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強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它能夠服務公眾,規范政治經濟生活秩序,推動社會發展造福一方。而一旦被濫用,不受制約的權力就可能產生尋租的沖動,必然會導致腐敗。筆者所在的質量管理部門,掌握著公司采購、過程和最終產品的質量檢驗、判定以及考核權。如何掌好權、用好權,履行好質量管理職責,防止權力異化,保障質量管理體系規范、有效運行,進而推動產品實物質量持續改進,值得深思。
一、質量管理部門履行質量管理、檢驗把關職權的實踐
近年來,質量管理部在推動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產品實物質量和增強員工質量意識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斷加大考核和否決力度;建立工序質量評價機制,參與對各工序產品質量的過程控制和改進;對采購產品實施“雙卡” 和“稽查”檢驗制度,加大對黨員的監督制約和部門、工序間制衡等等。但不可否認,外界對質量檢驗隊伍的黨員存在著一些有失偏頗的評價:工作輕松,權力大,吃拿卡要。不排除這種現象在極個別黨員身上出現的可能性。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黨員位置擺不正、把關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感,偏向性操作等現象確有存在,這些現象對產品質量檢驗的權威和黨員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值得關注的是,一方面由于各部門職能銜接的原因造成產品質量檢驗權弱化甚至失控,另一方面因為生產工藝不斷改進但檢驗方法還停留在落后水平上導致的質量檢驗權非正常擴大,很簡單,檢驗水平越落后人為影響因素越大。在筆者工作的檢驗站,對原料不合格品的監控就處于尷尬狀態,名義上有權對進廠原燃料進行處置,制止不合格原料轉入下道工序,但由于車皮周轉、調度計劃、料場容量等客觀原因難以跟生產、運輸、計量部門建立起統一的協調機制,所以對原料不合格品的處置難以優化到位。
二、規范黨員行使“質量檢驗權”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要在廣大質量管理黨員隊伍中長期堅持開展權力觀教育,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保證正確履行檢驗職權的基礎。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管理黨員隊伍作為企業生命線上的把關者,如何利用手中的權力維護企業市場形象,怎樣把權力轉化為推動產品實物質量不斷提高的動力,對在全體質量管理黨員隊伍中開展權力觀教育而言應該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在推進權力觀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使大家認識到質量管理的職權是全體柳鋼職工賦予的,是為公司生產經營大局服務的,是用來維護柳鋼利益——也就是維護我們每個職工切身利益的,這就是正確的權力觀。
在實施權力觀教育中,要注意區分和破除兩種不同的錯誤觀念,一種是受外界評擊最多的“老子天下第一”本位主義,這種觀念指導下的行為后果,輕則不能為生產提供良好的服務,阻礙質量信息渠道的暢通;重則濫用職權,弄虛作假,以崗謀私,對抱有這種觀念的黨員,要注重做好經常性的教育管理,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同時輔以嚴厲的制度威懾,使他們的思想觀念逐步回歸正確位置。另外一種就是不太為外界所了解的“無為”消極思想,這種思想產生的根源就在于前面所提的各部門職能銜接協調不好造成檢驗權的弱化,它產生的后果就是直接打擊了黨員隊伍檢驗工作積極性,責任心退化。對這種思想要耐心地做好引導,在承認職能缺陷基礎上,教育大家正確認識越困難條件下越要充分行使現有職權的重要性,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檢驗權威觀念。
思考二: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從技術和制度層面完善質量管理手段,制約黨員檢驗權濫用,是推進產品質量檢驗職權規范運行的關鍵。
檢驗技術裝備水平滯后于生產發展,肯定會造成人為因素的增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必然使不軌之徒有機可乘。因此,必須建立完善對黨員和檢驗過程的管理監督制度,引入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技術,提高檢驗裝備水平替代手工操作,從而遏制檢驗行為的隨意性和檢驗權的惡意擴張乃至濫用。近年來,質量部為規范黨員的行為和提高檢驗工作質量,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管理制度,給全體質量檢驗黨員帶來了極大振撼,危機感陡升:實施了大宗原燃料“雙卡”制度,強力的監督機制有效地遏制了“黑箱操作”;引入科學嚴謹的先進標準檢測方法,融合進現場檢驗技術操作規程中,彌補了裝備水平的不足。筆者所在的檢驗站,為了遏制黨員操作的偏向性,制定了《檢驗員廉潔從檢考核制度》等管理措施,在檢驗制樣設備方面,一批適應生產發展要求的先進檢驗設備陸續投入使用,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工操作帶來的人為偏差和不受控的行為。
思考三:提高全體黨員質量參與意識,加強質量檢驗部門與相關單位的協調,是監督檢驗職權規范運行的保障。
質量參與意識較之質量意識提升了一個層次,它倡導的是人人關心產品質量,人人參與到質量改進中去這樣一種觀念。在我們公司部分黨員身上質量意識都稍顯淡薄,更何況質量參與意識,因此在一些生產崗位中出現只要產量不講質量,漠視質量管理人員反饋的產品質量缺陷信息,忽視質量改進意見,藐視檢驗權威的現象就不足為怪了,這種現象必然削弱了檢驗權的效應。反過來,檢驗人員的權威受挫,久而久之必定產生消極心理,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心隨之下降,你不要質量,我懶得把關,長此以往,難保不陷入惡性循環。產品質量一旦失控,我們企業的生存將如何保證。要從根本上革除這種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只要產量、不計質量,以產量論英雄”的落后觀念,需要我們公司上下作大量的、長期的基礎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