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慶
聚和文化和博進文化為企業的發展凝心聚力,社區系統“家、和、實”為和諧社區創建進行了定位,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既是對聚和、博進文化理念的延伸,也是構建“六型”和諧社區的基礎性工作,更是提高社區文化軟實力的基石。邯礦集團林西社區以打造文化亮點助推和諧發展為發展思路,通過企業文化搭臺,制度文化引領,團隊文化助推,聚和文化保障等活動開展,逐步實現用文化引導人,用文化教育人,用文化管理人,為轄區的和諧共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企業文化搭臺,文化品牌逐步確立
八個文化苑定位,提升轄區文化品位。社區結合轄區各居民區的地理位置及人員分布,規劃平安苑、安泰苑、和諧苑、福滿苑、祥和苑、瑞澤苑、同心苑、紫光花園六個文化苑,改變以前用單位為居民區的命名(如:總醫院居民區、工程處居民區、機廠居民區),通過以“平、安、和、福、祥、瑞、同、紫”為主題的整合命名,統一轄區職工居民的思想和認識,讓大家感覺到轄區就是一個整體,轄區就是一個大家庭,用文化凝心聚力。
八個文化園建設,形成“一居一特”文化品牌。結合每個苑的特點,在苑內逐步建成養心園、廉心園、靜心園、愛心園、民心園、趣心園、同心園、和諧園,安裝各類健身器材,并以游園建設為平臺,美化、綠化、硬化各樓苑,統一命名苑區內道路,形成“一居一特”,共同營造“和諧、關愛、互助、幸福”的文化氛圍。
八大宣教陣地,營造文化視覺平臺。社區新建宣傳文化櫥窗12塊,分企業文化、規劃建設、廉政文化、生活常識、便民服務、道德建設、文明禮儀、和諧共建8個篇章,全方位為職工居民提供精神食糧。如今:安全溫馨提示語、家門口的廉政教育,便民為民常識等主題宣教,逐步成為轄區職工居民茶余飯后品味文化、溝通交流的平臺。
社區的文化苑、文化園、企業文化墻、宣教平臺、夕陽文化、關愛文化等文化品牌的確立,提升轄區職工居民的文化品味,并沐浴著文化所帶給來的熏陶和啟迪。
二、制度文化引領,服務管理趨于規范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一個做事的標準,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制度,完善高效的制度體系不僅能規范企業的行為,也是企業軟實力的體現。對于社區的標準化服務和管理來說,也應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來規范社區的服務行為。社區結合“十三五”規劃目標,把2016年確定為制度建設完善年,科室結合工作崗位特點,先后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管理嚴格考核的暫行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員工行為的暫行規定》等考核、暫行管理辦法86個,應急預案12套,并成立了領導、督查、考核、宣傳等組織,實行連環考核,規范員工的服務行為。同時,采用一季度制度建立完善,二季度試運行,三季度整理成冊全面實施,四季度檢查、考核,通過季度推進的方式,引領社區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逐步達到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形成用規章制度管理人,用崗位職責要求人,用工作成效考核人的社區制度文化新體系。
三、團隊文化助推,優質服務高效便捷
一個好的企業不僅要有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做基礎,更應有一支高素質的服務團隊做保障。社區以科室為單元,確立“建設學習型科室,爭做復合型員工”的思路,制定全員培訓計劃,投資2萬多元建立閱覽室,購進《三分能力,七分責任》、《沒有任何借口》、《計算機操作與應用》、《水電維修常識》等勵志書籍2000余冊;開展“三個一”讀書交流活動,建立學習臺帳和記錄本,并以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選,崗位技能大練兵,服務標準化知識競賽,對參與繼續教育員工的兌現獎勵等,多形式激勵員工學技術知識、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采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冀中和邯礦相關領導現場授課輔導,為員工素質提升搭設平臺。多種形式的素質提升,也使社區的管理人員在創新力、執行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專業技能人員在技能操作、技術更新等方面得到培訓;服務人員在服務態度、服務禮儀、服務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為社區后勤服務打造了一直高素質的服務團隊。
四、聚和文化保障,和諧穩定協同發展
社會的和諧,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其中,人是核心,和是根本。為此,社區要采取多方聯動,共駐共建,確保轄區和諧穩定。
全員參與,圍繞服務抓安全。安全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安全與人相伴,惟有安全才有幸福,唯有安全才能和諧發展,因此,從服務安全入手,采取全員參與抓安全、重點部位排隱患、聯合考核督安全,時時處處嚴把安全關口,確保不安全不操作,不安全不施工,使供水、供電、供暖以及棚戶區項目建設等服務“零事故”運行。
三方聯動,圍繞平安保穩定。社區與派出所聯動,民警與居民聯動,并以聯合出警,新增攝像防控系統,建立群防巡邏隊,發放警民聯系卡等形式,群防群治。同時,利用平安家庭、“832”和諧社區創建、“十佳樓長”、“十佳居民區”、“和諧婆媳”“和諧家庭”、“道德模范”等評選以及開展的“和諧共建”系列活動,共同編織平安、穩定網絡。
首訪負責,圍繞穩定促和諧。穩定是和諧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信訪穩定中,推行首訪接待負責制,建立登記、回訪記錄,暢通信息,確保問題及時解決辦理;采取季度調度座談會形式,加強社區與地方企業、農村的溝通交流;采取支部月度隱患排查民意收集反饋以及定期走訪制度,使預測走在預防前,預防走在化解前,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出擊,變信訪服務“等待式”為“下沉式”,最大限度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和苗頭,確保了轄區一方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