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華


摘 要:結合2010—2015年西安市經濟態勢,運用增長趨勢法、平均趨勢法和地均GDP規劃目標推算法3種方法,從不同角度對西安市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進行預測分析,以期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行經濟;建設用地;需求總量;預測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1-0090-03
引言
近年來,西安市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得到顯著提升,投資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強勁,城市建設成就顯著。特別是“十二五”時期,西安城市價值得到有效體現,城市實力、活力、魅力、影響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改革進入了最快的時期,同時也進入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新階段。在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的同時,城鄉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城市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5年底,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1 594.03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總面積達到1 367.64平方公里[1],城鎮化率達到72.61%[2]。
建設用地作為城鎮化、工業化各項生產建設活動的重要載體,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沖刺階段,2016年6月,陜西省全面安排對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完善。西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十年來,在堅守耕地保護紅線,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如何科學合理確定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本文以西安市2010—2015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數據為基礎,參考西安市到2020年的經濟總量預測值,以及成都、廣州、杭州、濟南、南京、廈門、沈陽、武漢共8個副省級城市近幾年建設用地年均增長率和建設用地的地均GDP,采用增長趨勢推算法、平均趨勢推算法、地均GDP規劃目標推算法三種方法,分析西安市建設用地與經濟增長關系,預測西安市“十三五”期間新增建設用地量和建設用地總規模,為全市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確定合理的建設用地總規模提供重要依據。
一、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2010—2015年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來源于《2010—201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2020年西安市經濟總量來源于《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成都市、廣州市等8個城市建設用地總規模來源于各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經濟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增長趨勢外推法、平均趨勢法、地均GDP規劃目標推算法。其中,增長趨勢法采用線性外推法,假設西安市建設用地增長未來系過去和現在連續發展;平均趨勢法是以成都市、廣州市等8個城市2011—2014年建設用地增長率的平均值推算2020年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地均GDP規劃目標推算法是以成都市、廣州市等8個城市地均GDP為參考依據,結合西安市2020年經濟總量預測值,推算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
二、實證分析
(一)增長趨勢推算法
以西安市2010—2015年建設用地平均增長量和平均增長率,推算出西安市2016—2020年建設用地增長量和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具體測算如下。
可以看出,從2010—2015年,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擴大了217.58平方公里、增加了15.81%,年均增加43.52平方公里,年均增長2.98%。按照2010—2015年西安市建設用地平均增長速度2.98%計算,2016—2020年建設用地增長量為252.09公頃,到2020年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將達到1 846.12平方公里。
(二)平均趨勢推算法
以成都、廣州、杭州、濟南、南京、廈門、沈陽、武漢在2010—2015年建設用地平均增長率,推算出西安市2016—2020年建設用地增長量和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具體測算如下。
可以看出,從2010—2014年,成都、廣州、杭州、濟南、南京、廈門、沈陽、武漢8個副省級城市中,年均增長率平均值為1.79,最大值為2013年的武漢市5.10%,最小值為2014年的沈陽市0.44%;西安市2016—2020年建設用地平均增長率按照2.50%計算,年建設用地增長量為209.47公頃,到2020年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將達到1 803.50平方公里。
(三)地均GDP規劃目標推算法
以副省級中的成都市、廣州市等8個省會城市的地均GDP為參考依據,結合西安市2020年經濟總量預測值,推算西安市2016—2020年建設用地增長量和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具體測算如表3。
根據《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到2020年,經濟實力實現躍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總量突破9 000億元。為保證“十三五”期間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結合成都、廣州、杭州、濟南、南京、廈門、沈陽、武漢共8個副省級城市目前建設用地地均GDP為47 430.95萬元/平方公里的產出水平,2020年西安市建設用地地均GDP按照50 000萬元/平方公里計算,可實現經濟總量9 000億元,需要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 800平方公里,較2015年凈增建設用地205.97公頃增長12.92%,年均增加41.19公頃,年均增長2.50%。
三、結論與啟示
(一)西安市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
運用增長趨勢推算法、平均趨勢推算法、地均GDP規劃目標推算法測算2016—2020年西安市建設用地增長量分別為252.09平方公里、209.47平方公里和205.97平方公里;到2020年西安市建設用地總規模分別達到1 846.12平方公里、1 803.50平方公里和1 800.00平方公里。三種方法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西安市未來5年建設用地的需求情況,推算結果有一定差異,但差異不大。最終采用算術平均法,確定西安市2016—2020年建設用地增長量為222.51平方公里,年均增長量44.50平方公里,年均增長率2.65%;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1 816.54平方公里。具體見表4所示。
(二)建設用地總量預測值與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值差異較大
2015年西安市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 594.03平方公里,依據現行且已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目標值為1 676.70平方公里[4],還有82.67平方公里的用地空間。但是按照目前西安市經濟發展形勢,以及近年來“五區一港兩基地”①的發展格局和建設力度,陜西自貿區的申報建設用地需求將進一步增大。因此,本文結合西安市現行經濟態勢,采用三種方法綜合對比預測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目標值為1 816.54平方公里,與現行批準的目標值相差222.51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建設用地增長量為8.34萬畝,能夠很好滿足今后5年的發展建設需求,更符合實際。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時,應充分結合現行經濟形勢,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節約集約利用的原則綜合確定規劃目標年建設用地總規模。
“十三五”時期西安市站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上打造“一帶一路”創新高地和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實現經濟實力、城鄉居民收入、經濟外向度的三大躍升,促進城市創新驅動力、產業競爭力、綜合承載力、輻射帶動力及綠色發展力五大能力穩步提高。圍繞這個總體目標,我們要抓住這次調整的良好機遇,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確定規劃目標年建設用地總規模。
參考文獻:
[1]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陜西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集[G].2015.
[2] 西安市統計年鑒[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3] 朱亞財,李紅,王麗光,等.長春市建設用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3):131-133.
[4] 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西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中期評估報告[R].200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Xi'an city from 2010 to 2015,the growth trend of the average method,trend method and GDP algorithm are planning objectives in 3 ways,from different angles on the 2020 Xi'an city construction land scale forecasting analysis,in order for a new round of adjustment of land use planning perfect reference.
Key words:current economy;construction land;total demand;forecast analysis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