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春東
摘 要:固安縣天昊助劑有限公司一臺套管式廢水換熱器正常運行一年后,其中一段U型連接管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開裂,通過分析得出裂管原因,并且提出預防措施。
關鍵詞:套管式換熱器;U型管;分析;預防措施
1 前言
我公司于2014年7月為固安縣天昊助劑有限公司設計了一臺套管式廢水換熱器,套管式換熱器是一種結構簡單,安裝靈活,傳熱面積增減自如,傳熱效能高的一種換熱器,投產(chǎn)后一直運行良好,但一年后卻出現(xiàn)一段U型連接管失效,其內拱側開裂的現(xiàn)象。
2 設計概況
該換熱器外管殼程公稱直徑DN65,內管管程公稱直徑DN40,管殼程設計壓力均為7.7MPa,設計溫度為280℃,采用TA10無縫鋼管制造。殼程介質為氧化水,管程介質為廢水,廢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及鹽類物質,經(jīng)化物所試驗研究決定采用TA10材料,進行強度計算,得出外管規(guī)格采用φ76×4.5mm,內管規(guī)格采用φ45×3mm,U型連接管亦采用φ45×3mm。破裂處的U型彎管,是管程中兩個U型套管的連接管,裂口位于彎管的內拱處(圖1)。
3 取樣分析
3.1 厚度測量
對該失效的U型彎管進行取樣檢測,在彎管破裂處和直邊段隨機處切開,對破裂處截面內拱、外拱及兩側進行了測量,對直邊段截面選取等分的4處進行了測量,測量厚度結果滿足強度計算中計算厚度的要求,測量厚度結果見下表(單位mm)。
3.2 宏觀觀察
直邊段切開后,觀察內壁,表面情況良好。開裂處外表面呈現(xiàn)金黃色,裂口呈喇叭口狀,長約45mm,寬度約為13mm,管壁明顯減薄,邊緣十分鋒利,具有韌性斷裂特征,觀察靠近裂紋位置內壁形貌,表面有明顯的腐蝕形貌,氧化較為嚴重,近距離觀察斷口側面形貌,靠近斷口位置已經(jīng)呈現(xiàn)紫藍色,且斷口周邊已經(jīng)有沿圓周方向的鼓起,呈氧化黃色。
3.3 掃描電鏡分析
將取下的開裂換熱器裂口浸入丙酮內經(jīng)超聲波清洗后放入掃描電鏡內,斷口形貌如圖所示(圖2),能觀察到極少量的韌窩形貌。斷口內壁存在明顯的點腐蝕坑,并且觀察到腐蝕產(chǎn)物的附著,對腐蝕產(chǎn)物進行能譜分析,結果顯示除基體元素外,還存在著較多的N、O元素。
3.4 金相分析
將開裂換熱器U型管取樣進行金相分析,裂紋區(qū)域金相組織為α+少量顆粒狀β,遠離裂紋區(qū)域的金相組織為α+少量顆粒狀β,對裂口附近鼓包區(qū)域進行金相分析,金相組織仍為α+少量顆粒狀β,無明顯區(qū)別。
4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根據(jù)GB150.1~4-2011及HG/T20582-2011中相關條款,對裂管段進行強度計算,得出結論為合格,并不是因為厚度不足而導致破裂。據(jù)彎管受力情況分析,環(huán)向應力最大處位于彎管內拱側,這恰與開裂位置吻合,且電鏡分析斷口出現(xiàn)少量韌窩形貌,這也是典型的韌性斷裂特征。裂口附近顏色呈紫藍色,說明該部位可能長期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運行,這種現(xiàn)象一般是管內局部熱負荷過高造成,管內汽水循環(huán)不良或管內結渣,對傳熱不利,均會使得壁溫升高而造成超溫運行。能譜分析除基體元素外,還有較多的N、O元素,說明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NO3-離子,介質中存在的NO3-離子,對鈦材產(chǎn)生過快的腐蝕而致壁厚減薄,導致局部應力增大而破裂。彎管制造過程中,管子壁厚可能不均勻,彎制過程中內拱處產(chǎn)生過大的殘余應力,導致局部應力過高,或是彎管制造過程中,內壁處存有劃痕、凹痕、細微裂紋或者尖銳棱角等,都會增加開裂的危險因素。
4.2 結論
①斷口附近局部為藍紫色,為高溫造成的氧化,使用過程中存在超溫運行。
②介質廢水中雜質和腐蝕源過多。
③彎管自身存在缺陷或彎制過程中產(chǎn)生缺陷。
5 預防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換熱器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超溫,使得局部熱應力過高,材料許用應力降低,加上NO3-離子腐蝕、制造缺陷、內拱處存在的殘余應力共同作用,導致裂紋。為避免相同事故的發(fā)生,建議在日后的使用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注意對管程工作溫度的控制,并定期清理U型彎管內的污垢及結渣;對管程介質廢水進行定期化驗,嚴格控制廢水中NO3-離子的含量;將來如需更新設備再次制造時,應嚴格控制制造質量,降低制造缺陷,并消除U型管在彎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殘余應力,從而在設計、制造、安裝及操作等各方面都達到安全要求,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GB150.1~4-2011,壓力容器[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2]秦叔經(jīng).化工設備設計全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大連大化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