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樂
資本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
二手車電商這兩年的心情,一定是如同坐過山車一般。他們時而因為過度“燒錢”與野蠻生長,成為了資本的“棄兒”,時而又因為市場的復蘇,變成了資本的“白月光”。在資本面前,誰也玩不起“昨天的你愛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游戲。資本一過來,二手車電商們又紛紛開始大談“藍海”、“春天”和“風口”了。
憑借著2016年3月,二手車“國八條”的執行,二手車市場在限遷、稅收政策調整和臨時產權制度等方面被陸續解綁,整個市場也開始復蘇。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截至 2016年11月,二手車市場累計交易量就已經達到了927.06萬輛,累計同比增長超過10.36%,同時,市場規模也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大關。根據預計,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我國的二手車市場增速預計能夠達到20%。這種巨大的利好消息也意味著,誰能趁著這個市場的上升期抓住一個“潛力股”,誰就有可能掌握這個新興市場的話語權。
被許多人所忽略的是:買家的想法

二手車電商能夠獲得發展,其實不僅僅是政策的松綁,更多的則是買家觀念的轉變。在過去,二手車市場之所以難有起色,一方面是因為買家普遍對二手車抱持著不放心的想法,害怕遇到事故車或浸水車。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很多買家對于二手貨有一種普遍顧慮,尤其是這種直接關乎于人身安全的出行工具。
但是近年來,隨著二手車電商孜孜不倦的宣傳,以及社會觀念的進一步開放,人們對于二手車也變得更為寬容起來。買二手車已經不再與“窮”掛鉤,在很多人看來,將二手車作為新手上路的第一輛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對于許多車迷來說,這也是他們以低價獲得自己心儀車輛的一種手段。
在用戶的觀念轉變之后,二手車市場自然也迎來了一波井噴,而這種井噴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原因很簡單—當周圍的人都開始將二手車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時,會有更多用戶的觀念發生轉變。
“燒錢大法”開始變得不管用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多人一提到中國的互聯網市場,首先想到的就是“燒錢”。但是作為曾經在“燒錢大法”上栽過跟頭,把投資人氣得紛紛出走的二手車市場,在風口再臨的時候,再談燒錢,自己吃不消不說,投資人也不會答應。
在2016年9月,人人車率先宣布獲得1.5億美元D輪融資。同月,瓜子二手車完成超過2.5億美元的A輪融資。同年10月,淘車無憂獲1.2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同年11月,二手車B2B平臺車到山前獲1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車易拍宣布獲得3億元人民幣的E輪融資。而這些拿到了真金白銀的平臺,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創新盈利模式,正在朝盈利的方向發展。據優信集團董事長兼CEO戴琨透露,2016年優信二手車的業務規模同比就增長了3倍,12月單月交易突破5萬輛,交易規模37億元人民幣,單月收入超過1.5億元人民幣。優信拍業務已于去年7月實現盈利,優信二手車也在去年11月單月突破2萬輛,并實現盈利。另外,人人車也宣布,2016年11月平臺已經實現了“毛利為正”。而瓜子二手車則宣稱其將沖擊月銷10萬輛的目標, 2017年將繼續高速增長并實現盈利目標。
總而言之,在未來誰能夠成為整合二手車市場的老大,就要看誰能拿出更好的服務,又能夠用自己的優勢項去吸引投資人了。目前看來,二手車電商們還有幾個問題亟待解決。第一,是配套服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售后問題。二手車電商在完成交易后,如何完善售后服務?在出現質量問題時,如果遭遇二手車電商與原車主之間的相互推諉,會嚴重降低用戶對二手車電商的信心。而這一類的問題如果發酵,也將變成社會性的負面輿論。第二,是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在二手車電商的發展過程中,為用戶提供完善的金融解決方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能有效解決用戶在購車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但目前二手車電商平臺在這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二手車電商一方面可以和銀行加強合作,另一方面是否可以借助平臺優勢,發展自身的信貸體系呢?這都是需要他們去考慮的。
當前市場的火熱,是否代表著二手車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也許的確如此,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個市場能夠見者有份,一個市場一旦做大,最后的結局往往不是百家爭鳴,而是出現少數幾個巨頭壟斷市場。二手車電商也正在經歷這一階段,而在這一場生死搏殺之中,現在看起來風光無限的某些二手車電商,恐怕這一繁榮不過是他們的回光返照而已。弱肉強食,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不過,去蕪存菁后活下來的強者,也將獨自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