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近些年,關于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的報道頻頻出現,導致許多民眾對于食藥監的行政工作不滿意,這也間接地提高了對食藥監行政調節工作的要求。對此,本文首先從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手,詳細分析加強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食藥監 行政調解 加強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065-01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形勢之下如何加強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效率,并探討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行政執法機構的必然研究課題之一,同時也是提升群眾滿意度的一種根本性措施。對此,探討加強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措施具備顯著意義。
一、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一是行政調解意識較為薄弱。當前許多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都處于被動狀態,大多數都是在出現了問題和矛盾并且當事人主動要求行政調解時才受理并進行調解,導致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主動性無法展現。[1]與此同時,因為缺乏行政調解的相關法律規定,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有“重執法、輕調解”以及不愿意承擔責任的思想,不愿意主動參與矛盾糾紛,能推就推,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嚴肅性不強。二是行政調解工作體系不完善。從當前機構結構進行分析,各個等級的食藥監部門主要的責任是監督與管理,并沒有構建調解制度以及成本投入體系,在行政執法當中,消費者請求調節最多算作是附加性工作。與此同時,行政調節機構大多數都是行政機關部門的內設部門,所以行政調解工作人員也是兼職行為,對于繁瑣且復雜的紛爭事件并不能合理解決,很難真正保障行政調解工作的實效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行政調解工作人員也無法按照相應的程序工作,導致在調解的過程中隨意性較為明顯,調解工作的開展力度不足,對于當事人而言,也無法真正保護受害者的利益,影響行政調解工作的社會公信力。
二、加強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對策
(一)強化工作意識,合理開展調解工作
在工作當中,需要將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是根本,并將維持社會穩定性作為開展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著手點與出發點,并積極、主動地開展行政爭議事件的調查,探索解決行政爭議的有效措施與方法。[2]例如,以溫嶺市的食品藥品監督局為例,其針對零售藥店的數量占比過多問題,積極開展調節機制,并應用許可事前告知的體系,對于一些新開設的個體性藥品零售企業制定飽和度的通知,提醒投資人在這一領域當中的經營現象,并對繁華地段爭相開辦藥店的現象進行適當的控制,化解矛盾的同時推動良性競爭。
(二)建立調解機構,強化組織協調性
構建行政調節組織的領導小組,并建立專門的調解機構,讓這一機構承擔具體的調節任務。與此同時,需要建立行政的調節意識,明確藥監行政的調節范圍,不僅需要包含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以及藥監行政機關部門之間的行政爭議,同時還需要涵蓋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與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糾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需要建立固定的辦公場所,并分配專職的行政調解人員以及專用電話、專用經費等保障體系,確保行政調解機構的運行有效性。除此之外,還需要明確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具體工作范圍,并豐富工作的內涵,執行誰參與、誰負責的原則,強化每一個科室行政調解工作的指導、督促、協調,并對法律關系單一的爭議紛爭事件由各個科室負責,開展相應的糾紛調解。各個科室需要強化協調關聯性,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一切以高效、公開公正地開展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作為原則,維護社會穩定性。
(三)規范行政調解工作程序,突出公平公正
行政調解本身具備一定的融合性、靈活性以及可變性,但是這些特性并不能替代公正性與不必要性。假設沒有調解的基本底線以及公正程序當做保障,就無法展現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合法、公正特性,同時調解雙方也無法接受調解的結果。實行行政調解本身就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促使矛盾的解決而達到和諧發展的目的。其核心在于基于規范的程序進行調解,并對行政調解的申請、受理、調查、協商以及協議的履行、責任等方面的程序進行細化,并展現專業性強、實踐經驗豐富的特點,在嚴格的規范程序之下杜絕行政權力的濫用。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行政調解激勵以及處罰機制,對于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成效優秀的人員,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對于濫用職權以及隨意調解的人員,應當給予處罰的同時按照事件危害性追究相關責任。
三、結語
綜上可知,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頻繁程度以及困難程度必然會不斷提高。對此,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及人員加強行政調解工作的意識,并建立專門的機構,強化組織的協調性,規范調節的工作程序,從而不斷加強食藥監行政調解工作的實效性,為社會公眾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殷娜,王珂.國家食藥監總局:征求《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意見[J].中國食品學報,2015,23(11):6-9.
[2]姜冰,李翠霞.基于宏觀數據的乳制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影響及歸因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1):64-7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