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霞

摘要:教師恰當的介入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和發揮游戲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對教師介入中班幼兒戶外游戲活動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試圖歸納出教師介入時機和方式所具有的特點,為幼兒園教師更為敏銳、有效的介入游戲提供參考。
關鍵詞:戶外游戲活動;介入時機;介入方式
一、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介入的必要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的生活方式,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戶外游戲活動作為一種比較典型的、普遍的游戲形式,對幼兒的身體發展、社會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如果缺乏教師有效的指導,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往往是零散的的,難以發揮出真正的教育價值,而成人參與和介入兒童游戲能提高兒童的游戲能力。因此,教師在幼兒進行游戲時對游戲活動進行適當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師介入中班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時機和方式的特點
筆者采用現場觀察法、輔助訪談法,對中班的主班A教師在戶外游戲活動中介入行為時機和方式進行探究。通過對資料的整理、歸納,呈現出教師介入時機和方式的特點。
(1)教師介入中班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時機(見表)
由上述表格可知,A教師選擇在幼兒尋求幫助或主動邀請的情況下介入幼兒的游戲;A教師選擇在幼兒出現一些違反游戲規則,破壞游戲秩序時介入幼兒的游戲;A教師選擇在幼兒游戲停滯階段,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進一步的推進游戲進程時介入幼兒的游戲。
(2)教師介入中班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方式
①以維持游戲秩序,強調紀律的方式介入
由于幼兒好奇好動的個性特點以及戶外游戲活動本身具有的自由性的特點,在游戲中,難免會出現打鬧、大聲喧嘩、違反游戲規則等行為。教師以維持游戲秩序,強調紀律的方式介入。這種介入方式,不是干涉更不是代替孩子成為游戲的主體,也不是打斷孩子的游戲,而是在照顧幼兒的意愿,給幼兒一定范圍內自由的基礎上,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要求幼兒保持良好的游戲秩序。
②以語言指導的方式介入
教師適宜的語言指導能夠推動幼兒的游戲活動。語言指導是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提問式、鼓勵式、評價式等語言形式。以下案例是教師采用鼓勵式的語言介入幼兒的游戲中。
案例:哲哲和其他幾個幾個小朋友在操場上玩搭積木的游戲,興奮的去請老師來參觀他們的家。
老師:你們的房子真漂亮,老師可以進去坐一會兒嗎?(哲哲和他的朋友都很低落,搖了搖頭。
哲哲:老師,我們的房子沒有沙發。
老師:房子很漂亮,老師相信你們,通過你們的努力,一定可以讓客人去你們家參觀。(在老師的鼓勵下,哲哲和和其他幾個小朋友積極動手蓋起房子來。)
三、教師有效介入戶外游戲活動的策略
(1)提高教師自身的觀察能力
要提高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能力,就必須要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時間觀察幼兒的游戲。在幼兒園實踐中,經常出現教師不觀察就介入幼兒游戲的行為。觀察是指導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在幼兒園實踐中,想要真正做好觀察卻非常困難,必須要學會在眾多的觀察信息中找到有意義的點,在充分觀察幼兒的情緒、狀態、游戲進展情況下介入,不了解情況的強制進入則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教師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必須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觀察幼兒的游戲,要讓幼兒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否則就會讓幼兒的游戲變成教師的游戲。
(2)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陳桂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實的教育目的存在于千百萬教育過程中當事人的教育行為中”。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體現了一定的教育意圖和要求。教師在充分觀察幼兒游戲的基礎上,需不斷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為幼兒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在實踐中,要對幼兒典型行為進行分析和總結,要結合自己的理論和實踐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介入水平。
(3)明確自身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
要找到適宜的介入方式,教師就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在幼兒游戲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是指導者還是參與者?是旁觀者還是支持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應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定位往往存在兩個極端,完全放任不管,或者完全控制,這樣的角色定位都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角色。所以要提高介入質量,必須明確自身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張成霞.教師指導活動區域活動應具備的幾種能力[J].2001年第23期
[2]華愛華.介入和不介入都是教育干預的手段[J].2004年第14期
[3]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周欣.試論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J].學前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