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俊
摘 要:“一帶一路”即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我國迎合世界發展新形勢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所提出的新型科學的合作發展理念。“一帶一路”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對于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的深度融合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對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有著巨大影響。從國內看,“一帶一路”的建設對于我國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本文即以“‘一帶一路對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為研究選題,探究“一帶一路”對于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并立足于實際提出促進“一帶一路”對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 西南地區 發展 因地制宜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a)-113-02
1 “一帶一路”介紹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發表演講,倡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的目標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的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1]。“一帶一路”的建設將幫助沿線國家挖掘潛在市場,促進投資與消費,推動經濟、文化發展,主動尋求與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打造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涵蓋了26個國家和地區的44億人口,將產生約21萬億美元的經濟效應。這個世界上最長的經濟走廊,將產生最大的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會。各省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一帶一路”基建投資項目總規模已經達到1.04萬億人民幣,主要包括重慶、四川、寧夏、海南、云南、陜西、廣西等省市,其中大部分為西部地區。從項目分布看,主要還是以鐵路、公路、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這三項目建設約占全部投資的68.8%。“一帶一路”是新時代由中國提出輻射沿線國家,對世界有著重要影響的科學合理的發展理念。
2 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現狀
自然概念中的西南地區包括云貴川渝桂藏等地區,這些地區面積廣闊,資源豐富,盡管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但是經濟發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普遍存在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以制造業為主等。從發展區位條件來看,西南地區地形地貌多元,少數民族集中,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資源都較為豐富,有著發展旅游業與特色農業的先天條件,同時西南地區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優勢。2005年西南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為19583.21億元,僅占全國的10%,經濟發展速度在全國也是倒數,一直沒有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2015年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西部地區經濟正快速崛起,特別從近兩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西南地區交通條件、投資環境顯著提升,這充分證明“一帶一路”的建設對于西南地區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3 “一帶一路”對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3.1 有利于加大西南地區經濟開發力度,促進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的基石是經貿合作,經濟貿易的發展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之一。對于西南地區而言,“一帶一路”的建設有利于加大西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力度,促進經濟發展。“一帶一路”通過將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2]。通過“一帶一路”的契機,對于西南地區經濟大力開發,挖掘經濟潛能,將西南地區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帶動西南地區的經濟騰飛。
3.2 加深西南地區經濟與全國乃至國際經濟的聯系,贏得廣闊的市場
西南地區經濟欠發達的一大自身原因就是受制于地形,這一地區高原、盆地較多,在西南地區與外界中形成了天然屏障,阻礙了西南地區經濟與外界的聯系,加劇了西南地區的落后。而“一帶一路”的建設建立了西南地區與沿線城市的聯系,不僅有國內還有東南亞等地區,加深了西南地區經濟與全國乃至國際經濟的聯系,為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贏得了廣闊的市場,有利于助力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3.3 縮小西南地區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全面發展
西南地區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差距不僅體現在區域差距還體現在城鄉差距,例如西南地區不僅有成都、重慶等相對發達的城市,還有一些老少邊窮地區,鄉村的經濟十分落后,農業欠發達,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城鄉差距的擴大化嚴重影響到了西南地區的全面發展,導致西南地區整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3]。“一帶一路”的建設有利于加大西南地區的投資力度同時有利于拓寬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市場,帶動區域經濟整體提升,從而縮小西南地區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全面發展。
3.4 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生狀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民族關系,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長時期的貧窮落后,嚴重制約了我國良好民族關系的建立,不利于民族團結,也會導致我國西南地區民生狀況的改善滯后。“一帶一路”能夠為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通過經濟建設帶動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生狀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民族關系,為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4 促進“一帶一路”對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措施
4.1 加大投資力度,為西南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從現實條件來看,西南地區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都較為豐富,但是缺乏投資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直接的經濟優勢,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要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就需要加大對這一區域的投資力度,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活力[4]。例如立足西南地區勞動力資源與自然資源豐富的基礎上可以加大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聚集,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的情況,可以加大對這一地區旅游業的投資,為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4.2 擴大“一帶一路”對西南地區的輻射范圍
西南地區整體較為落后,經濟欠發達,因此要想改變這一區域經濟面貌不能僅僅依靠對某一地區的投資開發,而是應該注重開發的范圍,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在建設過程中就需要擴大對西南地區的輻射范圍,利用“一帶一路”自身所具有的資金、技術、戰略等優勢將西南地區更多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納入到發展體系中,從而帶動西南地區更廣泛區域的經濟發展,推動西南地區從整體上實現經濟騰飛。
4.3 加強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經濟基礎,而這也正是現階段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的一大原因,“一帶一路”在提升對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時就需加強經濟基礎建設,為經濟發展打下基礎[5]。在交通運輸方面,需要加大西南地區鐵路、公路建設,形成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同時還要在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輸電線路、光纜傳輸系統等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力量,從而將西南地區打造成一個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良的區域,以更好地服務于這一區域的經濟建設。
4.4 因地制宜,有效開發
西南地區地形地貌多樣,少數民族聚居,民族問題復雜,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狀況存在顯著差異,對這一區域的開發建設不能一視同仁,而應該事先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開發方案,做到有效開發[6]。具體而言,在少數民族大量聚居的地方,可以開展特色旅游,加大旅游業的投入;在地形多樣的鄉村地區可以開展特色農業;在交通條件便利,同時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近郊地區可以發展休閑農業,開辦農家樂。這樣一方面兼顧了西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與環境保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種產業并舉,拓寬發展渠道,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真正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5 結語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結合國內外發展形勢提出的具有前瞻性與現實可操作性的科學合作發展理念。對于我國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有利于加大西南地區經濟開發力度,促進經濟發展、加深西南地區經濟與全國乃至國際經濟的聯系,贏得廣闊的市場、縮小西南地區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全面發展、改善少數民族地區民生狀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民族關系,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等,結合現實情況與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提升“一帶一路”對于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對策。加大投資力度,為西南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擴大“一帶一路”對西南地區的輻射范圍、加強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打下基礎、因地制宜,有效開發。相信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帶一路”將會迸發出更強的活力,對于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輻射、推動作用更加顯著,為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安樹偉.“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格局重塑[J].經濟問題,2015(4).
[2] 劉慧,葉爾肯,吾扎提,等.“一帶一路” 戰略對中國國土開發空間格局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5).
[3] 張煥明.地區差異條件下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6).
[4] 蔡運龍.中國西南巖溶石山貧困地區的生態重建[J].地球科學進展,1996,11(6).
[5] 葛忠興.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思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7(1).
[6] 田秋生.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根本制約與對策:兼論西部地區大開發問題[J].改革,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