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摘要: 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是先秦新興地主階級政治思想發展的標志。他建立的以法治為主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思想體系,為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政治思想的基礎。本文對韓非的“法術勢”思想進行深入探析,對于深刻理解韓非的行“法”之道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韓非;法治;術治;勢治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的貴族,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通過對法家前輩思想的研究和總結,在對前人進行批判繼承的基礎上,確立了自己的法、術、勢思想,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思想體系。他的“法術勢”之道被歷代君主視為治世之寶。
一、法治
韓非提出了有利于政權統一的標準,這就是法。韓非繼承了商鞅以法治國之主張,認為法在治理國家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法是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他說:“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認為,治理國家必須實行法治,反對人治。
依法治國是韓非思想學說的中心。他認為“明法者強,慢法者弱。強弱如是其明矣,而世主弗為,國之宜矣。語曰: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法為統治者提供了治理國家的客觀尺度,法律一旦頒布,就應該嚴格徹底的執行,這樣才能夠建立起法律的威嚴,發揮法律的效力,達到治國安民的目的。韓非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其目的是為了取信于民,鞏固君主的統治地位。對于老百姓,韓非更是強調要用重刑。“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是謂以刑法刑也。”重刑能止者輕刑未必湊效,輕刑能止者重刑更能止,所以刑治必須立足重于嚴。認為只有將重刑推到一個極端,使百姓而生畏不敢作奸犯科,老百姓才會循規蹈矩,才能使刑律本身高懸而不必動用。韓非說:“法國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之。亡者,其制刑賞不分也。”他認為要使法的威力扶助實施,必須當賞則賞,當罰則罰,否則如同虛設。“法”是判斷功過、是非、利害,推行賞罰的唯一標準。法令絕不會因為權貴而枉曲附從,繩墨絕不會因為曲木而繞彎回直。
二、術治
韓非認為,行“法”必須配合以“術”,他認為“法”與“術”都是達成帝王統治的工具。韓非主張將“法”和“術”結合在一起,他把二者比作人的衣和食,缺一不可,他說:“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所謂“術”,韓非所下的定義是:“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按照今天的理念來理解,“術”就是統御百官,督責群臣,而使百官群臣守法盡責的方法,是君主掌握權勢,駕馭官吏的策略和手段。分析韓非以上所說的話,可知用“術”的兩大內容是“因任而授官”與“循名而責實”。前者是選任官吏的方法,后者是統馭官吏的方法。“因任而授官”就是要依據才能,授予適當的官位。韓非說:“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能于官以授職,盡力于權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由此選任的官吏才能成為君主實行政治統治的人力基礎。“循名而責實”就是對于所任用的官吏要詳細考察,使言行相合,名實相符,職務與官位相配,賞罰與功過相當。要做到循名責實,首先要多方防范。韓非認為人性都是好利惡害的,因此日常要通過多種方法對群臣百官進行嚴密考核,以充分了解他們的優劣,防止邪惡的發生;其次要審查言詞。經過平時的觀察考核后,如發現有問題,就應進一步了解真相,對群臣百官進行言詞審查,依靠技巧來辨別,依據證據加以澄明;再次要明辨是非。查明了事實真相后就要判定是非,凡是真實善良的,就是“是”,一定要依法給予獎賞,凡是虛偽邪惡的,就是“非”,一定要依法嚴加懲罰。韓非認為“循名責實”不但可以“防奸止亂,肅清貪污,而且可以使全體官員“上下和調”,進而達到“上治”。
三、勢治
韓非認為“勢”是行“法”的動力,對行“法”產生重要的相互作用。所以行“法”除了用“術”外,更需善于任“勢”,才能順利實現王霸大業。否則,有“法”而無“勢”,“法”就失去了推行的依據,有“勢”而不能善用,“法”就難以推行,“術”也不易發生功效。
從韓非對“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將“勢”的涵義歸納為:“勢”是具有最高及強制性的統治眾人之權力,相當于現今所謂的主權或統治權。韓非說:“勢者,勝眾之資也”,就是指統治者統治人民的權勢和地位。韓非是權勢至上論的倡導者,韓非主張以勢用人,以勢服人,認為君主必須“專勢”,不可使臣下“擅勢”。在政治上,韓非反對“一棲兩雄”和“一家二貴”的局面,認為一個國家只有君主個人能夠稱雄并處于尊貴的地位。他主張采用各種手段加強君權,限制臣權,實現一切政治權力歸君主。對此,韓非借用了慎到的一個比喻,將君主的權勢比作“飛龍”,“騰蛇”賴以飛行的云霧,他說云霧一旦消散,龍蛇就會變得跟蚯蚓和螞蟻一樣,碌碌無為。韓非又將君主的權勢比作“虎豹”的爪牙,“虎豹之所以能勝人,執百獸者,以其爪牙也”。人主失去了權勢,就像虎豹失去了爪牙一樣,必將為人所制。權勢是如此的重要,“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孔子德行高潔,名譽海內,但卻要臣服于魯哀公,就在于孔子“非懷其義,服其勢也”,因此君主必須將權勢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總之,韓非構筑了“以法為本”,法、術、勢相結合的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他主張以“法”為治世強國的利器,認為“法”是人人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而“術”是行“法”的方法,“勢”是行“法”的力量,只有“法”、“術”、“勢”三者相結合,才能達到治國的最高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婁松. 韓非的法、術、勢思想述論[D].吉林大學,2006.
[2]霍劉芳. 試述韓非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思想[J]. 商品與質量,2011.
[3]薛煥. 《韓非子》法術勢思想內容探析[J]. 才智,2010,(3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