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益帆


一.問題的提出
(1)研究基礎
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擔任一線教師工作十年,班主任工作三年,副班主任工作兩年。平常在工作中發現學生在家庭作業的完成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也經常在辦公室見到在補家庭作業的學生。這是困擾很多教師的一個普片性問題。為此,本人對本校七年級175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訪問,調查發現作業間歇性未完成的占調查總人數的7.10%,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7.06%。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學生的學習所得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與培養。因此,家庭作業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學生能否很好的完成家庭作業關系到他們的整個學習過程。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從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對策兩方面對學生的家庭作業情況作了一些分析、調查與研究。
學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異,所以掌握知識的快慢也就不一樣。因此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老師要精心選擇有利于加深對課堂所學內容理解的作業,如在布置預習的作業時,教師根據新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定量的細微題及基礎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帶著任務主動自學,探索方法,嘗試生疑,在此基礎上自行獨立判斷自己量化項目的掌握情況。
本人參與貴州省省級課題項目《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已于2017年完成。在結題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等。這是“自主學習”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又是研究讓學生完成作業對策的宗旨,是它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本人吸取了任務學習理論的精髓所在,將它與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改革相結合,并以此作為研究的主要理論及依據。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揚長避短,針對目前作業設計現狀所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調查,同時結合國內外的理論基礎,對調查的弊端反思出相應對策并進行研究,實現作業的優化設計。
(2)研究意義與文獻綜述
意義: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溫故而知新”的教育方法,家庭作業實質上也起到了這種作用。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它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復習鞏固課堂知識。家庭作業布置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把知識用于實踐的體現,更是教師了解學生和檢查教學效果的一個窗口;另一方面,家庭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是必要的,是為學習的內容做鋪墊,為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而且目前教師在布置作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而本課題的研究將對初中階段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收集與整合,將其系統化,使其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代表性。想其所想,敢為人先,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文獻綜述:國內外教學論研究中對作業問題也相當重視,如:早期蘇聯的教學論專家凱洛夫、斯米爾諾夫,他將作業與課堂教學視為同等重要,把作業研究視為教學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國學者庫柏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家庭作業》對作業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把教材分成三個系統:課題系統、圖象系統和作業系統。
二.研究緣起
(1)提出的背景分析
背景1:對中學生完成作業的現狀進行對策研究,完成作業的有效性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新課程標準》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領和提升英語作業的布置及完成了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完成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現狀:學生完成作業的行為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為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如表幾種常見的弊端。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布置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卻極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復的誤區,學生終日陷于“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課題在對目前作業進行充分調查之后,吸取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形成合理的學生作業機制,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背景2:家長對學生作業所起到的作用
大部分家長對學生的作業理解總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作業是學生和老師的事,作業的監督和指導是老師的責任,并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老師教的不好,家長常常忽略了自己在孩子作業中該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該如何監督與關心孩子的作業與學業,這就要求家長重新認識作業問題并擔任起責任,為系統了解家長對學生作業情況的了解,本任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并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表:
背景3: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本人擬定了一份學生作業調查表,對八年級3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在分析學生低效完成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2)研究的重點:
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創設利于學生發展的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其作業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發現,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學會創造性學習。
研究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第二階段:規劃設計及教學策略的實踐操作階段。第三階段:推廣階段。
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在實驗班中對中學生完成作業的現狀進行對策及研究,對于推動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總體目標:
通過該研究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減輕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心理;創設一定的條件,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中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實現完美人格。并在實踐中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生個性化的作業方式。
三.研究方案
(1)研究內容
學生在家庭作業的完成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這是困擾很多教師的一個普片性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學生的學習所得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與培養。因此,家庭作業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學生能否很好的完成家庭作業關系到他們的整個學習過程。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從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對策兩方面對學生的家庭作業情況作一些分析、調查與對策研究。
調查學生完成作業現狀,從學生作業有效性出發,分析學生作業的興奮點,尋找有效地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設計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等,從而提高學生作業練習的設計和實際應用。
探尋保持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當學生的作業興趣被激發起以后,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為了獲取他們完成作業效果的反饋信息,可以采用競賽、交流等方法,從而對學生情感體驗和作業的實效性進行研究。
挖掘教材特點科學地進行作業設計,科學地布置作業。
④作業練習中教師的地位和怎樣輔導。
(2)具體活動內容
2016年7月份對部分學生就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及對作業的態度等發放調查問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對部分家長就了解家長對學生作業情況的掌握及態度等發放調查問卷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根據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數據統計。
按照行動研究法的一般程序,即"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總結"的程序循環節進行循環研究實驗。針對現狀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發現問題,研究專題,分析論證,制定方案、計劃。開展以下與相關問題的思索:①家庭作業的作用是什么? ②學生自覺完成作業行為現狀的優勢和缺陷?③學生完成作業行為現狀研究的重點與難點是什么?④學生自覺完成作業行為研究與實際現狀如何統一?將實驗研究工作與校本教研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堅持實驗研究與課堂教學主陣地、課外實踐活動并重的原則,在教學研究和活動設計方案中,注重課內外兼顧,優勢互補,達到課堂教學與優化作業結構之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理論。著眼于學生完成作業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的探尋,并進行綜合分析,力求理論和實踐的創新。
(2)問卷調查法。對實驗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對調查的結果進行總結。
(3)理論研究和行動研究相結合。積極探索家庭作業的形式、內容并組織實施策略,逐步建構一套具有一定創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論體系,并不斷應用于實踐,改進傳統的布置作業方式,優化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切實減輕中學生的課業負擔。
(4)經驗總結法。用科學的經驗總結法,總結研究成果,用論文、光盤、問卷的形式匯報科研成果。
五、結論
課題研究過程中要針對課題研究的進程、狀況及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反復實踐,爭取把課題研究成果推向深入,通過研討、實踐、摸索、交流,找到一條切合實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