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楊振濤
摘要:作為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代表性運動項目,體育舞蹈和太極拳不僅深受我國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也成為高等教育領域中深受重視的專業或課程。標準舞是體育舞蹈項群之一,也是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標準舞的舞步、造型等都有嚴格、規范的基本技術,而太極拳也有自己獨特的技法和訓練方法。本文探討太極拳技法在標準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并對太極拳技法在標準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太極拳技法;標準舞教學;應用
標準舞是通過舞者運用身體技術與技巧并結合藝術表現力來完成的具有一定規范性的運動項目,技術水平和藝術表現力是標準舞教學的主題和重點,扎實熟練的技術和基本功是形成舞蹈表現力和風格的基礎。因此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使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每個動作和舞步的基本技術是教師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鑒于標準舞基本技術和太極拳技法具有一定相似性,在標準舞教學過程中適當采用太極拳的講解和練習,會對解決學生在技術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和不足之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標準舞和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及教學要求
(一)標準舞基本技術及教學要求
體育舞蹈是由國際標準舞演變而來的體育項目,集競技、健身、娛樂和社交于一體。按照舞蹈風格和技術可將體育舞蹈分為標準舞和拉丁舞兩大類,每個舞種都有各自的舞步、技術及風格。
起源于歐洲的標準舞,是體育和藝術高度結合的一項運動。標準舞富于技巧性,舞者在垂直的基本站立形態的基礎上,與舞伴配合產生具有空間感的穩定架型,在膝、踝、趾關節的屈伸轉換中完成升降、擺蕩、反身、傾斜等技術、形成如行云流水般的舞步。
在標準舞的教學中,一般從最基礎的站立姿勢、握持和架型的教學和訓練開始,使學生感受和理解身體各部位垂直挺拔的技術要求,之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每個舞步中包含的升降、擺蕩、傾斜、反身等技術。
(二)太極拳技法及教學要求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它將技擊與導引吐納之術緊密結合起來,以意識為指導,以經絡為基礎,以螺旋纏繞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意行氣,勁由內換。
太極拳技法可概括為:虛靈頂勁豎項;沉肩墜肘坐腕;含胸拔背實腹;松腰斂臀圓襠;心靜體松意注;呼吸深長自然;勢勢意連形隨;輕沉虛實兼備[1]。
太極拳輕柔圓活,綿綿不斷,勢勢相承。在太極拳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身體放松站立,以達到心靜體松的目的,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明確沉肩墜肘、自然舒胸、松腰斂臀等技術要求,并且向學生強調在身體重心移到的過程中要始終貫穿這些技法和要求。
二、太極拳技法在標準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標準舞基本站姿與太極拳技法
標準舞的站姿是身體保持垂直,并且在運動過程中依然保持頭部、肩部和胯部的垂直。從側面看,身體的垂線通過頭部、肩部、胯部、膝蓋和腳掌中央。在身體放松的基礎上,頸部向上延長,肩膀下沉,背部保持直立,收腹斂臀,腿部自然放松。
首先,標準舞的站姿要求頸部向上延長,太極拳同樣要求頭頂的“百會穴”向上微微頂起,好似頭上有繩索懸著,使頭部自然垂直,即“虛靈頂勁豎項”。
其次,標準舞要求舞者的背部保持直立,這與太極拳要求背部舒展并向上拔伸,胸廓略向內微屈有異曲同工之妙,即“含胸拔背”。
最后,標準舞的站姿要求腰部直立,收腹斂臀,在完成旋轉、傾斜、反身等技術時也要保持腰部脊柱直豎,太極拳也要求腰部松沉直立,即使在做一些身體姿勢傾斜的動作時,仍要斜中寓直,同時臀部向內收斂,好似臀部把小腹托起,即“松腰斂臀”。
(二)標準舞的呼吸方法與太極拳技法
呼吸賦予標準舞生命力和表現力,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把握動作的內在力量,并解放身體各部位,使肌肉充分舒張、收縮,動作更松弛、流暢。
在標準舞中,凡是與身體擺蕩有關的“舞種”,如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狐步舞等,升與降跟呼吸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要做到升與降的自然柔順,首先呼吸就要自然柔順。所以在練習時學生必須掌握呼吸的運用與鍛練。另外,標準舞的呼吸要配合動作的律動、節奏和力度,并貫穿舞蹈運動的始終。
太極拳也講究“呼吸深長自然”,并且一呼一吸要與動作配合自然,“氣沉丹田”貫穿于整個動作中,從而使肢體更放松,動作更圓活沉穩。
(三)標準舞的運動方式與太極拳技法
標準舞的每個動作都是通過兩腳之間身體重心的轉移和身體的轉動完成的。例如在完成華爾茲的基本舞步——前進方步和后退方步時,首先主力腿屈膝,降低重心,完成蓄力,然后主力腿伸直帶動移動腿向前或向后移動,完成重心在兩腳間的轉換。這個運動方式要連貫流暢、輕盈自如,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
太極拳中每當完成一個動作時,意念中就要下一個動作出現,意念不能中斷,動作之間不產生停頓,勢勢相連,連綿不斷,給人連貫圓活之感,即“勢勢意連形隨”[2]。
三、在標準舞教學中運用太極拳技法的建議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太極拳動作進行練習
太極拳在長期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不同風格和特點的流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流派有“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和“吳氏太極拳”等。標準舞的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武術訓練,而且練習太極拳只是作為標準舞技術練習的輔助手段,并非是為了參加太極拳比賽,所以太極拳練習內容的選擇應該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國家體委以楊氏太極拳套路為原型整編的“簡化24式太極拳”,動作輕松柔和、內容簡明、先易后難,適合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人,練習之后給人一種輕松、愉快、舒服之感,可以作為標準舞教學實踐中的太極拳動作讓學生進行練習。
(二)在課的準備活動中增加太極拳的練習
準備活動是標準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課的基本部分的進行奠定了基礎。教學之前的準備活動既要能在不引起疲勞的前提下使學生做好身心準備,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當前標準舞課堂的準備活動主要是慢跑和形體訓練,內容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長期重復同樣的準備活動容易造成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發展不全面,練習的積極性不充足。
因此,在傳統的準備活動的基礎上適量增加太極拳的練習,既能起到熱身效果,又可以使學生心靜意注,達到最佳訓練狀態。
(三)將標準舞基本技術和太極拳技法進行對比教學
標準舞同太極拳一樣,最終都是以完整的套路形式展現出來。構成標準舞套路的每一個舞步或造型都有對于姿態、步法、轉度、升降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教師一般通過具體的舞步來講解其中蘊含的技術要領,這就要求學生不僅了解舞步的過程和路線,更要求學生正確領會和掌握技術要領,這也對學生的學習任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過在課的準備活動中對太極拳的練習,學生對太極拳的技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為了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解標準舞某一項基本技術時,可以將相關的太極拳技法進行舉例和對比,以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熟練掌握基本技術要領,提高學生的標準舞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馬莉,田文斌.摩登舞[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2]邱丕相.中國武術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白淑萍.學打太極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武漢體育學院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