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晉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科目是初中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想要學好初中語文學科,語文課文的朗讀起著關鍵的作用。隨著我國新課改教育的發展,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據觀察發現,目前初中語文的朗讀教學狀況并不是很樂觀。而本文便是筆者通過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簡單探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希望對初中語文的朗讀教學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朗讀教學 理論 實踐
朗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和記憶方式,也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我國古老的文化中,師者都比較重視讀在語文中的意義。讀書聲是一種優良的學習風格,也被認為是課堂教學的特殊存在。新課改之后,朗讀教學的依舊是關注的焦點,如果想要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那么朗讀教學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
一、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
1.朗讀教學的理論來源
朗讀教學的理論來源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實踐論的基本理論。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加強對初中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葉圣陶先生還指出,朗讀教學重點在點撥,對語文這個學科,不止要用心、還要結合眼的看、口的說和耳的聽。不論是進行哪種朗讀方式,都要堅持口到、心到、耳到和眼到,還有引導初中生學會讀的輕重緩慢、抑揚頓挫等和心理的感受相同,這樣才可以逐漸達到朗讀教學的效果。
葉圣陶老先生主張老師在課堂中要努力控制講解的內容,要重點指引和點撥學生。老師的講課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需要指點和引導,如果這樣學生能夠較為深刻的體會,便會非常透徹的理解和感悟,這便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2.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要求和任務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必須先確定好教學的要求任務,之后老師在進行指導和讓學生多次練習,才可以逐漸使學生具有朗讀的能力和表達的能力。普遍來說,初中語文朗讀的任務便是通過朗讀之后引導學生會感知教學的內容,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思想。通過朗讀使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味文章重強調和意蘊方法的能力。目前朗讀教學的要求便是要用普通話正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還要從語音的音調和投入的情感上對初中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和科學的評價,重視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由此可知,初中語文朗讀教學,老師需要明確的將要求和任務傳達給學生,進而有效的引導初中生掌握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技巧。
例如,第一,學生在朗讀時必須要求他們保證所讀的字詞句的清晰,正確的區分文章中的音節,把握好句子之間的停留和停留時間,特別是一些特別長的句子更應該把握好這一點。第二,對學生讀課文的流暢度必須要嚴格要求。第三便是閱讀是必須投入,要聲情并茂,對于文中不同感情的表達必須有強烈的對比,也可以通過這樣的閱讀使學生感受作者的喜怒安樂,進一步升華課文情感。
二、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途徑
備課是老師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所以老師在初備課時,必須仔細鉆研教材,初步掌握文章朗讀的要求和技能,好比語氣語調、輕重音、情感和朗讀的速度等。還要進行備讀,可以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控朗讀的指導方法和重難點,這樣可以避免在實踐教學中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另外,還要進行遞進式教學。我們都知道,朗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所以,朗讀教學是可以依據學生的情況從易到難,逐步進行階梯式的教學。通俗來說便是這樣的順序:讀準—讀順—讀熟—讀情,這樣的遞進式的朗讀訓練。
三、教授學生朗讀的方式與手段
1.確定重音
通過課堂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意識到朗讀的基本技能,如,課文中的動詞謂語、幫助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重音。重音的讀出之后便可以增強表達效果,課文中一些地方可以通過讀重音的方式表現出課文中的高興與悲傷。
2.掌握速度
在語文朗讀中,朗讀一些感情低沉的句子速度要放慢,在朗讀情感表達較強的句子,語速便要加快,所以掌握語速在朗讀中非常重要。所以在朗讀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通過多次的訓練引導學生具有掌握語速的意識,使朗讀語速達自由切換。
3.把握語調
語調是語速、語音和語氣的綜合表現,它們都是課文的基本情調。所以,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必須要加強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逐漸掌握語調。例如,在進行表達悲傷文章的朗讀時要舒緩、深沉的朗讀,表達高興情感的文章要用興奮的語調表達等。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是一個復雜和長期的過程,如果用一些籠統的理論和簡單的實踐例子說明是遠不夠的。因此,必須要把朗讀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探究出更好的朗讀教學方式,以便于對初中生的朗讀學習更加有幫助,也給學生以后的語言表達和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以便于初中生以后的語文學習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 沈雨靜.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優化探索[J]. 快樂閱讀,2015(12).
[2] 許賢. 中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電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