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芬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人崇尚茶道,茶作為國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直至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日,飲茶依然是國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們對茶器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從未間斷過,宜興紫砂壺便是中國陶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在不斷的完善和發(fā)展中,紫砂壺已成為集實用、藝術和人文于一體的高雅手工藝品,是當之無愧的茶器首選。
紫砂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是追求人與壺的共鳴,作為品茗之器具,紫砂壺具有得天獨厚的原料優(yōu)勢,但人們常說壺味三分,一分茶味、一分泥味、還有一分則是人文意味,因此,只有將人文情懷恰到好處地融入作品中,使之發(fā)揮出更充分的價值,紫砂作品才能真正升華成人們心之所向的藝術珍品?,F以紫砂“雙魚戲水”套壺(見圖1)為例,從造型設計、文化寓意等方面談一談其人文情懷。
紫砂壺藝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自古以來,紫砂壺的造型設計一直備受歷代壺藝人關注,并歸納出了光貨、花貨和筋囊貨三大體系,三者各有千秋,并彼此相輔相成,“方匪一式,圓不一相”詮釋了紫砂壺造型的豐富多彩?!半p魚戲水”套壺由一壺四杯構成,其中尤以主壺造型凸顯藝術風格,它集光貨的諸多要素特征,散發(fā)出柔中寓剛、骨肉亭勻的氣質,同時又將代表魚和水的元素濃縮于作品,寓具象于抽象之中,神韻極佳。
主壺整體端莊穩(wěn)健,壺身鼓腹大度如魚腹;壺底下沉,使重心下移,與此同時再以三只細小乳足托底,呈三足鼎立之勢,使整壺在氣質上不因壺身飽滿而變得笨重,視覺上顯得輕盈靈巧;壺嘴與壺把前呼后應,以線條架構造型,壺嘴似抽象的游魚,圈把簡潔流暢,整體氣脈連通,干凈利落。整個壺身的造型設計講究線條效果,靈氣飄逸,極富動感,好似一尾魚兒穿梭水中,意境悠閑唯美。與壺身形成對應的是以雙魚相對所塑的壺鈕,靈感來源于雙魚玉佩。抽象的魚鱗、魚鰭清晰可見,精巧細膩、形象生動,雙魚相對,不僅拿捏得體,更顯人文情懷。蓋面上以一圈圈線紋裝飾,以壺鈕為中心,仿佛波浪向外蕩漾,雙魚戲水之主題昭然若揭,畫龍點睛之意不言自喻。壺肩部更以金砂鋪飾,疏密自如,亦似浪濤翻滾,與壺鈕雙魚相配,可謂錦上添花,天趣無窮。魚和水相伴,寓具象于抽象,使作品的人文情懷得以最直觀的表達。
“雙魚戲水”為套壺作品,這就要求其各組成部件在風格上保持一致,相輔相成。四只茶杯造型外觀相同,胎質選擇和主壺一樣的黑泥,色澤古雅耐看。杯身飽滿圓潤、骨肉亭勻。杯口沿一圈則與壺肩相呼應,亦以金砂鋪飾,渾若天成、端莊古樸,作品由始至終都與主題高度一致,使人們不僅品茗樂道山水間,也能時時從一壺四杯中體會到來自雙魚戲水的趣味。
一件成功的紫砂壺藝作品往往散發(fā)著超越藝術本質的精神屬性,如果說具象的作品是根本,那么其豐富的人文內容就是精神屬性,也是人們真正從內心與之產生共鳴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吉祥文化是老百姓們家喻戶曉的民俗文化,其涵蓋面廣,并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變遷與發(fā)展,如今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同時,吉祥文化也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文化形式之一,是紫砂作品創(chuàng)作得心應手的題材之一。比如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魚”這一物象一直代表了美好的寓意,人們對魚充滿了一種圖騰崇拜,創(chuàng)造出了如魚得水、金玉(魚)同賀、連(鰱)年大吉、年年有余(魚)等各種成語,詮釋著人們祈福吉祥的心愿。借著這樣的美好寓意,紫砂作品“雙魚戲水”無疑通過巧妙的構思將意境與意象結合,造型承于傳統而高于傳統,裝飾簡練而不簡單,使魚文化的美好寓意和魚水相伴的趣味于細節(jié)處得以淋漓盡致的呈現,彰顯了整把壺的藝術和人文境界。
通過對紫砂作品“雙魚戲水”的設計創(chuàng)作,深刻地認識到紫砂壺藝不但要注重形式,更應注重精神本質,以人文內容來營造和優(yōu)化作品的藝術氣場,使之更好、更貼切地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