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悅
摘要:本研究以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訪談法等方式,利用專業軟件對統計結果進行研究,以此研究體質健康測評與學生鍛煉行為之間的關系,分析二者相關性,從而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提供相應的指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研究;體質健康測評;鍛煉行為;影響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引起了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教育部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2016年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從國家層面對學生體質健康給予高度重視,并明確了相應的測評標準和工作方法,有效增強了高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認知和行為存在分離和偏差現象,普遍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未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標準》、《實施辦法》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消極對待體質健康測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標準》的實施。同時,部分高職體育教育工作者主要從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的角度出發,分析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并基于研究成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然而,在體質健康測評與學生體育鍛煉行為關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忽視了體質健康測評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作用,鑒于此種情況,筆者結合四川現代職業學院教學實際,通過調查和研究分析體質健康測評對學生鍛煉行為的影響,旨在發現體質健康測評在促進學生鍛煉習慣養成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標準》的落實,以期促進我國高職院校體質健康測評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四川現代職業學院300名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文撰寫提供了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在校學生1萬余名,筆者隨機選取300名學生填寫調查問卷,由學生現場作答,現場回收,共計發出問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問卷為293份,調查有效率為97.6%。
3.測試工具
采用《鍛煉態度量表》中的行為意向及行為習慣分量表對體質鍛煉意識和鍛煉行為進行測量。《鍛煉態度量表》是基于國內眾多研究成果所建立的九因素模型。量表共有70個條目,其中行為態度分量表8個條目,目標態度分量表12個條目,行為習慣分量表10個條目,行為認知分量表7個條目,主觀標準分量表7個條目,行為習慣分量表和行為意向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a系數均為0.85,信度良好。同時,行為習慣分量表和行為意向分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09和0.732,表明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較高。體質健康測評方法依據《標準》的測定要求對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學生進行測評。具體指標和權重如下:體重指數(15%),肺活量(15%),50米跑(20%),坐位體前屈(10%),立定跳遠(10%),男引體向上/女1分鐘仰臥起坐( 10%) ,男1000 米跑/女800 m 跑( 20%) 。為提高體重和肺活量測量精度,本次測試使用經過教育主管部門認證的測量工具,其余5項數據均由教師手工測量,并將所有的測評結果錄入到學生體質健康測評數據采集系統中,通過軟件分析與研究,能夠有效降低人工干預的風險,保障了測評準確性和科學性,從而真實反映了我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4.統計分析工具
此次研究采用SISS 15.0軟件進行分析研究,將測評所得的數據導入軟件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并利用A-MOS 17.0結構方程模型進行研究,統計結果P值小于0.05,說明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統計結果分析
(一)學生鍛煉態度、體質健康與鍛煉行為結果分析
通過對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男女學生鍛煉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男生鍛煉態度為232.31±44.30,而女生的鍛煉態度則為189.53±46.1;在體質健康方面,男生表現為71.48±7.2,而女生為67.23±46.11;在鍛煉行為方面,男生表現為22.21±18.16,女生則為10.66±10.47,從統計學角度來看,這些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從統計結果來看,男生的鍛煉態度、體質健康和鍛煉行為表現優于女生。而從不同專業的角度分析,學生的鍛煉行為存在一定的差異,現代服務業專業學生鍛煉行為為52.33±24.18,而現代制造業專業學生的鍛煉行為則為37.64±15.23,數據統計結果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從統計結果來看,現代服務業專業學生鍛煉行為高于現代制造業專業學生。
(二)鍛煉態度、體質健康與鍛煉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從學生鍛煉態度8個維度的數據相關性分析,數據結果表明:學生體質健康與鍛煉態度的行為習慣、情感體驗和行為控制感存在明顯的正相關,同時,體質健康與體育鍛煉行為也存在著正相關關系,除了學生主觀態度外,其余維度與體質健康都有著較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見表1)。
(三)體質健康測評影響體質鍛煉行為的模型校驗
結合我國多數專家學者得出的結論,以學生體質健康、鍛煉態度和鍛煉行為現有的理論基礎為依據,以此次研究數據結果為支撐,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評對學生鍛煉行為影響的結構方程式模型,通過AMOS 17.0軟件對該理論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得到了擬合指數:CMIN/DF = 1.650,CFI =0.902,NFI =0.895,TLI = 0.894,RMSEA = 0.072,這充分說明體質健康測評對學生鍛煉行為模型適配較為合理,也能夠說明體質健康測評對學生鍛煉行為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圖1,模型可知,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不直接對鍛煉行為產生作用,而體質健康測評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鍛煉行為,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態度間接影響學生的鍛煉行為,其路徑系數為0.54。
三、研究結果研究與思考
一般來說,學生的身高、體重和運動能力是學生體育鍛煉經歷和鍛煉習慣養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體育鍛煉能力的先天條件之一,通過此次研究發現,體質健康測評對學生的鍛煉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而其他專家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側面證明了鍛煉態度對鍛煉行為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其原因是通過體質健康測評能夠使學生較為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體質健康測評以科學化、標準化的測評方式,能夠使學生準確地了解自身體質存在的不足,從而進行自覺的干預和調整。同時,體質健康測評普遍采用集中式的測評方式,學生通過結果橫向對比,能夠較為直觀地了解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從而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進而形成較為準確的自我體質健康水平認知,形成激勵自身鍛煉行為的持久動力,對高職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體質健康測評對鍛煉行為間接影響分析
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與鍛煉行為、鍛煉態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此次研究發現,體質健康測評結果對高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鍛煉態度、情感體驗和行為控制感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通過方程調整分析研究表明,高職學生鍛煉態度對體質健康測評影響鍛煉行為模型中不直接起作用,而是通過間接影響鍛煉行為,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高職學生畢業時,依據《標準》進行測評時,只有學生成績達到或超過良好才能參與評優與評獎,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要求較高。而當學生的測評成績低于50分時,高職學校按結業或肄業進行處理;再者,依據《標準》有關要求,在體質健康測評對男生參與引體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參與1分鐘仰臥起坐和800米跑有10分的加分獎勵,這樣的獎勵對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誘惑,因此,落實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測評對學生的體質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端正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主觀認識上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提高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對高職學生鍛煉行為產生引導及激勵功能。
五、體質健康測評與鍛煉行為關系引發的思考
在體質健康測評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體質健康未能引起部分學生的關注和重視,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正值年輕,對體質健康結果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體質測評在這些學生中未能起到預期效果,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將體質測評結果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強化體質健康測試的反饋效應。同時,教師還應將體質健康發展與體育課程結合起來,通過特定的體育項目,使體育鍛煉效果更為顯著。教師將體質測評結果導入體育課程,對學生開展綜合性、專業性的指導,通過科學地、客觀地分析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能夠從主觀認識上引起學生的關注,此時,教師進行體育鍛煉有效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體育課程并不是空泛的訓練,而是對體質健康有極大幫助的科學健身方法,從而能夠有效改變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自覺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六、結語
此次研究從體質健康測評與高職學生體質鍛煉行為的關系出發,通過數據分析研究表明:學生的鍛煉態度在體質健康測評與鍛煉行為之間存在不完全中介作用,為高職體育教育實踐提供了有效的指導,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應針對這一現象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以提高高職體育教學有效性,促進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實現提升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愛民.體質健康測評對大學生鍛煉行為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08):726-728.
[2]王健,萬義.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評的歷史演進與生態重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體質”[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02):5-10.
[3]謝紅光.體質健康信念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意向及行為習慣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2.
[4]黃勇前,王石龍.大學生體質健康新舊測評標準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6(02):98-100.
(作者單位:四川現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