙、杜某等額均分繼承。而杜某隱瞞并侵占涉案款項的行為,根據繼承法的規定,應當不分或少分遺產,原審卻予以多分,與法有悖。如果案涉款項是夫妻共同財產,屬于黃某的遺產部分,也應當根據黃某與杜某的結婚協議,適用遺囑繼承。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杜某辯稱,其取走案涉款項屬實,但自己沒有工作,如何繼承分配,請求法院依法處理。
經審理查明,二審法院認為,一審判決查明的事實正確,本院予以確認。
二審法院同時查明,黃某與杜某簽訂結婚協議一份,約定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后,由各自子女繼承。
二審中,黃某乙表示已與杜某達成不要求杜某交付本案中2000元的協議,因此本案中其繼承份額如超出2000元,僅要求杜某在執行時交付超出部分。
綜上,黃某甲、黃某乙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二審法院予以支持。被繼承人黃某的遺產即上述工資款中的8029.3元,由黃某甲、黃某乙各繼承4014.65元。杜某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十日內應向黃某甲交付4014.65元,向黃某乙交付2014.65元。
法理評析
遺產與夫妻共同財產的界定
遺產和夫妻共同財產的所有權限歸屬不同,一方死亡后,將發生財產繼承關系,二者容易混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區別。
遺產必須是死者生前所有的合法財產。遺產的形態不以死者死亡時遺留下的狀態為限,從死者遺留下的財產衍生出的財產或替代財產均為遺產。夫妻共同財產,則是指除夫妻雙方另有約定外,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所共同擁有的財產。
可見,本案涉及到的財產爭議,乃是死者黃某的生前工資收入,故該款應由夫妻共同所有。應當將一半8029.3元分出為配偶杜某所有,由杜某自行支配。其余一半8029.3元為被繼承人黃某的遺產,由其子女黃某甲、黃某乙繼承。
遺產繼承中的法定繼承順序
根據法律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也就是說,需要以死者的生前遺囑為優先原則,如果死者立下合法遺囑,指定遺產繼承人,明確身后財產的具體分割、繼承事項,那就要按照遺囑的內容來辦。如果死者生前未立遺囑,則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優先順位繼承的原則,同一順序繼承人原則上平均分配。
本案中,黃某在遺囑中明確其身后財產繼承等事項應以其與杜某簽訂的結婚協議為依據,結婚協議約定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后,由各自子女繼承,因此黃某的遺產應由其子女黃某甲、黃某乙繼承。
需要厘清的兩個問題
1、黃某的工資收入是否屬于遺產范圍
本案爭議的焦點,乃是黃某的工資收入是遺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按照法律規定,遺產的形態不以死者死亡時遺留下的狀態為限,從死者遺留下的財產衍生出的財產或替代財產均為遺產。
該筆工資收入雖然是黃某死亡后到賬,但其本質上屬于黃某的生前工資收入,乃是自然延續下來的合法財產,理應歸屬于遺產范圍。而既然是黃某生前收入,基于黃某與杜某的婚姻關系,也就歸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此,法院對此項工資收入的裁決有理有據。
2、黃某子女繼承遺產的分割問題
按照遺產法定繼承順序原則,杜某做為同一順序繼承人,有權分割黃某遺產。但黃某遺囑已明確了遺產分割事項,由黃某甲、黃某乙繼承,因此杜某只應分得夫妻共同財產一半,而不能再與黃某子女共同繼承遺產。
生前留遺囑后人少煩惱
濟言
據統計,在全國老年人中,設立遺囑的不到25%,這為日后的財產糾紛留下隱患。如何避免財產繼承糾紛?生前主動留遺囑。這既是對家人的留言,體現了對家人的期望、安排,也是一種責任意識。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財產繼承存在順位序列,并以遺囑為優先原則,這就是以被繼承人的意志為主導,符合財產所有權的合法性。因此,為減少財產繼承糾紛,人們應改變舊思維,不再視遺囑為不吉利的事物,逐步樹立生前寫遺囑的觀念,提前擬定財產繼承分配方案,從而實現有序依法繼承遺產,防范遺產繼承糾紛。同時,保持定期檢查、更新遺囑的習慣,及時補上遺囑內容的缺漏。自己生前麻煩一點,身后就會給家人減少許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