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張利文 張強
摘 要: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重要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由于當前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因而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并不理想,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已經成為近年來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次研究首先闡述了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然后從提高重視程度、提高理論課程教學質量、建立科學的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等三個方面提出了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以期為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職業衛生;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0-0143-02
Abstrac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s a subject of high practicalness and applicability, du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curr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not satisfying. In recent year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eaching preventive medicine. This study first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talent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vocational medicine courses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ttenti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curriculum practic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eaching level improvement i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vocational medicine.
Keywords: occupational health; occupational medicin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
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高級人才的專業院校,在我國衛生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個醫學院校均開始了大范圍的教學模式改革,以適應社會對實用型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求。而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作為預防醫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對應用性、實踐性的要求很多,是一門涉及預防醫學、職業環境以及臨床醫學等方面專業知識的綜合性課程。近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生產生活中,這也對職業衛生監督有了更高的要求,社會急需擁有職業病管理、職業病風險評價、健康監護等方面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模式由于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已經難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進行改革,引入包括實踐性教學在內的多種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高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水平。
一、不斷提高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重視程度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首先應提高醫學院校、教師、學生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重視度,注重學生使命感的培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一直保持飛速發展的態勢,但是由于環境保護、衛生監督、職業病防控等方面的缺失,導致職業病問題日益嚴峻,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國職業病患者超過90萬例,其中塵肺病達69萬例,其中死亡15萬例,現患達56萬例;職業中毒5.6萬例,其中急性職業中毒2.6萬例,慢性職業中毒3萬例,職業病防控形勢相當嚴峻。另外,近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在生產生活中,這也導致更多新型職業病的出現,職業病的研究與防治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作為職業病研究的基礎學科,各類院校、相關教師以及學生必須提高對該課程的重視度,不斷為我國衛生醫療單位輸送職業病防控專業人才,樹立推動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發展的使命感。
各醫學院校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教學過程,應專門1個學時向學生講解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重要性,從職業健康、職業病危害、職業病防控現狀、社會經濟發展與生產模式創新、新型職業病的特點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對學習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意義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醫學院??梢圆欢ㄆ谘垏鴥韧庵麑W者或校外專業講師到校進行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包括“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新形勢下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職業病的現狀、危害以及防控措施”、“新《職業病法》的頒布對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的影響”等,從而學生深刻認識到作為國家職業病防控管理的后備力量,除了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與熟練的實踐技能外,還必須樹立崇高的職業使命感,為我國職業人群生命健康提供科學的保障。
二、注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理論教學是所有課程的基礎,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是培養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基礎,醫學院校必須重視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第一節課學習決定著學生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也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效果產生巨大影響,因而必須意識到第一節課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圖表、視頻等形式,激發學生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興趣,認識到職業病防控的嚴峻形勢,提高學習積極性。
其次,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是一門對實踐要求極高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學習階段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牢記理論知識,并學習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職業病的致因,醫學院??膳c工廠建立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定期帶領學生前往工廠參觀、學習,深入生產一線了解工人的日常工作,發現不同職業工作中的致病因素,并討論預防職業病的具體措施。通過互聯網渠道搜集照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習在理論學習之余觀看各類職業病防控的實例,不僅鞏固了理論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外,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理論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引入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避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滿足當前社會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可以采用互動型教學法,即由教師進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最后由教師對重點、難點進行深入講解,培養學習的自學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則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法,通過典型案例或者場景模擬,幫助學習深入理解理論知識,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方法也將大大提升理論教學效果。
三、建立科學的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在提高理論教學質量的基礎,醫學院校還應建立科學的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加快實驗教學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基地教學水平,并通過專題實習來培養學生的科研與創新能力。
首先,醫學院校應加快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創新。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將實驗步驟直接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而在實驗教學改革中,教師應根據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將課程實驗與職業病防治、衛生監督管理、職業病高危因素聯系起來,增加自主設計實驗,減少公式化的驗證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動手實驗的同時也能夠動腦思考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
其次,醫學院校應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實踐學習基地,不斷提高基地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基地實踐學習對于學生鞏固理論、提高實踐水平、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維等具有重要作用,基地學習也是學生從學校到社會參與工作的有效過渡。當前很多醫學院校的基地教學質量較差,學習氛圍不斷下降,學生忙于找工作而忽略了實踐學習,這也導致學生在進入工作后不具備實踐工作技能。面對這些問題,醫學院校應重視基地實踐學習的動員,提高學生的重視度,并聘任專業的實踐教學老師負責帶教工作,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快速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從而使學生在正式工作中能夠迅速適應工作要求。
另外,醫學院校還必須重視專題實習,并通過專題實習來培養學生的科研與創新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方面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專題實習不僅應考察學生進行科研實驗的基本能力以及科研論文的寫作水平,還應重視學生科研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專題導師在引導學生確定課題研究方向后,讓學生自主搜集參考文獻并深入學習相關研究理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設想與假設,并自主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使學生的科研與創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四、結束語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對職業病防治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各類衛生與醫學單位亟需大量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進行改革,從而不斷提高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水平。首先,應提高醫學院校、教師、學生對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的重視度,從而學生深刻認識到作為國家職業病防控管理的后備力量,需要具備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其次,醫學院校應重視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入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避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醫學院校還應建立科學的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加快實驗教學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基地教學水平,并通過專題實習來培養學生的科研與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黃云,胡建安.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7):639-641.
[2]肖元梅,張中偉,李煒娟,等.案例教學法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效果[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