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馨妍
摘要:隨著我國賠償法的不斷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已經成為刑事司法賠償領域中的一種常態。但是法律規定過于原則化,難于操作,導致現實中賠償案件的處理方式過于隨意,難以把控。本文主要分析和解剖刑事司法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從而正確認識和理解刑事司法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關鍵詞:刑事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 責任要件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067-01
刑事司法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主要是指公民的人身權利受到國家不法職務侵害,使得受害者的人格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失,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要求賠償機關通過財產賠償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救濟和保護。這種制度形式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物質的手段來達到撫慰精神的目的。構成要件既是確認責任承擔的重要工具,也是被告一方的防御性工具,所以在司法實踐中研究和分析刑事司法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一、刑事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的概念
刑事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是指行為人根據自身的人身權益受損的實際情況,按照相應的法律和法規,要求國家賠償機關承擔精神賠償責任的主要構成要素。[1]在大陸法系中,職務侵權賠償與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大致相同,都具有違法性、故意或過失、損害及因果關系等部分組成。在英美法系,職務侵權責任在符合為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同時,還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國家權力行為上,導致責任構成要件的特殊性。在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上,主要有三要件和四要件之分。三要件和四要件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過錯和不法行為上面。三要件主要是指將不法行為包含在過錯之中。而四要件是將過錯作為一種應受譴責的心理狀態,不包含不法行為。
二、刑事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的內容
(一)過錯
在犯罪責任構件中,一般認為過錯是故意和過失,是屬于一種應該受到譴責的心理狀態。也就說,過錯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具有法律的可評性和違法行為的客觀性。違法行為是過錯的外在形式,過錯是違法行為的內在原因。[2]在刑事司法賠償中,要認定執法者的過錯,既要分析和研究執法者的客觀性行為,還要研究和分析執法者的主觀狀態,從而保護良好的職權行為。在認定故意方面,行為人必須具備明知故犯的心態,即是指行為人明知后果會發生卻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心態,故意包含兩個內容,一是行為人對損害后果有著深刻的認識,二是行為人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國家機關人員的故意行為主要體現在刑訊逼供、虐待、毆打、唆使他人毆打等情況。在認定過失方面,過失的內容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在過失的情況下,行為人并不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損害的結果是與行為人的意愿相違背的,在《國家賠償法》中,錯誤判決、違法使用警械、違法拘留等在主觀上既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過失。過失的判斷標準主要是國家機關人員應該注意的義務,是一種客觀標準。
(二)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主要是指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具有客觀性、違法性、實踐性的特點。與違法規則原則中的違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外延更加廣泛,內涵更加豐富,不再局限于違背法律,更加注重行為上的加害性和損害性。在刑事司法賠償中,國家機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時候,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造成嚴重后果的,國家機關都應該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從《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可以看出,公民具有請求權,若是被認定為嚴重后果,則享有勝訴權。需要注意的是,《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后兩項列舉的刑訊逼供或者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毆打、虐待等行為;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都要求以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死亡為條件。“造成嚴重后果”作為判定精神損害的重要指標,很大程度上與法官的自由裁量有著直接關系,可能會因為不同賠償請求人受同一侵權行為的影響,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精神損害, 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結果,因而,判斷損害賠償程度的標準還應該以一般主體遭受侵權行為的精神損害賠償程度作為重要標準。
(三)損害結果和因果關系
損害結果是刑事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這種損害是一種實質性的后果,是對受害人的人身權益造成嚴重后果。這種損害結果具有損害后果的客觀性和人身權益的損害性的特點,是真實存在而不是臆想的。損害結果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損害結果,針對的是受害者本身,另一種是間接損害結果,是針對受害者的近親屬。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注重兩者之間的遞進性和原因性。
三、結語
在我國相關的法律規范中,精神損害賠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屬于國家賠償的范圍。這種精神損害賠償與民事的精神損害賠償存在較大的差異,民事的精神損害賠償是局限于平等主體之間,而刑事司法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是體現在司法機關與公民之間,主體之間不平等。刑事司法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與民事的精神損害賠償構成要件也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主要由過錯、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和因果關系構成,是認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馬雯晴.刑事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25):287-288.
[2]金麗.論國家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D].中南民族大學,20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