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來+張夢宇+張儀

摘 要:從中國證券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上市公司、市場操作、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和信息披露等五個角度分析中國證券市場的現存問題,使用nar神經網絡模型對2016年5—7月的期貨價格走勢進行了實證檢驗,證明中國證券市場價格具有不規律性和趨勢性不明顯的特征,并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角度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證券市場;nar神經網絡;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1-0127-02
引言
證券市場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場所,同時也為企業籌集資金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我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但近年來頻發的股災等事件也暴露出我國證券市場仍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就我國證券市場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Nar神經網絡模型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不規律性進行實證檢驗,最后歸納提出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研究現狀綜述
在證券市場建立初期,學者主要針對證券市場的功能進行了研究。劉世錦(1998)指出,證券市場應當通過市場導向使資金重點流向優勢企業[1]。
有學者針對中國加入WTO后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對中國證券市場面臨的發展現狀和現存問題進行了研究。駱效生、彭澤軍(2002)指出,我國應采取強化對證券市場的監督、資本市場的進入市場化等措施應對國際化競爭[2]。丁孟春、李泓欣(2002)認為,我國證券市場要盡快融入國際資本市場配置全球資源,同時健全監管體系[3]。
也有學者對中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問題進行了研究。任啟龍(2004)指出,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監管理念落后、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證券市場監管機構單一化的問題[4]。劉寧、劉安華(2003)指出,我國應當完善實時監控系統,加強動態跟蹤監管[5]。
針對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馮曉京(2011)指出,我國應當完善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和市場機制[6]。李慧、鄭權(2016)指出,我國應該推動投資品種多元化,優化上市企業的治理體制[7]。
二、中國證券市場現存問題
首先,我國證券市場與實體經濟走勢關聯不緊密。當宏觀經濟運行良好時股市可能下跌,宏觀經濟不景氣時股市仍可能上漲,中國證券市場的趨勢性不明顯。其次,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為國有企業,缺乏市場精神。從投資者角度,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以散戶為主,投機色彩濃厚。從監管角度,我國對證券市場的調控力度較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證券市場的穩定,但也違背了市場規律。從信息披露角度,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企業虛報信息和內幕信息現象時有出現。
三、證券市場不規律性的實證檢驗——基于Nar神經網絡模型
股票或期貨每一次成交都會生成一個 Tick 數據。筆者搜集了期貨市場2016年5月到2016年7 月IF,AU,RU,A,M,Y,P,SR,RO,F,ER等品種的Tick價格,通過構建Nar神經網絡模型,基于歷史數據進行預測。若預測效果良好,則證明中國證券市場規律性與趨勢性良好,適宜投資者投資;若預測效果較差,則證明中國證券市場無明顯趨勢性。
(一)Nar神經網絡模型概述
一個典型的Nar神經網絡主要由輸入層、隱層和輸出層及輸入延時函數構成,可表示為:
Y(t)=f(y(t-1),y(t-2),…y(t-d))
式中,d為延時階數,f(.)為神經網絡模型。從式中可看出,y(t)由y(t-1),y(t-2),…,y(t-d)所決定,可表明事物發展的延續性。用過去幾期的值推斷當期的值。Nar模型的預測方法采用遞歸預測法,這種預測方法的主旨就是對1步向前預測值的循環使用。
2.數據選取與預處理
由于最新價就是期貨的成交現價,是交易中最新的一個成交價,而主力合約是持倉量最大的合約,一般情況下,持倉量最大的合約的成交量也是最大的。因為它是市場上最活躍的合約,也是最容易成交的合約,所以投機者基本上都在參與這個合約。故選取2015年8月份的IF(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主力合約的最新價數據,利用默認閾值去噪處理的數據,采用Nar神經網絡預測出未來60分鐘IF期貨價格,選取代表性的時間點(第1,5,15,30,60分鐘)的預測值整理為下表1:
將預測部分的數據與歷史真實數據繪制在一張圖中,如圖1所示。由于預測時間僅為60分鐘,相對于使用的1個月歷史數據來說非常短,為便于觀察將其放大繪圖得到圖1。
由圖1可知,預測曲線呈持續的單一的下降趨勢,與真實期貨市場的曲線走勢相差甚遠。由此可見,雖然使用了一個月的歷史數據訓練神經網絡,仍無法實現對價格走勢的有效模擬和預測。
四、對中國證券市場無法有效預測的解釋
當歷史數據無法起到預測效果時,一般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為強有效市場,所有信息一旦出現即立刻發揮充分作用并體現在價格走勢上,因此投資者無法使用歷史數據進行預測;第二種情況是市場機制不完善,價格無法充分反映市場規律。
中國證券市場屬于第二種情況。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完善,價格走勢無規律可循,無法充分反映應有的市場規律,市場價格扭曲,因此也就無法進行預測。
五、中國證券市場改善方向建議
1.從宏觀層面上,應當明晰證券市場的定位與作用,使其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成為投資場所而不是投機場所,加強證券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聯系。
2.在中觀層面上,繼續深化證券市場的市場化改革,盡量減少行政干預。堅持以市場調控為主、宏觀干預為輔。過多的行政干預措施雖然會起到一定程度的對證券市場的保護作用,但往往事與愿違,同時會出現保護“低效率”的情況,大大減慢了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進程,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扭曲了市場價格。
3.在微觀層面上,對于政府來說,應當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不應當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但由于我國是政府主導型國家,政府對證券市場在經濟發展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政府對證券市場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我們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從無到有地讓市場主導自發演化出證券市場,我們的證券市場可以是或者說應當是政府主導建立的,但證券市場的運行中應當減少政府干預的色彩,否則會嚴重弱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不利于證券市場長遠健康發展。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應當由市場規則確定準入機制。在一個有效的證券市場中,證券價格可以有效反映公司運營狀況,從而將資金合理配置到最應當投資的公司上。因此,審核制不符合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也制約了證券市場的有效競爭。對于已經上市的公司,應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運行效率,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強化股東權利意識和企業的契約意識,發揮證券市場應有的作用。對于投資者來說,應當培育機構投資者。我國目前的投資者以散戶為主,且以投機為主,缺乏投資意識與相關知識。我國應當深化金融改革,培育大批長期投資、具備專業知識的機構投資者,這對于我國穩定證券價格走勢,加速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世錦.正確認識資本市場功能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J].上海金融,1997,(11):4-6.
[2] 駱效生,彭澤軍.中國證券市場現存的問題與對策[J].學習論壇,2002,(9):44-46.
[3] 丁孟春,李泓欣.淺析加入WTO后中國證券市場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工業技術經濟,2002,(5):111-112.
[4] 任啟龍.淺議中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的問題及其對策[J].新會計,2004,(5):38-40.
[5] 劉寧,劉安華.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3,(6):47-52.
[6] 馮曉京.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商業文化,2011,(12):233.
[7] 李慧,鄭權.中國證券市場的現狀與問題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9):33-35.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