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平市鐵東區不斷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在優化種植結構、土地流轉、發展特色畜牧業、特色產業、觀光農業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推動當地農業不斷提檔次,上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調整種植方向。鐵東區以市場為導向,適應群眾消費新需求,堅持高精細作,優化產業布局。全區土地轉包面積1259公頃、出租面積1068公頃、托管面積506公頃。同時,鐵東區把調整種植業結構作為重點來抓,2016年實現調減籽粒玉米面積6500畝,今年又進一步加大力度,目前已完成調減籽粒玉米面積33600畝,占市農委下達任務的96%。并不斷加大水稻、高粱、高粱種、谷子、大豆、豆種、綠皮豆、蔬菜、藥材、果樹、葡萄、西瓜、糯玉米的種植面積。同時,把恢復水田生產作為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立項把恢復轉山湖三條灌溉干渠列入全區2017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7500畝,項目竣工后,工程灌溉能力可達2500畝,基本滿足項目區域內適合開發水田地塊的用水需求。把恢復起來的水田全部用于生產綠色稻米,創建農產品品牌,再現昔日“葉赫貢米”的風采。
推進規模經營。強力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種植業生產形式,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突破農戶小規模生產經營的模式,引入農業經營龍頭企業培育本土種植大戶,通過托管耕種、入股合作等經營模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區農業合作社已發展到298家,覆蓋全區行政村70%,吸納農民6830多戶,占全區農戶總數的 20.6%,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社。
發展特色產業。全區蔬菜特產面積達到42134畝,總產量7242萬公斤,總產值14109萬元。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業,開發了桔梗、林下參、黨參等中藥材共10余個品種。在畜牧業發展方面,實施差異化生產,不斷滿足市場要求。利用林地發展林下雞飼養,在石嶺鎮佘家村封閉林區進行閹雞飼養,滿足社會不同群體對禽產品的需求,目前年出欄達2萬只。同時,逐漸淘汰落后畜牧生產產能,實現生態友好型目標。通過優惠政策鼓勵標準化生產,對那些影響環境、防疫條件得不到保證小養殖場限制發展,或通過異地改造升級,實現人畜分離,環境友好的目標。
發展農業旅游。圍繞農業骨干優勢產業,加快結構優化調整步伐,著力推動農業“接二連三”發展,讓農業既能接入加工業的“二產”,也能連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三產”。借助葉赫民俗旅游節、葉赫冰嬉節、轉山湖冬捕等品牌效應和慧麗農場、萬畝牡丹園等重點項目,把旅游與農業觀光相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休閑觀光、科普教育、采摘體驗等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產業,培育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示范點。全區現有休閑農業旅游觀光園5個,即:惠麗農場現代農業觀光、同旺現代科技農業觀光示范園、百花歡樂大世界、塔山花鳥園、葉赫農業生態觀光園。(來源:四平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