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晨
摘要:農民的政治參與程度規定并影響著中國政治的發展,是衡量基層民主發展狀況的尺度。從制度化角度對農民政治參與加以分析,對于實現我國農民政治參與制度化,提高政治參與質量,開辟政治參與渠道,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對新時期中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的重要意義、現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新時期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
當代中國發展的著力點在于農村的發展,中國的進步根源于農民的進步,農民的政治參與,尤其是制度化政治參與是村民自治的關鍵,是民主政治發展的起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領域出現了新的變化,隨之對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更加具體化。農民的政治參與不是盲目的、無節制的,而是有序的、制度化的,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對農村穩定、經濟發展、政治文明建設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客觀、全面、科學地認識農民的制度化政治參與,解決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當前人們必須高度重視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一、新時期中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的重要意義
所謂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指按法律規定農民正式享有參與政治的機制,是農民運用政策、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村委會組成人員的產生和村委會政策決策過程的行為。新時期中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主要體現為以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
民主監督為特征的村民自治活動。
1.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石一個社會政治參與的制度化程度越高,政治參與帶來的政治穩定程度越高;反之,政治參與的制度化程度愈低,政治不穩定程度愈高。可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對農村的發展和穩定具有重大的作用。
2.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而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一,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就是農民人口占絕大多數,他們政治參與程度和水平幾乎決定著我國整個國家政治參與的程度和水平。其三,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是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中國的民主不是內生的,而是作為一種外來的現代化因素被引入。
3.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對經濟建設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前我國農民的政治參與是我國農村經濟、政治狀況發生深刻變化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使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解決了溫飽,農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為我國農民政治參與提供了更輕松的物質環境。一方面經濟的發展激發了農民的政治參與。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為了保護和表達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求更多地參與政治。另一方面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新時期中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的發展、特點及面臨的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鄉村社會的逐漸轉型,農民的民主理念得到了提升,但是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視野狹窄,民主知識也比較貧乏,這就深深地影響了農民的政治參與狀況。應該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建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家庭聯承包責任制的推廣,村民自治的實施,為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提供了各種保障,在實踐中得到了體現。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新憲法,確認了村民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社會的群眾自治組織。1987年1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 在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上通過。隨著 《
村委會組織法》 的貫徹實施,農民政治參與進入了制度化運作階段。1989年 《行政訴訟法》 的頒布,明確賦予廣大農民可以“民告官”的法律武器,改變了農民在利益受到村干部和政府機關的侵犯時不知所措的狀況。另外,1994年 《國家賠償法》 和1999年 《行政復議法》 的相繼出臺,又賦予了我國農民一條在政府和官員面前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進行政治參與的新途徑,為保護人民的民主權利提供了進一步的工具。1998年1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正式頒布實施,極大地推動了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
新時期我國農民在制度化參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轉軌,農民制度化政治參與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民階層多樣化的利益表達需求同制度化參與渠道匱乏的矛盾。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隨著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農民已經在行業、收入、權利等方面分化成具有不同權益的新型群體。
二是農民的政治參與熱情與實際參政能力、參政效能感不高之間的矛盾。許多農民有較高的政治參與熱情,但是不知道作為一個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什么權利和義務,不懂得參與的途徑和方式,不知道應如何使用自己的民主權利以及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民主權利。
三是非制度化參與有擴大的趨勢。制度化參與為農民提供了參與政治的渠道,但這些渠道在真正解決農民所面臨的問題時是不通暢的。農民為了立即解決問題,大多訴諸非制度化的渠道,這些渠道盡管有時能夠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1.
[2]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2002:32.
[3][美] 塞繆爾·P·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M] .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56.
[4] [美] 塞繆爾·P·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74.
[5] 吳兢.十年村民自治:九億農民最真實的“民主操練”[N] .人民日報,2008-11-5, (10) .
[6]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