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要:及物性(transitivity)是語法研究的核心概念。一些國外學者Halliday、Matthiessen、Martin、Fawcett等都對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及物性理論有重大的貢獻。及物性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本文將對及物性理論的研究歷程、發展情況進行簡單敘述。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言學 及物性 發展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03-01
及物性系統是表達說話人的主客觀經驗的基石,也是語言的再現經驗的基石,及物性系統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事物以及他們的所作所為分成了若干個過程,它說明了過程中的有關的參與者以及環境成分,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所處于的各種過程、狀態和關系。一些傳統語法將及物性系統的研究對象界定為動詞,而且一些學者根據動詞后是否可以接賓語為標準區分了“及物性動詞”和“不及物性動詞”。但是這種分法不能解釋全部的動詞類型現象,比如,有些英語動詞可以歸納到不僅僅是一種的動詞類型的現象中,所以,為了能夠減少某些動詞歸類的重疊的現象,Halliday,即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把及物性的概念提出到小句的層次。同時,韓禮德還認為及物性系統涵蓋了整個的小句,這就是涵蓋過程、參與者和環境成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學者提出了語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以及語篇功能。而及物性則是其中的概念功能中的語義系統。本文將對及物性理論的起源發展以及在中國的研究現狀進行簡要的介紹。
一、及物性理論的發展歷程
對系統功能語言學及物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韓禮德在20世紀60年代發表了一些代表性的論文,這是韓禮德第一次將對及物性系統的研究對象從動詞上轉移到小句上。及物性系統的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四個主要過程:萌芽過程、雛形階段、及物性理論的形成階段以及它的成型階段。而與此相對應的及物性系統的發展的順序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他們分別是:系統這個概念的出現、第一個及物性網絡系統的構建、網絡系統的語義化以及全面的語義網絡系統的成型。
(一)萌芽階段
韓禮德于1961年發表了論文,題名為“語法理論的范疇”。韓禮德的這篇論文被人們普遍的認為是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之作。韓禮德在這篇論文中提到了四個語法范疇,即單位、結構、類別和系統。韓禮德還提到了三個級階,分別是:級、說明以及精密度。在這一階段,Halliday并沒有提出小句及物性概念,并且在此階段及物性成為一個依照精密度而排列的系統網絡。
(二)雛形階段
韓禮德在1964年在印第安納大學首次提出了構建小句及物性系統網絡框架。韓禮德認為在四個語法范疇中,系統要比其它三個更重要。小句中的每一個成分都可以通過獨立出現或者與其他成分一起出現,才能夠實現網絡中的一個或者是一系列的特征。
(三)形成階段
在1967年,韓禮德在“英語及物性與主位札記”中重新繪制了及物性系統網絡圖。韓禮德又根據是否涉及動作為標準,將小句劃分為外包型和內包型;根據動作是否涉及指向性的標準,外包型又可以分為施效型和描述型;而根據謂體的語態,又把施效型分為施事、中動和受事。并且韓禮德指出及物性過程有很多,包括動作和行為、歸屬。從功能語法角度,韓禮德正式提出小句的三個過程類型,即動作過程、關系過程和心理過程。
(四)成型階段
在這一階段,韓禮德在他的著作——《功能語法導論》這本書中,對及物性理論作出了最全面的解釋。他給了及物性理論一個最完整的定義。在此基礎上,他將過程設為中心設立了框架,包括過程的本身、過程中的參與者以及和過程相關的環境成分。就圍繞著這個框架,Halliday完整地論述了及物性理論。在過程上,韓禮德把及物性系統分為了六個過程,即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以及存在過程。并且六個過程類型都分別地區分了相對應的參與者,例如,在物質過程中的參與者主要是動作者和目的。
二、及物性理論在中國的發展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的國內學研究者都集中關注及物性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到現在為止,胡壯麟等人對及物性理論進行了相對比較全面的介紹。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等學者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對《系統功能語言學》這本書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在這本書的第四章中,他們就介紹了及物性的六個過程,以及每個過程中有關的參與者。該書為國內的語言學者在及物性理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也為及物性理論研究的全面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除此之外,程琪龍的《系統功能語法導論》一書對及物性理論的研究也作出了一個新的嘗試,見解有其獨特之處。除了以上提到的學者以及著作,還有肖俊洪、朱永生、嚴世清等國內學者對及物性理論進行探討、發展以及完善。
三、結論
系統功能語言學及物性理論的研究在近些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本文簡要地介紹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及物性理論的發展以及及物性理論在國內的發展情況。本文在簡單的敘述中仍然存在些不足,但希望會對一些及物性理論研究的學者有些幫助。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Part 1 [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67,3.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何偉,魏容.系統功能語言學及物性理論發展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6.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功能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