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 要:文章從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狀況分析入手,對面向科研人員的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及館員角色定位進行了研究。將嵌入式館員的角色定位于資源信息搜集的指導者、資源信息的分析者、資源信息的管理者、研究動態的追蹤者、學術交流的組織者,可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提高科研效率。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5-0048-03
關鍵詞:嵌入式服務;嵌入式館員;科學研究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及向讀者提供文獻資料的科學、文化、教育機構,具有傳承人類文化、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傳遞學術情報、加強學術交流等職能,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發展歷史。當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科技強國的重要途徑。高校圖書館為科研人員提供信息搜集及科研情報傳遞等方面的服務,是科研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然而,隨著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和開放化,圖書館的學術服務職能嚴重弱化,更多的科研人員選擇通過網絡來進行信息搜集,這一方面造成了圖書館資源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因檢索方法和技巧單一,常常導致科研信息搜集不全,給科研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影響。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在科研工作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必須對面向科研人員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及館員的角色定位進行重新審視。嵌入式服務模式是繼學科服務模式之后新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顛覆了圖書館傳統的被動式服務理念,要求嵌入式館員主動融入用戶工作環境,挖掘用戶真實和潛在的資源信息需求,為用戶提供高效服務,提升信息資源利用率[1]。為了提升嵌入式服務模式在科研服務中的服務效率,圖書館需要對嵌入式館員在科研活動中的角色進行合理定位。筆者從高校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狀況分析入手,對面向科研人員的嵌入式服務模式和館員角色定位進行了研究,以期為提高高校圖書館科研服務效率提供參考和借鑒。
1 高校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狀況分析
1.1 高校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特點
高校科學研究團隊主要以教師、博士生、碩士生為主,在信息需求方面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①在確定研究方向階段,科研人員需要通過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來了解該學科領域的前沿熱點、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為研究方向的確立提供科學依據。②在項目申報階段,科研人員需要閱讀和分析大量該領域內的國內外文獻并進行分類管理,針對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找準自己的研究切入點,確定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及實驗方法。③項目實施階段,科研人員需要時刻對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密切關注,對實驗數據進行及時分析總結,并對自己的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做相應調整。④成果總結發表及項目結題階段,科研人員需要掌握該領域的研究動態,將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在充分閱讀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撰寫結題材料及實驗論文。⑤成果發表以后,科研人員需要通過查詢論文被引用次數、成果應用情況等來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進行追蹤,及時關注相關的研究進展,確定后續的研究方向。
1.2 高校科研人員信息獲取現狀
筆者采取隨機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包括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在內的部分科研人員的科研信息獲取方式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科研人員在科研信息獲取中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隨著信息資源的電子化,90%以上的科研人員習慣于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獲取電子科研信息,很少去圖書館參考紙質文獻,導致圖書館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費。②信息化時代科研信息增長迅速,對信息檢索提出了更高要求,85%以上的科研人員缺乏電子資源檢索方面的相關知識,檢索文件信息的途徑較為單一,僅關鍵詞檢索途徑較為常用,而文獻分類等途徑很少被采用,導致對科研信息的掌握不夠全面,影響科研效率。③大多數科研人員疏于文獻的分類整理,僅有7%的人員在日常科研中熟知并運用Endnote、NoteExpress等專業的文獻管理軟件來管理文獻,更多的人僅聽說過文獻管理軟件,但因不會操作而未使用。隨著文獻數量的增加及時間的積累,導致很多前人的研究結論找不到相應的文獻出處。④在實驗實施階段,科研人員常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實驗研究,忽視了對該領域研究動態的追蹤,不能及時調整實驗方案及技術路線,導致在撰寫論文時有可能發現別人已經發表相似的結果,浪費人力物力。上述問題的存在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效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服務科研人員的高校圖書館應針對上述情況調整自己的服務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在信息資源搜集等方面的優勢,以期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效率。
2 面向科研人員的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
2.1 嵌入式服務的背景
嵌入是指將一種事物嵌套到更大的實體或環境中的一種狀態。自嵌入式理論在1985年被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引入學術界以來,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嵌入式采訪、嵌入式技術、嵌入式家電及微軟的全球嵌入式事業部等。近年來,隨著信息資源的電子化,圖書館的職能遭到嚴重弱化,國內外圖書館學家對于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較多的思考,嵌入式服務正式進入圖書館學領域,國外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做了大量研究。1950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首次正式設立學科館員,針對特定學科進行專門服務;198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首次推出了“跟蹤服務”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為學科用戶提供專業性幫助,隨后該模式相繼在法國、荷蘭等國圖書館得到了大力推行。2007年,David Shumaker等[2]從不同的維度對“嵌入式圖書館服務”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并總結出了物理嵌入、組織嵌入和虛擬嵌入三種嵌入類型。國內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研究起步較晚,清華大學于1998年首次在我國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邁出了學科化服務的第一步[3]。2006年,國家圖書館提出“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模式,嵌入式服務應運而生[4]。2007年,郭文麗等在《現代圖書情報技術》雜志發表了題為《嵌入式數字圖書館工具條的設計與實現》的研究報告,首次在國內圖書館領域提出并引入了嵌入式工具[5]。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相當一部分圖書館在嘗試嵌入式服務,這表明嵌入式服務已得到業界廣泛的認同,它是改善圖書館職能弱化現象的有利工具。
2.2 面向科研人員的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
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觀念,圖書館不再是唯一的服務場所,圖書館員不再是讀者和圖書館的“聯絡員”,它要求圖書館員深入用戶的工作環境中,主動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利用自身信息化方面的特長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面向科研人員的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可以采用“嵌入式科技創新服務”和“嵌入式學術交流服務”兩種策略:①嵌入式科技創新服務。在嵌入式科技創新服務方面,圖書館員應主動融入科研人員的研究課題中,與其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充分了解其真實需求,利用自身特長解決其在信息方面面臨的難題。首先,在項目申報初期,圖書館員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檢索技巧方面的特長為科研人員提供該研究領域最新最全的研究進展,解決科研人員因信息檢索技巧單一而導致的科研信息掌握不全面的問題;其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科研人員可將主要精力放在實驗研究方面,而圖書館員作為信息專家可將主要精力放在國內外研究動態的追蹤方面,及時為科研人員提供最新的研究動態,提高科研效率;最后,在論文撰寫和項目結題方面,圖書館員可以將本研究所涉及的參考資料準確地提供給科研人員,供其參考,并協助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然后給出相應的寫作和投稿意見。總之,在整個科技創新活動中,圖書館員應始終與科研人員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其在文獻檢索、追蹤、分析、管理方面的特長,為科研人員的創新工作加油助力。②嵌入式學術交流服務。在嵌入式學術交流服務方面,圖書館員應充分利用其在資源信息交流方面的優勢,主動為科研人員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提供幫助。首先,圖書館員要通過網絡、講座等形式積極宣傳開放存取資源的新型學術交流模式,使科研人員認識到該模式存在的優勢并廣為應用,方便科研人員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提升開放存取資源的利用率;其次,圖書館員針對科研用戶的資源需求,利用其在網絡信息資源組織方面的技術優勢對海量的開放存取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構建個性化的信息資源庫。綜上所述,嵌入式服務模式不僅可以為科研人員提供高效的科研服務,提高科研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圖書館在科研活動中的地位,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嵌入式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員,其角色較以往有了較大區別,為了更好地發揮嵌入式服務的優勢,必須對嵌入式館員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3 面向科研人員的嵌入式館員角色定位
嵌入式館員是指在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下,對圖書館員角色的重新定位,它要求館員主動深入科研工作一線,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與科研人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充分挖掘科研人員在資源信息方面的真實和潛在需求,利用其在資源信息方面的優勢為科研人員提供幫助,并培養科研人員的信息檢索和文獻管理技能,為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在科研工作中,館員應該是資源信息搜集的指導者、資源信息的分析者、資源信息的管理者、研究動態的追蹤者以及學術交流的組織者。
3.1 資源信息搜集的指導者
在項目起始立項階段,科研人員需要通過閱讀相關領域內的大量國內外文獻,掌握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以便科學合理地確定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嵌入式館員應深入科研一線,向科研人員學習專業方面的知識,并與其詳細溝通,掌握其在文獻資源方面的真實和潛在需求,利用其在文獻檢索技能方面的優勢對科研人員進行檢索技巧培訓,提升科研人員的信息獲取能力,幫助科研人員搜集相關文獻,力爭全面準確地搜集文獻資料。另外,嵌入式館員還應加入科研人員的學術研討活動中,對其文獻資料方面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解決。
3.2 資源信息的分析者
信息分析是一項具有科研性質的活動,是根據特定需求對相關文獻資源進行搜集、分類、鑒別、分析、綜合等一系列加工形成的增值信息,對提高科研人員的信息利用率有較大幫助。高效的信息分析需要情報學和信息學方面的知識,對一般的科研人員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嵌入式館員具有情報學和信息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可以用文獻信息計量、引文分析法及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海量的資源信息進行分析,挖掘重要文獻,協助科研人員確立研究的切入點,提升科研質量。因此,嵌入式館員是科研團隊中最佳的資源信息分析者。
3.3 資源信息的管理者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隨著研究的深入,文獻資料的積累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對文獻資料進行高效的管理,常會造成文獻資料的紊亂,先前的研究結果找不到相應的文獻出處,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嵌入式館員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充當文獻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其在Endnote、NoteExpress等專業文獻管理軟件應用方面的技能,為科研人員提供文獻資料管理服務,提高科研效率。
3.4 研究動態的追蹤者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需對該領域的研究動態進行實時追蹤,并對自己的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做相應調整,提升項目的科研價值,避免重復研究。科研人員可以承擔起研究動態追蹤者的角色,及時為科研人員提供最新動態,節省科研人員在信息追蹤方面的時間,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實驗研究中,提高科研效率。
3.5 學術交流的組織者
隨著資源信息的電子化、網絡化,開放存取資源的學術交流模式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嵌入式館員應作為學術交流的組織者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構建完整有序的數據庫,方便科研人員使用。另外,嵌入式館員可針對科研用戶的具體需求,在海量的資源信息中將其所需的資源進行過濾、取精、分類、整理,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構建個性化的信息資源庫。
4 結語
嵌入式館員在科研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是嵌入式服務模式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面向科研人員的嵌入式館員具有資源信息搜集的指導者、資源信息的分析者、資源信息的管理者、研究動態的追蹤者、學術交流的組織者等多重身份。建設研究型大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很多高校的發展目標。面向科研人員的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改變了圖書館在科研活動中被邊緣化的現狀,提高了科研效率,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曉文,祝少輝.高校圖書館用戶服務新理念:嵌入式館員服務[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9):197-199.
[2]David Shumaker,Guest Columnist. Who let the librarians out[J].Embedded librarianship and the library manager,Reference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07(3):239-242.
[3]譚丹丹,劉金濤.對學科化服務背景下嵌入式圖書館服務的思考:定位、關鍵步驟及挑戰[J].圖書館雜志,2012(2):51-55.
[4]呂俊生.從“學科館員”到“學科化服務”:我國圖書館服務的兩次跨越[J].圖書館論壇,2011(5):132-134.
[5]郭文麗,張曉林.嵌入式數字圖書館工具條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7(6):1-4.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