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地域、邊境和民族優勢,使得和龍市休閑農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和龍市一直致力于休閑農業的開發利用工作,努力打造旅游產業新的增長。和龍市是延邊州休閑旅游農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縣(市)之一。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鄉居民對休閑消費需求高漲,和龍市休閑農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目前,和龍市以農旅文一體化為戰略布局,以水稻、果蔬、中藥材、林產品、冷水魚等農業產業為支撐,形成了集休閑、養生、觀光、采摘、體驗、娛樂、餐飲、教育等功能于一體,融朝鮮族民俗文化、古渤海文化、農耕科技文化于一身的休閑農業園區30余處。其中包括“國家級休閑農業五星企業”(和龍市青龍漁業有限公司)、“國家級休閑農業三星企業”(吉林眾鑫綠色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龍金達萊村旅游有限公司)、“省級休閑農業三星企業”(崇善農特產品有限公司、吉林省百年和龍酒業有限公司)、中國最有魅力鄉村1家(金達萊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金達萊村、光東村)。
和龍市休閑農業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地域民俗式發展。和龍市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注重特色式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仙景臺——南坪鎮——崇善鎮邊境口岸發展集中區為主的休閑旅游特色線路;以光東村、金達萊村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周邊完好的生態系統為背景的邊境民俗特色休閑農業觀光旅游區。二是突出品牌特色。圍繞金達萊文化旅游節、紅色旅游和海蘭江水稻節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和農耕文化等主題,逐步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休閑旅游農業產業集群。和龍市自2011年開始就積極謀劃平崗綠洲休閑農業開發項目,制定了包括崇善鎮、龍門湖、光東村和平崗綠洲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并積極開展招商工作。2012年啟動編制和龍市平崗綠洲休閑農業總體規劃至今,和龍市已積極推進海蘭江風情休閑農業工作,在202省道兩側,全程約30公里,東至琵巖村,西至金達萊村,貫穿東城鎮、頭道鎮、西城鎮,已建造完成了6座景點大門、2處辣白菜地窖,12處采摘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產業為依托,具備了一定旅游功能的休閑觀光采摘長廊。
據統計,和龍市休閑觀光農業企業年接待旅游人數24萬人次,年營業收入3803萬元,農產品銷售收入3650萬元,餐飲收入850萬元,休閑觀光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有農家樂、民俗村、采摘園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帶動作用日益凸現。(來源:和龍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