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
摘 要:當今,我國幼兒音樂教學功利色彩濃厚,片面強調技能技巧訓練,并從教師偏見出發,把音樂和游戲割裂開來,導致教學方式單一枯燥,抹殺了幼兒的個性。這種教學方式難以適應以人為本、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以“原本性”為核心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強調音樂的參與性、綜合性、即興性、人本性,這種思想對于改變當前幼兒音樂教育目標和教學行為,具有積極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奧爾夫幼兒音樂教育思想 啟示
在幼兒成長及創造能力形成過程中,音樂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早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指出 : “為著要使兒童的心靈 遵守法律,樂老年人所樂的東西 人們才創造出一些真正引人入勝的歌調 這些歌調就叫做游戲和歌唱,以游戲的方式來演奏。”因此,如何發揮音樂教育的積極作用,形成科學的幼兒音樂教育觀念成為目前學前教育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概述
卡爾·奧爾夫 ( KarlOrff,1895—1982) 是當代具有世界聲譽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戲劇家、音樂教育家,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創始人。
奧爾夫非常重視“原本性”這一音樂教育思想。他說:“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1、參與性
奧爾夫指出:“原本的音樂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的。”
它不同于傳統音樂會、不同于觀看他人娛樂方式的音樂行為,這種必須由自己親自參與、主動實踐的音樂活動過程,成為兒童學習音樂最主要的途徑。“我追求的都是通過要學生奏樂,即通過即興演奏并設計自己的音樂,以達到學生的主動性。”
他是讓兒童在主動參與游戲活動中接觸音樂、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喜愛音樂,學習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兒童在愉悅輕松自由的過程中享受主動參與和創造的樂趣,享受音樂帶給人的歡愉。
2、綜合性
奧爾夫認為要通過綜合的方式去開發、挖掘人類最寶貴的生靈。他認為,“音樂出于動作,動作出于音樂”( outofmovement,music; out of music,movement) 。奧爾夫和軍特合辦的“軍特體操—音樂—舞蹈”學校,就使動作、音樂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他還認為,語言、動作本身是有旋律和節奏的,就是一種音樂。這種思想使奧爾夫音樂教育在行為方式上表現為歌唱、舞蹈、節奏、游戲合而為一。
3、即興性
奧爾夫曾說過:“一切都是幻想 所有的音樂教學應當從‘游戲入手,而通過即興達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奧爾夫把即興性創造作為整個音樂教育的起點,更注重對兒童即興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激勵兒童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即興性與傳統音樂教育的填鴨式、灌輸性的方式不同,它能夠充分釋放受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個性化的體驗中、在探索式的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和理解音樂。
因此,即興活動是提高創造能力、升華音樂體驗最有效的方式,也使其成為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
4、人本性
奧爾夫在 1931 年寫道 : “音樂始自人自身。”并指出 :“音樂是我達到散發心靈力量的手段罷了。”音樂教育首先應從人性發展的開端、從人之初的教育做起。奧爾夫在教學中不是直接把知識、原理直接灌輸給兒童,而是讓他們在唱、跳、玩、做中找出那些“知識”,通過引導兒童對音樂藝術進行感知、想象、理解和實踐,使其審美感受、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與交往能力都得到極大的培養和提高,情感、意志、思想得到極大的陶冶和凈化,進而完善其人格。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啟示
2001 年 9 月起試行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 試行 ) 》強調藝術是兒童進行創造和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強調藝術教育過程應體現個性化特點,建議教師轉變藝術教育包括音樂教育的方式。
1、以參與游戲的方式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古往今來,中外許多專業與民間的音樂教育往往采取口傳心授、單一模仿、“勤學苦練”的模式。但是,其結果卻只能培養成苦行僧般的“好學生”。這群孩子只知道聽話、勤奮,而并不懂得在音樂中尋求體會快樂,并不懂得在音樂中暢享未來,也更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音樂主人。因此,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是不全面的教育。幼兒園把幼兒音樂游戲列入課程,就是照顧到了幼兒的身心特點,使幼兒不再把音樂學習當做一種負擔。快樂的氛圍培養了幼兒歌唱的興趣,協調了幼兒的動作能力,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創造力又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并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2、以綜合藝術的方式提升幼兒的審美感知力
幼兒的各種感官發育還不成熟,所以常常是各種感官共同參與來進行審美知覺。這種“唱、跳、說、演”共同參與感知的過程與奧爾夫在音樂教學中所推崇的音樂與舞蹈、文學、戲劇、動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既符合人類生活的本性,也符合幼兒的生理特點和他們學習音樂的自然性。
因此,綜合藝術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不失為一種非常適合的做法。在這種綜合藝術實踐中,幼兒建構起多元知識體系,更大限度地提升了他們對于音樂的審美感知力。
3、以人為本,促進幼兒人格的和諧發展
音樂教育,必須首先是對人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追求對文化精神的感受,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全面發展。
現代社會需要綜合型的人才,而藝術的想象、創造能力在人類文明的繁衍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綜合型人才必備的素質。
奧爾夫積極倡導以學生為本位,這種人本主義教育觀與當今世紀注重的人格和諧發展的文化價值觀不約而同。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 試行 ) 》肯定了藝術在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強調藝術與幼兒日常生活的聯系,并提出教師應該為幼兒自由表現提供機會,在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的同時,讓他們充分體驗到美的感受以及由此帶來的快樂。教師切莫被教師家長的功利心所惑,不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而拔苗助長。
參考文獻:
[1][希臘]朱光潛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