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廣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本科生培養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培養方案對比結果是:目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體現,培養目標定位清楚,與其他體育類專業區別明顯;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具體;開設有全國普及較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優點,但仍存在人才規格要求、課程設置與其他體育類專業區別不大;專業方向不明確,面窄、單一;實踐環節單一等問題。
關鍵詞:廣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科生;培養現狀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廣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本文研究的需要,通過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體育學院資料室、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知網等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2.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對收集到的相關資料數據進行推理分析。
3.對比分析法。通過對比其他體育類專業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設置分析廣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差異及存在的問題。
二、廣西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與其他體育類專業培養方案對比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從2011年招收第一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以來,已過4個年頭,但與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這三個專業相比,還只是一個新興專業。通過與其他體育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的比較(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了解目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培養方式是否區別于其他體育專業,形成獨具特色培養方式。
(一)培養目標對比分析
體育教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體育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從事學校體育教學、指導課外體育知識、組織體育競賽組織、以及進行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礎,寬口徑,多能一專的復合型人才。
社會體育:培養素質全面發展、具備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專業實踐能力強,有創新精神,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運動訓練: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競技運動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專選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從事指導專項運動訓練、體育教學、體育科研、體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民族傳統體育:培養具備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科研基本知識與技能的,能從事武術、傳統體育養生及民族民間體育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通過對比得知各專業在培養目標上有明確的區別,各個專業針對培養對象的不同設置了不同的培養目標,由此可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與其他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差別,具有自身特點的專業,在辦學過程中,各專業根據各自不同的培養目標去進行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
(二)課程設置對比分析
1.必修課程。四個專業要求的最低學分都為165分,民族傳統體育的總學時、必修課學分、選修課學分及其百分比都與運動訓練相同,和體育教育、社會體育略有區別,但區別不大,一般地說,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除了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外,最重要的是弘揚和傳承民族體育文化,而運動訓練最主要的是掌握所選專項的技術和技能,所以這兩者其培養方式應有所不同,要區別對待。
(1)公共必修課程。四個專業的公共必修課總學時在770-810之間,其中社會體育學時為810,其他三個專業的學時均是770,學分上民族傳統體育與運動訓練一樣同為32分,通過與專家的訪談得知這主要的原因是,1.從招生方式上來說,運動訓練與民族傳統體育招生方式基本一樣,僅僅是專項的區別不同;2.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仍在辦學的初級階段,相對其他專業辦學時間較短。
(2)專業必修課程。通過對比專業必修課程可知,目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必修課所設置的課程,除了散打、武術、中醫學基礎、體育史,其余課程均與其他體育類一樣。在上述培養目標中得知,四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有明顯區別,但是從必修課設置對比中可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明顯不足,與其他體育類專業課程設置差異小,沒能體現其專業特點,此外,民族傳統體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從事武術、傳統體育養生及民族民間體育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在課程中僅能體現武術這一方向,傳統體育養生與民族民間體育等相關課程并未出現在專業必修課中,而是添加了包括田徑普修在內的7門武術以外的術科課程,這易導致人才培養的難以形成特色,不利于人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體育人才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使人才的培養受到嚴重的局限性。
2.選修課程。通過對比專業開設選修課程可知,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選修課分類較為清晰,且開設有如舞龍、太極拳、跆拳道、中國式摔跤等全國普及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仍存在地方特色不明顯,不能體現專業特點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地方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欠缺,如無花炮、投繡球、毽球、龍舟等在廣西開展比較熱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課程資源與其他體育類專業基本無差異,如除了舞龍、太極拳、中國式摔跤等,其他課程與體育類專業相同。
三、結論
通過與其他體育專業對比,可知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清楚,開設有全國普及較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仍存在課程設置上,地方特色不明顯;與其他體育類專業區別不大,甚至專業學時、畢業要求最低學分、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設置與運動訓練專業一致,此外還存在專業方向不明確,面窄、單一問題,這說明目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在其他體育類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劉樹軍,郭志禹.民族傳統體育(本科)專業方向的設置及其目標體系的理論建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3).
[2]徐偉軍.面向2l世紀高等體育院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3).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