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 要:一直以來,產業轉移都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各國的發展規律無不如此,產業轉移對于轉變經濟發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是毋庸置疑的。最近十幾年來,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最近幾年12個國家戰略規劃和戰略平臺落戶河南,可以看出國家過于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但河南省的產業結構還有很多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地方,新常態下,河南省要落實利好政策紅利,以利于承接新一輪的產業轉移,促進結構升級,為河南省的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關鍵詞:新常態 產業轉移 產業結構升級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c)-153-02
當前河南省的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由于歷史因素,河南省在最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進程中和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處于落后狀態,在百年難遇的政策利好下,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河南經濟轉型,更好的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甚至國際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是區域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符合當前河南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承接國際和東部的產業轉移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相對于兄弟省份,河南有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和機會,但同時,河南省也有必須面臨的劣勢和威脅,隨著產業轉移的推進和規模的擴大,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我們要正視問題所在,同時采取應對措施,提升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水平和產業轉移的能力,增強河南省產業轉移的競爭力。
1 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宏觀對策
1.1 加強硬件環境建設
硬件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由于歷史原因,河南省的交通、物流、信息技術、水電等投資硬件環境不能滿足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河南省的省會——鄭州市,建國后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遷后開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經過60多年的建設,硬件條件和兄弟省會城市相比已相差無幾;而一些老城市,比如開封、洛陽和安陽,因為地下文物問題,不能大規模開發,硬件設施的建設勢必會受到影響。
首先,完善綜合物流體系保障。物流是產業轉移、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保障條件,河南省在交通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處于交通的十字路口,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高鐵、國際航空等基礎設施,針對一些公共服務問題,單個企業難以解決,這時就需要政府強化政策規劃,形成產業集群,使其成為產業創新聯盟。
其次,加快河南省信息化建設?;ヂ摼W是信息化的基礎,最近5年來,河南省互聯網用戶增加將近一倍,河南省城市互聯網的普及率還很不錯,但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還遠遠不夠,還不到城市普及率的一半。河南省是農村大省,現代化的農村是產業專業和結構升級的中堅力量,城鄉信息化水平發展的不平衡嚴重阻礙了產業轉移的進程。
最后,構建生態環保體系,發展新能源產業。河南省是農業大省,產業轉移必然會涉及工業化、信息化,為了保證藍天白云,保護好生態環境,積極創新,發展新能源產業。如洛玻集團“超薄電子玻璃浮法生產設備和工藝”、中信重機的“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豫光金鉛的“熔池直接煉鉛新工藝”等技術在行業關鍵點上取得了核心技術。
1.2 優化產業轉移、結構升級的軟環境
一是改進行政環境。目前體制與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還存在不協調、不匹配,地區、部門、行業之間也存在條塊分割,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應從現實出發,根據地區、行業、企業發展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分門別類的進行統籌規劃,全省一盤棋。在行政審批等環節要樹立為產業轉移服務的理念,不推諉、不拖拉、不刁難。
二是完善產、學、研機制。產業轉移、結構升級需要很多高科技人才,目前河南省的高科技人才有產、學、研脫節現象存在。對此,政府、社會、企業要合力采取積極措施,如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人員的職務科技成果實施期權、技術入股、分紅等多種激勵機制,從而留住人才,提高其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產、學、研高度融合,使高科技人才留得住,價值體現出來、科研成果得到轉化。
三是改進目前的招商方式。河南省要根據自身現有的產業優勢、發展規劃、產業定位,成立專題招商隊伍,對海外、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開展定點招商、定業招商。
四是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高水平的人才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尤其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職業性、應用性、技能性。職業教育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還不是很長,缺乏“工匠精神”,使得中國生產和制造的產品沒有高附加值、質量不過關,沒法在國際市場上和發達國家競爭。
河南省高等教育的規模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相當可觀,河南省2016年高等畢業生人數達到64.34萬人,但職業教育的發展還不夠,高級技工的培訓跟不上社會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所以要加強職業教育,尤其是社會緊缺的專業,加快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和結構升級的進程。
2 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區域對策
2.1 加快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形成產業集聚區
為了利益的最大化,高端產業的跨國企業或集團企業把自己的業務進行分類,核心業務保留下來,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優勢,把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而河南省的服務外包業務目前還不是很成熟,承接的外包業務也以國內為主,對于承接國際業務還準備不足。從事業務外包的企業也多是一些小型企業,就算是小型企業數量也是鳳毛麟角,遠遠達不到產業集聚效應。
2.2 打造特色產業園區
一是打造產業園區經營模式。各地市政府資源稟賦不同、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條件迥異,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根據自身情況,打造特色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是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產業集群發展可以節約土地資源,強化產業之間的合作,政府在用地、政策、稅收方面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積極參與,依靠市場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園區經營模式。
二是產業園區形成特色。根據發達國家或地區經驗,在打造產業園區時都會以行業、國家或地區的名字命名,這樣對于產業轉移方來說,方便業務交流,也有親切感。如法國產業園區、浙江產業園區、福建產業園區,或者信息產業園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等。
2.3 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引領各地承接產業轉移
以中原城市群規劃的四大產業帶為基礎,即鄭汴洛產業帶、漯鄭新產業帶、新焦濟產業帶、洛平漯產業帶,以中原城市群四大產業帶上的眾多產業集群和園區為依托,以河南現有的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為重點,篩選具有代表性的、對承接產業具有引領作用、示范效應的產業積聚區、園區、開發區,把他們打造成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引領各地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河南經濟增長極。按照“布局優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約、產業集中“的原則,不斷創新園區合作共建機制,高水平打造承接產業轉移載體,促進項目集中、產業積聚、資源節約、增強產業承接能力。
2.4 成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協調的專門機構
由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的威脅分析可知,河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要面臨東部發達地區爭奪來自國外的國際產業轉移、中西部其他省份承接產業轉移的威脅,各自省份為了承接產業轉移,展開激烈的競爭,甚至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情況,這樣就會形成重復建設、不成規模、地區差異大等后果。基于這些問題,很有必要成立一個省級級別的產業轉移協調機構。
3 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對策
3.1 科學選擇承接產業,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
河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為了急于發展經濟,饑不擇食,損害當地利益。要承接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綠色高收益產業、集約型產業,尤其要承接戰略新興產業,堅決拒絕引進污染嚴重的、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實現經濟跨越式的發展,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于河南省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要認清,對大自然懷有敬畏的心態,尊重產業發展的規律,充分認識環境的承受能力、利用有限的資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于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因其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并且可以使河南省的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這樣的新興產業我們要來之不拒,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支持。通過發展新興產業,把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能過剩的低端產業轉向省外和國外,以此達到調整河南省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目的。
3.2 根據自身產業優勢,提高產業鏈聯動能力
河南由于工業基礎薄弱,使得在一些產業上與國外和東部發達地區同樣的產業競爭無優勢可比,但經過多年發展,也有一些優勢產業。近幾年,雖然河南省的工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整體實力仍然不強,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特別是近幾年著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仍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相互銜接的配套企業、緊密對接的關聯企業。為此,河南省各地應挖掘潛力,苦練內功,把一些自身有優勢的產業或企業做好,尤其是做好能夠滿足產業轉出方并與之配套的產業或企業,借此實現提升河南經濟實力,增強河南省在中部省份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省外、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
4 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企業對策
4.1 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
創新既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靈魂,又是基本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證企業保持持續的核心競爭力。河南省應出臺鼓勵企業創新政策,引導企業向創新方向前進。
一是積極培育創新主體。首先培育一批骨干型新興產業企業,其次鼓勵自主研發,提升技術消化、再創新能力,再次要積極推進新興產業企業與科研所、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搭建“產學研”平臺,最后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并給予榮譽和經濟獎勵。
二是注重保護知識產權。首先健全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升執法能力,暢通知識產權投訴渠道,建立法律援助體系。其次,實施商標戰略,對于承接產業領域里擁有知名商標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
4.2 企業發展集團化
目前,河南省大型企業不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型企業的競爭能力有限,產業轉出地更愿意把產業轉移給競爭能力強的大企業,這就使得企業要抱團取暖,通過重組、兼并、收購等手段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形成規模優勢。
第一,強強聯合。通過強強聯合,使企業如虎添翼,實力大增,同一領域內,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取長補短,形成更專業、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的企業集團。產業的經營集中度更高,利于形成優勢企業集群。
第二,加強技術整合。對于加強那些掌握在同一生產領域掌握先進技術手段以及優秀傳統,技術的企業合作,以技術為依托,促進技術融合,從而提高各個企業的技術生產水平,在整體上提高整個領域的技術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 任靜.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2] 張國興.河南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和對策分析[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03).
[3] 李松志,劉葉飆.國外產業轉移研究的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 2007(02).
[4] 陳剛,劉珊珊.產業轉移理論研究:現狀與展望[J].當代財經, 2006(10).
[5] 徐夢婧.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6] 李淑香.河南省承接區域產業轉移的實證研究[D].河南大學,2008.
[7] 陳銀春.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8] 楊桃珍.產業轉移與中國區域經濟梯度發展[D].武漢大學, 2005.
①基金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課題名稱: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結構升級研究,課題編號:2016B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