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紅
一、做人——以德為帥、以利為輕、以誠為信。
作為共產黨員、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做人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黨,對得起職工群眾。而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重點是做到明德修為,即“修德”、“輕利”和“誠信”。
修德: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重星拱之”。意思是為政要有良好的品德,有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像北斗星那樣,處在浩瀚的蒼穹,群星依然拱手仰望。注重品德修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事業之基。翟紅董事長在開班授課時講到“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艱苦奮斗大勝在德”等等,都是在強調領導干部修德的重要性。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的大變革和新舊體制的轉換期,一些領導干部職業道德滑坡,營私舞弊,買官賣官、聲色犬馬、揮霍奢侈、弄虛作假,甚至上班時間出外喝茶、釣魚、打麻將,這些腐敗現象和丑惡行為歸根結底就是領導干部的德出了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的指出“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帝國的崩潰、王朝的覆滅、執政黨的下臺,無不與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有關,無不與其當權者作風不正、腐敗盛行、喪失人心有關。”陽煤集團的黨員干部是治企管企的骨干力量,其道德修養和官德修為的好壞是陽煤集團這個小社會的風向標,關乎公平正義、關乎企業的興衰存亡。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前后關于黨員干部修養的重要論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懇懇做事,認認真真書寫共產黨員的無悔人生。
輕利:白居易講:“商人重利輕別離”。我們共產黨的領導干部不是商人,也不能做商人,不能把利放在首位。實踐證明,凡是時刻把利益放在心上、頂在頭上、攥在手上的干部注定要犯錯誤、栽跟頭。干部腐敗往往都是從獲取小恩小惠開始,因利忘公、因小失大,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一定要堅守輕利重義的原則,黨員干部要講道義,但不能因小義而失大義。不能因為講義氣而做出有損國家和企業利益的事情,不能失去原則,始終保留底線。要禁得住誘惑、扛得住風雨:面對打著人情往來旗號的各種形形色色的賄賂始終堅守原則,保持本色。作為領導干部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攀比爭風,要以知足常樂心態對待好高騖遠心理。要始終堅守境界高尚原則,端正工作態度,保持“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心態,以興旺陽煤、建設陽煤為己任,不忘初心,努力工作。
誠信:“人有誠信必賢、家有誠信必和、國有誠信必興”。誠信是衡量個人品行的道德標準,也是從政為官必備的政治操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領導干部把深入改進作風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這九字箴言言簡意賅,是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作風建設的主要內涵,是黨員干部修身正己、秉公用權的政治操守。
講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動力、一種底氣。我們要將誠信內化為美德,外化為具體行動。在具體工作中,要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真抓實干中把“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的諾言付諸行動,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曝光、懲戒力度,堅決查處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著力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濃厚氛圍。
二、做事——以責為重、以權為輕、以才為金。
人總是要做點事的,事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但做事才有意義,做事才是對人生的負責。而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做好事、做實事則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領導干部嚴于律己,兩袖清風,做事就能無私無畏,就能忠于事實和法律,依法辦事,文明辦事,秉公辦事,不枉不縱,不徇私情,就能經得起歷史考驗。而做事我認為重點是要做到三個方面即:“擔責”、“放權”、“重才”。
擔責:俗話講,責任大于天。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回答記者提問時候“九談責任”,既體現出大國總理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務實作風,同時也傳遞出強烈的信號:領導干部必須勇于擔責,敢于擔責。實際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干部缺乏擔責的意識與勇氣,不善擔責、不愿擔責、不敢擔責,在思維上不用腦、不用心,在工作上不盡心、不盡力,在崗位不盡職、不盡責,遇難繞著走,遇事躲著行。這樣我們的事業就要受影響,工作就會倒退。敢于擔當,做到謀事要真,創業要實。要有政治擔當:面對重大問題,立場要堅定,旗幟要鮮明,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握的住權利,就對得起信任,付得起責任。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做事就會有責任,干事就會有風險;因此謀事要實,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一步一個腳印做事,一點一滴推進,扎扎實實干事,敢于擔責但不盲目擔責,越是尖銳的矛盾,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要拿出勇氣和智慧,想方設法破除制約,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放權:一個優秀的領導干部,不在于他本人親自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是否善于讓別人能干事、干成事。“抓大放小”核心是放權。放權不是不管事,而是讓權責利統一起來,讓干事的人能有實實在在的權力,能夠大膽地去干事。實踐證明,下放權力是對下級的最大信任,你越信任下級,下級會把事情辦的越好。
領導要善于從全局角度抓大事、要事,“大是大非清楚些,小事小非糊涂些”,對于無關大局的小事、瑣事則大可不必多操心,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大事上。大事與小事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或不同的社會背景下都在相互轉換,要時時判斷分析出大事與小事的程度和影響,也是對領導“功力”的實際檢驗,把握不住“抓大放小”的平衡關系而陷入日常瑣事之中,就難免因小失大、影響全局。
重才:重才是領導干部的責任,是干部成長的需要,是企富民強的希望。領導干部要從愛惜人才的高度出發,真正關心愛護人才的健康成長,“扶人上馬再送一程”;要有“甘當人梯、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奉獻精神,為人才成長鋪路子、搭梯子;領導干部要去掉頭腦之中的私心雜念,不唯臺階、不唯資歷、真正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想干事的給機會、能干事的給舞臺、有潛力的給空間、干成事的給待遇,鼓舞德才兼備的人才脫穎而出。要不怕非議和承擔風險,放心放手地用人,這是領導者有膽識膽略、有主見魄力的體現。在工作實踐中,人才容易做出超群的成績,就會給同級或群眾帶來某種“壓力”,更易招致嫉妒。另外,人才本身也有缺點,也會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如此等等,使人才常常處于某種孤立的地位,公開的諷刺、背后的誹謗,都是常見的。作為領導干部,既要為人才發揮專長做出貢獻鼓與呼,又要為人才遇到挫折失敗呵與護。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應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對人才不求全責備,積極選賢任能。尤其是人才遭嫉妒、受委屈、被冤枉、挨打擊時,領導干部就要為人才主持公道、主持正義、為人才遮風擋雨。這樣,才能使各種人才的能量最大限度的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