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枝
摘 要: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要想取得實效,須從“靜”“動”兩方面聯合發力。“靜”,是指為推廣閱讀而制定的相關制度、規定以及環境的優化。“動”,是指為推廣閱讀而策劃實施的活動。“靜”是隱性推廣,注重常態,其中包括設置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增加“閱讀學分”認定和優化閱讀環境。“動”是顯性推廣,注重實效,其中包括品牌活動推廣和“應時”活動推廣。只有“靜”“動”互融,加強多層面合作,做到線上線下活動優勢互補,發揮朋輩閱讀推廣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助推大學生閱讀。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5-0002-03
關鍵詞: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大學生閱讀
“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閱讀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閱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閱讀對于個人和國家的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近幾年,隨著國家和社會團體的推動,閱讀推廣逐漸成為熱門詞匯,但閱讀推廣的內涵在理論上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筆者較贊成張懷濤對于“閱讀推廣”廣義含義的概括,即“是社會組織或個人為促進閱讀這一人類獨有的活動,采用相應的途徑和方式,擴展閱讀的作用范圍,增強閱讀的影響力度,使人們更有意愿、更有條件參與閱讀的文化活動和事業。”這個含義不僅包括“動”的方面,即為推廣閱讀而策劃實施的活動,還包括“靜”的方面,即為推廣閱讀而制定的相關制度、規定和閱讀環境優化。
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要想取得實效,要從“靜”“動”兩方面聯合發力,尤其是“靜”的方面。長時間以來,“動”的方面即舉辦活動已成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共識,而“靜”的方面則常常被忽視。從長遠看,相關制度和規定的確立對閱讀推廣的影響更加深遠和長效。
1 靜:隱性推廣,注重常態
1.1 設置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
中國圖書館學會設立閱讀推廣委員會力推全民閱讀,自200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與國家圖書館首次舉辦“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世界讀書日”宣傳活動已有十余年。如今,全民閱讀正慢慢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但從調查統計來看,全民閱讀的現狀仍不容樂觀。高校作為未來人才的聚集地,大學生的閱讀現狀也令人擔憂。目前,很多高校的閱讀推廣活動表現為臨時性和不可持續性,缺乏長效機制,推廣效果欠佳。高校圖書館應走在向現代圖書館轉化的前列,徹底摒棄被動服務的固有模式,堅持外向型的導向和內在的可持續發展相統一,將有效推動閱讀推廣作為圖書館的根本性任務。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應成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獨立于流通部、參考咨詢部、技術部等,專職于閱讀推廣。
華東師范大學是國內高校圖書館中最早設立閱讀推廣部門的高校。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于2014年4月在原有部室機構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增設了由四名擅長藝術、影視制作傳播、組織策劃、文字宣傳等方面工作人員組成的推廣部。推廣部圍繞“讓書活起來”的理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推廣部的設立表明其已在圖書館發展戰略方面向著結構化、外向型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常態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 增加“閱讀學分”認定
目前大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碎片化閱讀和淺閱讀占據了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很多大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著不知道“讀什么”“怎么讀”等問題。高校圖書館作為兼具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的機構,理應擔當起對大學生的閱讀指導和閱讀教育職能。筆者認為制定“閱讀學分”認證制度是促進大學生閱讀的一項有效且切實可行的措施。“閱讀學分”認證制度是指大學生在校通過閱讀獲得一定的學分才能取得畢業資格的一種制度。目前,我國高校已經將外語學分和計算機學分認證作為獲得畢業資格的必備條件,將閱讀學分列入必修學分的高校還比較少。當然,要制定并實施好“閱讀學分”制度,需要圖書館與學科組織、專業系院、學科管理機構密切合作、統籌考慮。我國高校在這方面可以學習韓國江源大學的實施經驗。
韓國江原大學的讀書認證制度開始于2001年,它將閱讀提到與學習外語、計算機同等重要的高度并納入畢業資格認證管理運營機制,積極地干預和影響了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行為。在機構設置上,江原大學成立了畢業資格認證之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同時出臺了《畢業資格認證再實施管理條例》《畢業資格認證之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運營規定》《畢業資格認證之讀書部分使用指南》等配套規章制度。讀書認證領域的畢業資格認證評價由該校的中央圖書館主管并負責實施。選擇讀書認證的學生要閱讀讀書認證規定的最基本的閱讀數量基準或參加讀書活動達到規定的積分點數基準,并在CBRT室(讀書認證計算機評價系統)通過評價考試后才能畢業。
1.3 優化閱讀環境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生豐富課外知識及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集聚地,其良好的閱讀環境會形成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成為讀者的精神歸宿地和棲息地。圖書館為讀者開展的一切服務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讀者在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時候也大都與館內環境聯系在一起。因此,高校圖書館寧靜、舒適、高雅的閱讀環境本身也是一種閱讀推廣,能顯示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烘托出圖書館生機勃勃的文化學術氛圍的閱讀環境自然能喚起讀者的向往之心。高校圖書館除了要豐富館藏,其館內的布置也十分重要,如名人格言與字畫的點綴、綠色植物的栽培、舒適桌椅的配置等。此外,工作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的學習氛圍,再輔以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不僅能使學生建立起自覺學習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學風,還能增強圖書館本身的親和力,讓讀者愛上圖書館,愛上閱讀。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閱讀逐漸受到讀者的青睞,電子書閱讀器作為數字化閱讀的便捷載體在逐步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目前電子書的主流產品是使用電子墨水技術的新一代閱讀器,以亞馬遜的kindle和國產的漢王等品牌為代表。它們特有的重量輕、容量大、電池續航能力強、顯示紙質化、可手寫批注、帶給讀者真正類紙化舒適閱讀體驗等特點受到讀者的好評。目前,國內已有少數高校圖書館提供電子書閱讀器借閱的先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分子的聚集地,應順應時代潮流,根據需求適時為讀者提供電子書閱讀器,以提高服務質量,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讓讀者感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
2 動:顯性推廣,注重實效
2.1 品牌活動推廣
目前,雖然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從內容到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但缺乏活動開展的系統性和長效機制,能夠形成品牌的活動較少。高校圖書館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時應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形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動。其中,“立體閱讀”是值得推廣的閱讀推廣品牌活動。
同濟大學圖書館最早提出“立體閱讀”的概念。“立體閱讀”是指圖書館利用自身設施條件和人才的綜合性優勢,融展覽、講座(含現場講解)、演出(含影視紀錄片播映)、組織讀者進行相關文獻閱讀、與讀者互動等多種形式為一體,全方位、多層次地灌輸宣傳主題的系列活動,主要的活動形式是“觀展覽、聽講演、看電影、讀名著、賞音樂、享互動”等。“立體閱讀”具有內容的專題性和系統性,強調圍繞閱讀主題,整合載體資源,在選題策劃方面需要對項目主題以及組成該主題的附屬主題進行選擇、組織和安排。傳統的閱讀推廣各項活動之間聯系性不強,只是由一些零散的常規閱讀活動組成。“立體閱讀”這種品牌活動推廣形式改變了這一狀況。
2.2 “應時”活動推廣
“應時”閱讀推廣活動,是指高校圖書館根據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具體情況、重大事件的發生或學校實際需要而舉辦的非常規的、針對性較強的閱讀推廣活動。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早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的常規,但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愛上閱讀需要更多的引導和培養。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閱讀推廣的主要力量,應善于抓住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推廣閱讀。很多高校圖書館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實踐探索,如在開學季、畢業季、重大節日或紀念日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假期閱讀等。
3 “靜”“動”互融,助推閱讀
3.1 加強多層面合作
高校圖書館應加強與校內、校外相關單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助推大學生閱讀。校內管理部門是高校中管理圖書館工作的部門,包括財務、基建等部門。這些部門直接決定著圖書館每年能夠購買資源的資金、圖書館館舍的位置及大小等,從而決定了圖書館能夠為讀者服務的便捷性、舒適性以及圖書館資源的全面性和實效性。校內其他部門雖與圖書館工作沒有直接聯系,但圖書館也可以與它們開展合作,共同舉辦相關學生活動,以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圖書館還可以與校外兄弟院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加強合作,共享資源和服務,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此外,高校圖書館還應加強與資源商的合作,為圖書館提供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的出版社、雜志社、電子數據商等資源商提供資源的種類和數量,直接決定著讀者能從圖書館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廣度和寬度。
3.2 線上線下活動優勢互補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線上活動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閱讀推廣活動可以充分利用自媒體對信息進行傳達、推送,對活動進行宣傳和開展,從而提高讀者的信息知曉度和活動參與度。很多高校圖書館已經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實現了零距離服務,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但是,線上活動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活動,線下活動以其體驗式的絕對優勢仍應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讓線下活動結合“互聯網+”技術,拓展新的服務模式。
3.3 發揮朋輩閱讀推廣作用
在閱讀推廣活動中,高校圖書館還應注重發揮同學間的朋輩影響作用來帶動同學身邊的人愛上閱讀,朋輩之間的平行影響作用有時比圖書館或任課教師進行的垂直宣傳教育作用效果要好得多。如: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舉辦的“奔跑吧,圖書——尋找閱讀推廣大使”的活動案例值得借鑒。該活動的主旨是“為尋找閱讀推廣大使,倡導快樂閱讀的理念,希望通過游戲與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吸引更多同學參與到閱讀中來,在游戲中享受閱讀的快樂;同時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成為閱讀活動的踐行者,并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閱讀,成為閱讀活動的推廣者。”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重要的教育服務部門,對于提高大學生的閱讀素養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是在“全民閱讀”的氛圍下,如何引導大學生愛上閱讀、體悟到閱讀的快樂,需要高校圖書館在不斷實踐中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鄔書林.養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N].光明日報,2009-06-08(001).
[2]鄭偉,劉艷.大學圖書館設立推廣部的實踐與啟示:以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5(3):76-79.
[3]王慧秋,劉香蘭,駱冬燕.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辦館特色[J].圖書館論壇,2008(5):174-176.
[4]勾丹,楊冬雪.關于高校圖書館“立體閱讀”服務的研究與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6(2):86-89.
[5]于靜,孫媛媛,趙敏.高校圖書館畢業季主題活動的調研、實踐與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6):88-91.
[6]侯明艷.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研究:以“奔跑吧,圖書——尋找閱讀推廣大使”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6(2):1-4.
[7]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5):4-13.
[8]范并思.閱讀推廣的理論自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6):3-8.
[9]楊敏,縱浩.學分制模式下高校圖書館“閱讀學分”的設計與實施[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3):11-13.
[10]趙新.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文化內涵分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09-112.
[11]牟靜.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利益相關者共贏視角[J].圖書館研究,2015(1):72-75.
[12]洪躍,穆向陽.基于“211”高校圖書館畢業季主題活動的調研與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14(19):79-84.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