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區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長白山優質資源,找準發力點,推動農業增量增效向農業提質增效轉變,今年突出抓好“打牢三個基礎、實現六個突破”18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
打牢三個基礎
調優農業結構,打牢農業產業基礎。2017年江源區預計籽粒玉米調減8500畝,圍繞長白山生態特色資源優勢,在公路沿線積極發展休閑旅游、農家樂、采摘園等旅游觀光園,在坡地、林地積極發展山野菜、地道藥材等長白山特色資源的仿生繁養。重點推動千畝沙棘示范園區、千畝刺嫩芽特色示范園區、千畝熟地有機人參示范園區等六個特色產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規模養殖,重點打造以名達鹿業為龍頭的特種養殖、以信諾牧業為龍頭的生態養殖、以合禾為龍頭的訂單養殖,全區新改擴建規模養殖場9個,新增畜禽飼養能力5萬頭(只),新增屠宰加工能力2萬頭(只),畜牧業產值達到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25%。加快推進高標準長白山北藥基地建設,重點打造人參、北五味、黃芪、細辛、平貝母、靈芝等中藥材示范基地,培育發展壯大松樹富興村非林地栽參示范基地,建設大石人鎮黃芪標準化生產基地、大陽岔鎮小東岔北五味子標準化生產基地、孫家堡子街道益生有限公司標準化天麻生產基地,城墻街道七岔村貝母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中國北藥原材料GAP生產基地。
提升加工能力,打牢農業生產基礎。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加快推進白山特色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和種養大戶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規模經營主體,大力推廣林源春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重點發展信諾牧業普系改良、圣達農業綠色果蔬生產+畜牧養殖+休閑觀光的經營模式,實現農產品加工水平提升。全區主要農產品實現加工轉化達到45%以上,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1。加快推進長白山綠色產業園區建設,大力推進長白山特色資源的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園區,立足長白山區特色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智慧農業展示平臺、創意農業體驗平臺、休閑農業時尚平臺;創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旅、文綜合體,力爭年內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2戶,實現產值10億元。
創新農業新業態,打牢農業經營基礎。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新體系,今年重點在歐亞、金鼎兩大商超農副產品專柜,建立安全追溯體系,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打造鴨綠江風情旅游沿路休閑農業珍珠驛站新產業,力爭年內重點打造集觀賞區、生活體驗區、生態農業示范區、特色餐飲四個功能區于一體觀光生態示范園區8個,打造極富當地文化口味特色的農家精品小吃走廊和特色驛站11個,建設集休閑、觀光、度假于一體的旅游娛樂餐飲園區7個。拓寬創新品牌建設與保護的新思維。對信諾牧業、圣達農業等一些有影響、有市場、有前景的潛在品牌抓緊申報登記、注冊保護,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力爭年內新增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名牌農產品6個。大力發展“互聯網+長白山特產”新業態。
實現六個突破
在產業布局上求突破。加快已成規模的人參、食用菌、藍莓、山野菜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步伐,重點在林下經濟、溝系養殖立體開發、山野菜反季家植、長白山特色資源的仿生繁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尋求突破。著力打造嘉源食用菌、瀚寶山珍為主的食用菌加工產業;林源春、北源山珍、長白山珍為主的野生漿果、山野菜加工產業;天盛農業為主的綠色食品種植加工產業。在生態循環農業上求突破。大力推廣綠色安全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模式。加強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以信諾牧業養殖有限公司、合禾養殖有限公司、潤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依托,區域內實現秸稈飼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在科技服務上求突破。以吉大、東北師大、吉林農大等高等院校基礎研究平臺及林源春在白山設立的“白山院士工作站”為依托,建立人參、中藥材、特色產業、蔬菜、林產品等科技服務團隊。注重推廣特色農業技術,讓科技成果轉化到地頭,為企業、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提供良好環境和優質服務。在農村改革上求突破。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農村關鍵領域改革。2017年末完成全區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工作。支持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加快構建基礎金融、物權增信、信用信息及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三支柱一市場”農村融資服務體系。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求突破。全年計劃創建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造700戶美麗庭院,1400戶干凈人家。重點完成正岔街道立新村、石人鎮車站村、灣溝鎮沙金村省級補貼項目建設。完善江源至臨江旅游沿線的村屯規劃建設,重點完成沿線13個村環境總體整治任務。在產業脫貧上求突破。以全區特色資源為支撐,以產業扶貧為依托,指導松樹、灣溝、石人等6個鎮街落實江源區扶貧攻堅規劃,結合鎮村實際,瞄準市場需求潛力廣闊的產業,科學選準脫貧項目,推進食用菌、刺嫩芽、黃牛繁育等特色種養產業、旅游、電商扶貧等精準扶貧工程。確定砟子鎮黑木耳種植、大陽岔鎮高山雪菊、石人鎮豆油加工、辣白菜及山野菜加工項目等12個產業項目,帶動貧困人口469人增收脫貧。
(來源:長白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