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樹全
摘 要:高技能人才培養對于技師學院是一個全新探索,很多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開拓創新。因此,技師學院應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共研課程設置、共同開發教材,逐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適合企業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校企;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1-0072-03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是技工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它體現了技工教育的本質和特點,是技工教育主動適應社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呼倫貝爾技師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充分肯定。
學院先后被批準為自治區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國家高技能機電一體化人才培訓點、內蒙古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呼倫貝爾市就業再就業培訓基地,承擔了本地區電工、焊工、車工、數控車工、汽車修理工、廣播電視機務線務員等31個職業(工種)的培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2年8月,學校被人社部和財政部批準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建設單位,建設期兩年。學院高度重視基地的建設工作,制訂了“第一年打基礎,初步見成效;第二年抓鞏固,培訓上臺階”的分步實施方案。以機械加工、機電一體化、汽車維修等專業建設為載體,在合作培訓、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能力評價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成效突顯。
一、領導掛帥,強化管理
學院成立了由校長親自掛帥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培訓基地建設目標、建設任務和建設內容的整體規劃,進行項目建設主要人力資源配置,指導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運行,指導項目的實施、協調、監督、評估、驗收以及專項資金的籌措、配置和管理等。
領導小組下設項目建設辦公室,負責貫徹執行、組織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和決定;組織召開建設例會,協調和推進建設工作;組織協調編制子項目任務書;負責項目建設的檢查、考核和監控;負責相關管理制度的起草等。
二、建章立制,規范運行
在構建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校企合作提升培訓能力、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包括培訓管理、設備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及風險管理等相關規章制度;設計了科學合理的業務流程,涵蓋培訓安排、師資配備、質量考評等各個環節。
三、補齊短板,豐富內涵
(一)豐富校企合作內涵,創新人才培訓模式
以原有校企合作為基礎,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豐富校企合作內涵、拓展校企合作思路,企業參與學校組織成立的由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學校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創新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和培訓形式過程中,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主導作用,在多種高技能人才培訓形式中融入行業企業元素。
通過共建專業、定單培訓、專項培訓、崗位培訓、職業資格鑒定與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在合作培訓的實踐中,根據企業實際人才培訓的需要,采取最適合的合作培訓模式。同時,通過培訓過程的動態調整,使培訓與企業及市場需求高度對接,在有利于企業安排生產的同時確保高技能人才培訓質量。
(二)“引廠入校,引校入廠”初步成型
加大力度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引廠入校,引校入廠”模式上大膽嘗試。3個重點建設專業分別與深度合作企業展開對接:結合機電專業實際,學校與天津源峰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生產協議,其中電工技能與電器裝置配盤實習車間作為源峰公司的委托加工生產基地,承擔其配盤加工生產任務,使學生的頂崗實習與企業生產實現了無縫對接;汽修專業與呼倫貝爾市華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校內4S衛星店,實現維修保養及售后一條龍服務,學生實現了真刀真槍的實訓鍛煉;機加專業依托華德牧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生產實訓基地,承接牧草機械零部件加工任務,使學生在真正生產環境中鍛煉成長。
通過這些校企合作的不斷推進,使培訓工作向教室車間化、教學一體化、實訓生產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三)加強質量建設,堅持“訓為企用”
1.在課程建設上
按照職業培訓特點和規律,圍繞自身設備情況,根據產業升級、技術革新和工藝改革發展,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在課程設置上體現職業能力本位觀念。從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任務分析入手,通過校企合作量化崗位技能,通過對行業工作內容和崗位要求的層層分解,提煉出專業高技能的標準,為相應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課程設置奠定基礎。進一步分解技能要求,確立主干課程和培訓項目,把能力形成所必須的相關知識、技能的課程、培訓項目作為重要的支撐,使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課程和培訓項目設置形成完整的體系。
2.在教材開發上
統編培訓教材的“統編”性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地域性、不平衡性以及行業的不同需求,跟不上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的發展;教材的內容缺乏彈性,適應性不強,不適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
針對以上問題,建立培訓教材開發機制,通過開發校本教材等手段加以有效解決。一是調整內容體系形成以能力為本位,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適應培訓模式和培訓學員的需要、適應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二是根據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的發展,充實、更新培訓教材內容,以適應高新技能的發展;三是在調研分析區域、行業需求的基礎上,提煉企業實際崗位的職業內涵,強化針對實際應用技能的培訓項目。
已經完成《維修電工》、《焊工》、《汽車維修工》等校本教材的編寫并投入使用。對于某些專項培訓和模塊培訓,將依據培訓大綱,結合學員實際和培訓項目,有機整合各學科的相關知識,開發編寫相對獨立完整的專項培訓教材。
3.在師資隊伍建設上
學院擁有穩定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專職教師均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同時高度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在加強校本培訓及崗位練兵同時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國家和自治區級培訓以及一體化區級以上師資培訓,收到預期效果。
4.在質量評價上
學院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培訓質量評價機制,堅持執行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在培訓考核及能力評價中,結合職業崗位實際需求,最大限度地融入行業企業元素,突出行業企業的主導作用。通過培訓方(本基地)、企業(用人單位)、第三方(行業企業、鑒定機構等社會評價方)對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獨立或聯合的考核、評價,結合用人單位滿意率和學員滿意率調查,使培訓質量得到了客觀公正的反饋。
四、服務社會,成效斐然
(一)突出社會服務特點,充分發揮輻射作用
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積極面向各類院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勞動者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連續3年為呼倫貝爾學院培養數控車工學生,為華德牧草機械有限公司、神寶集團、馳宏礦業、五九煤炭集團、扎蘭屯制藥廠等企業職工開展專項培訓,為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培訓數控師資等。同時,配合國家相關政策大力開展下崗企業職工及失業人員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安全生產培訓、各級各類職業資格鑒定培訓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突出高端引領特點,滿足企業和社會需求
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師資和設施設備優勢,緊緊圍繞現代制造業,采取定向、定制的方式為企業培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隨著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化,本著互利共贏、共享資源的原則,學校在多個企業建立了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形成共建機制,簽署了利用企業裝備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有關協議。通過“引校入廠,引廠入校”等模式充分發揮企業裝備貼近崗位實際、具備真實生產環境、利于掌握實際應用技能等培訓方面的長處,基地培訓裝備側重于企業短缺、高端先進的優勢,與企業在高技能人才合作培訓工作中形成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格局,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和社會需求。
(三)突出訓為企用特點,促進技能就業
根據專業技術的更新和發展,與企業進行合作,聯合進行專項的補充性、提高性、更新性的高技能培訓。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進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不斷涌現,對其進行有針對的專項培訓是其提高實際技能的必要途徑;對于在崗的某些技能型企業工作人員,由于其缺少時間和精力接受系統的職業資格培訓,對其進行分步的有計劃的專項培訓是其晉升職業資格的有效途徑。通過與企業的密切溝通和準確的市場調查,急企業之所急、應市場之所需,與企業共同確定培訓項目(課題),依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發展,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與企業共同確定培訓內容。利用基地這個平臺,通過聯合培養、定向實訓、訂單就業等措施,極大縮短了培訓周期,提高了培訓的有效性,實現了批量性、規模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招生與招工、教學與生產、實訓與就業”同步。
(四)突出品牌示范特點,形成優勢互補
通過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學校使原本就處于強勢地位的現代制造業各專業(工種)更具品牌效應,無論從學制培養還是社會培訓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多次承辦呼倫貝爾市中職校學生技能大賽,在參加自治區中職校學生技能大賽中現代制造業各專業(項目)成績優異,彌補了其他院校在這方面的劣勢,與區域職業培訓機構形成了優勢互補的格局,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示范效應已初步顯現。
高技能人才培養對于學院來說是一個全新探索,對于我市職業培訓領域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很多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共研課程設置、共同開發教材,逐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儲備應用型人才是當務之急且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在精細管理等方面還要盡快提高和完善。
我們要充分利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位于呼倫貝爾市經濟核心區的地緣優勢,抓住呼倫貝爾市加快建設大基地、大園區、大企業、大集群時機,大力培育和構筑裝備制造與電子信息、煤化工、多元化工、大型電力、多金屬、建材與林木、生物制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的機遇,按照國家人社部和區、市政府要求,不斷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運行機制,創新運作模式,立足本市,服務周邊,著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祺午.校企合作的現實困惑、改革著眼點和發展方向[J].職業技術教育,2015,(9).
[2] 羅國生.“校企雙制”辦學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5,(2).
[3] 王玉國.完善“雙師”結構 提高“雙師”素質[J].職教論壇,2013,(2).
[4] 曾繁相.中職校企文化對接與融合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3,(10).
[5] 孔令鋒.技能人才有效供給的基本條件與激勵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10,(1).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is a new exploration for the technician college,many problems need to innovate in practice. Therefore,technician college should further increase cooperation efforts in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curriculum,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 skill talents more suitable for enterprise post demand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school and enterprise;deep integration;high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