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明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原則展開研究。研究認為:我國傳統武術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洗禮中孕育而生的,是我國各類文化中的精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體育經濟全球化形式的不斷發展,在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發展與傳承當中,也要迎合時代的發展的需要來做出多元化的積極改變。
關鍵詞:傳統;武術文化;多元化;發展;原則
受世界體育多元文化的不斷沖擊,不少外來的體育文化的侵入,我國傳統武術文化開始在日益邊緣化的現狀下艱難掙扎。隨著當前國家對非遺文化的不斷重視,我國傳統武術文化也開始被注重起來。在這樣的大好發展形勢下,根據當前我國傳統武術文化中的各種優秀元素,在其發展中我們采用多元化原則,以有效促進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健康長遠發展。
一、保健化發展原則
自古以來,傳統武術與中醫學就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兩者相通相助,相輔相成。在拋卻各種武術的防御和搏殺功能的情況下,任何一種武術門派的特定技能都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功能。對于一些疼痛性疾病等,通過不同武術的練習都可以得到強根固本的治療,如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與氣功等。讓運動者在長期地堅持中不斷優化氣、血、脈絡與神經等,使其病態的狀況得到循序漸進地改善。對于一些肢體機能受損或退化者,大多數武術也具有某種側重的理療康復功能,如肢體受傷后的肌肉萎縮、腦梗后的身體偏癱,以及其他疾病初愈后的心肺功能提高等,都具有切實的支持與提升作用,例如各種徒手的拳術等,按照特定的套路可以科學地訓練群眾的體能與優化肢體機能。
在各種需求與市場開發下,傳統武術呈現了多元發展的趨勢,經濟型、公益型與純娛樂型等形式并存,但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
二、群眾性發展原則
隨著當前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在全面提高群眾體質與健康水平,以及建設具有中國體育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當中,在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當中,需要承擔起群眾的健身需要功能以及文化需要功能,才能讓傳統武術文化在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中,發揮出自己的強大價值與作用。傳統武術作為民族文化的珍貴遺產之一,群眾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學習者、運用者與創新者隊伍。因此,傳統武術無論有多少發展方向,都是在群眾需要和支持下呈現的良性發展追求。體現為兩點:第一,群眾是傳統武術的繼承者。群眾作為傳統文化的掌握、運用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主體,對傳統武術的存在與發揚起到了根本性的支持作用,只有廣大群眾積極地學習、日常活動運用與健身推廣,傳統武術才有了其存在的根基和意義。其實所謂的傳統武術中的“傳”就是指群眾之間的代代相傳,傳統武術的“統”是群眾原創精神的認同與百家爭鳴統一認知。第二,群眾是傳統武術的創新者。由于傳統武術起源于群眾,且被廣大群眾在日常生活、健康保持、群體娛樂與民俗節慶中廣泛運用,出于時代的需要與新科技發展的支持下,群眾也會根據現實的條件作出更多的創新,如技能創新、器材創新、教學方法創新、表現形式創新、競技規則創新等,既滿足群眾的基本健身需求,也體現時代精神的內涵。
三、弘揚性發展原則
盡管門派傳承、繼承人傳承等傳承方法對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積極作用,但由于受眾少且現代群眾可以娛樂形式多樣,導致傳統武術面臨著失傳的風險。當前我國傳統武術雖然參與人數規模也不小,但是發展的表現卻較為緩慢很不樂觀。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缺乏高素質的武術傳承與武術文化管理人才,尤其是那些素質過硬、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武術人才,是構建和培育武術文化軟實力的主要引領者,但是這樣高素質的武術人才是比較缺失的。而在傳統武術的發展傳承當中,可以采用開放性的發展方式,這樣能吸引和培養更多的武術興趣愛好者,這樣的傳承發展形式做為傳統武術的學習、創新與傳播創造寬泛的社會氛圍,是有效弘揚中華武術文化的積極做法之一。其中實效性較好與值得繼續堅持的做法有三種:第一種,專門武術學校的建設和開放。目前,在全國各地都有民辦性質的武術學校,為傳統武術的傳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實中,既有以某個武術名人創辦的武術培訓班等小規模的機構,也有符合民辦學校軟硬件要求的大規模的學校,例如在全國都比較著名的嵩山少林寺周邊的一些武術學校等。第二種,普通基礎教育的武術課程設置和教學。既有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學科內的武術教學內容,也有公立或私立的體育職業技術院校、體育專業院校、綜合院校內的體育院系或武術系等,開展的相對專業的武術教學工作。第三種,傳統武術民間協會的傳授。這是對傳統武術最熱愛、最忠誠與最專業的主體,他們通過師徒制的方式,把門派的武術基本套路與秘籍傳承下去,這種方式為傳統武術培養了很多的精英人物。
四、結論
總之,在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當中,既要保留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精華,也要實現其與時俱進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特征和豐富的價值內涵,在其發展當中相關部門要科學制定出有效的傳統武術文化發展策略,這樣才能讓我國傳統武術文化傳承呈百花齊放的形式傳承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元馳功.對武術動作中所呈現的藝術特點探討[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12):85-86.
[2]張元馳功.武術套路的藝術性特點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11):142+160.
[3]趙濤.文化傳承背景下高校武術文化建設的價值及問題反思[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10):135-136.
[4]龐博.尚武精神下的高校武術教學課堂重建[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05):69+89.
[5]王永翔.體育全球化發展中我國民族武術發展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6,(07):63-65.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武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