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小寧
摘要:目前,我國藥品安全犯罪形式愈發嚴峻,雖說在刑法中對藥品安全犯罪進行了相關規定,但是由于刑法打擊面過寬,使得我國藥品安全犯罪的數量不增反減,并且藥品安全犯罪還具有高科技性及隱蔽性等特點,所以構建全面的防控體系非常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藥品安全犯罪管理困境,并提出了防控藥品安全犯罪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藥品安全犯罪 困境 防控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069-01
藥品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然而在近幾年卻頻發藥品安全犯罪事件,這對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所以為了減少藥品安全犯罪數量,要構建合理的藥品安全防控體系。
一、我國藥品安全犯罪的管理困境
(一)犯罪數量上升迅速,且危害嚴重
近幾年,我國藥品領域頻發安全犯罪,犯罪數量呈現成倍上升的情況[1]。2016年,建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591件,此外起訴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為11958人。同時不斷上升的犯罪案件危及健康也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危害,以2012年媒體曝光的毒膠囊為例,其中使用的工業明礬中具有大量的六價鉻,對人體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并且攝入大量的鉻會誘發基因突變,甚至還可能致人死亡。
(二)犯罪手段科技含量高,性質認定較難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也為不法藥品生產商帶來了科技支撐,使得安全犯罪的查處難度大大提升。在藥品安全犯罪中,取證難以及行為定性不易成為普遍現象,這也是導致藥品安全犯罪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以廣州市某區的藥品安全犯罪為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噴碼器將一些已經過期的產品的日期改成最近的日期,這些藥品的藥效大多失去,如果群眾購買到這些藥品,會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并且,藥品鑒定往往需要鑒定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這使得在鑒定過程中,一些假冒偽劣藥品認定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難。
(三)犯罪行為組織嚴密,隱蔽性非常強
在我國,從事假冒偽劣藥品的生產人員,往往各司其職,這形成了從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印刷包裝以及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結構,這些生產過程與一些正規的藥品生產相似,因此監管人員往往很難發現其中的違法現象,這使得認定藥品安全犯罪行為比較困難。此外,制造假冒偽劣藥品的成本較低,并且藥品價格比正規藥品低,這使得假冒偽劣藥品的生產數量較大,因此查處力度的提升是一個難點。
二、藥品安全犯罪的防控措施
(一)加強對藥品從業者的法治教育,增強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法律是約束犯罪行為的前提。要想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不但要保證法律本身的完善度,還應該公布法律的適用范圍,并且給予違法人員相應的懲罰以及教育。制定明確的法律并且向社會公布,是依法治國的前提。[2]現階段,我國藥品安全法律的立法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在新法律或者法律更改的內容的宣傳上還存在不足。因此,要利用當前的新聞媒體、教育機構、社區進行廣泛的宣傳及教育,讓藥品安全犯罪人員了解法律對不法行為的約束力度,從而意識到犯罪成本之高,降低一些人員的犯罪意識,使藥品安全犯罪數量不斷下降。
(二)加強藥品安全生產過程的監管力度,杜絕“以罰代刑”的情況
目前,我國藥品安全的監管機構主要包括質檢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工商機構以及衛生機構等。然而在實際的監管中,這些機構往往將責任劃分,各自獨立運作,造成執法分散的情況。并且,一些機構為了滿足自身利益的需求,往往采取“以罰代刑”的方法,讓一些犯罪分子能夠僥幸逃過刑法的懲罰,不斷以身試法?;诖耍髧沂称匪幤繁O督管理總局應充分發揮管理作用,發揮藥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合力,并且對于任何一個監管機構存在的“以罰代刑”行為,都應追究相關監管部門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保證藥品安全。同時,還應鼓勵社會民眾參與到藥品安全監管工作中,讓群眾能夠及時舉報存在執法問題的監管機構以及違法生產藥品的從業人員。
(三)強化藥品安全刑法的鏈接,建立各個機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
藥品安全犯罪頻發的重要原因是行政執法同刑事司法存在銜接不暢的問題,使得安全信息溝通缺失。[3]為此,可以放寬安全犯罪的移送標準,對于一些涉嫌犯罪的行為,將案件移交到公安機關,以便公安機關能夠及時對安全檢查進行了解以及犯罪證據的收集。而針對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行政機關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應該通過建立信息網站,實現信息共享,通過各個機關將案件及時登記在網上,使得彼此之間信息共享,同時還能夠彼此監督。
三、結語
總之,針對當前我國藥品安全犯罪的管理困境,應不斷完善藥品安全領域的立法,建立健全藥品安全防控體系,通過加強藥品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強化藥品生產過程的監管力度以及強化安全刑法的鏈接,使各種危害民眾身體安全的假冒偽劣產品無處可藏,從而構建一個安全的藥品生產環境。
參考文獻:
[1]謝毅,賈雪楓.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法經濟學防控路徑探析[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4,12(3):35-38.
[2]黎旭.環境犯罪和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檢察監督問題[J].法制與經濟,2016,11(5):197-198.
[3]宋澤.國外食品藥品安全犯罪資格刑之立法考察[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22(7):46-4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