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 要:我們國家的行政管理改革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也在不斷深入進行,并且我國一直在推動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這就對程序規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應對社會的發展也就成為當前研究的主要課題。通過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行分析,可以從中尋找與城鄉規劃管理有關的問題,并可以對程序規劃管理工作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城鄉規劃; 應對措施; 簡政放權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1-0156-02
一、當前行政管理體制概述
行政管理體制是依據憲法以及相關的行政法規對國家行政事務工作進行管理的一種工作制度,它也是上層建筑的相關部分。行政管理體制分為體系與制度兩方面內容,其中體系是由機構設置、領導隸屬、組織形態以及權力體系等內容構成,制度則主要是指法律法規。城鄉規劃則是政府部門為了能夠更好調控城鄉空間資源,對城鄉建設發展提供指導的公共政策。城鄉規劃管理工作是城鄉規劃的重要職能之一,它的工作內容主要是規劃工作的管理實施,包括法規政策的制定、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以及建設項目的協調等。其中,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核心為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土地利用,并且建設活動必須要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使得建設活動能夠依法進行,并且維護廣大群眾的公共利益。
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土地方向的改革
當前,我國農村人口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勢必要進行土地改革。但是,土地改革對地方政府的影響非常大。當前的土地制度中,城市土地屬于國有土地,而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制,農村土地要進行規劃建設,必須要先進行征地變為國有才能進行。當地政府低價收購農民土地,土地的增值也不會為農民帶來福利,進而導致了農民同當地政府之間的矛盾。為此,我們需要進行土地制度的改革,進行土地在市場的流轉以及配置,使得農村土地與城市土地一樣具有同權、同價的待遇,這樣就能更好幫助農民群眾維護利益。對于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來說,行政的層間優化應該對機構配置、職能優化等進行改革,對監督、執行以及決策等工作能夠形成相互制約及協調的一種工作體制。
(二)財務稅收體制改革
稅收是國家財政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也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并且稅收改革也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對經濟體制改革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稅收公平以及城鄉一體化也是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金融體制的改革
金融改革目前已有了初步的發展,并且部分試點地區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金融改革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進行改革,對于金融行業的入門來說門檻較低,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金融機構也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同時,要規范地方的發債制度,降低債務風險隱患。金融體制的改革現階段仍然需要政府進行主導,逐漸向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進行轉型。以提高金融配置資源的效率為突破口,努力發展實體經濟。金融體制的改革也與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當中的簡政放權相類似。
(四)戶籍制度的改革
當前,戶籍制度改革也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一個重點。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得農民戶籍制度成為當前的重點關注對象,對我們國家城鎮化發展來說也是一個重點問題。目前,我們國家的城鎮戶口以及農村戶口所享受的社會服務是不同的,比如農村戶口只能享受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城市戶口則會享受更好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現出了兩種戶口存在的區別。因此,戶籍制度的改革重心主要是消除城鄉戶口存在的區別,逐步實現兩者的平等待遇,這也與城鄉規劃體制改革中的中央政府簡政放權,減少對微觀事物管理工作相類似。
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影響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要求城市建設的管理工作能夠向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方向發展。并且隨著行政管理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地方政府能夠利用發行債券等方式來融資進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活動。此外,可以完善城市設立的標準,對審批程序進行規范,對具備條件的縣可以有序的調整為城市。對于那些經濟強鎮也可以適當給予相當的管理權力。對于城鎮發展來說,城鄉結合區域是城市化發展一大阻礙,因此,對于體制改革來說,必須要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形成以城帶鄉的機制,讓更多農民群眾參與到城鎮化建設中,縮小城鄉區別。
四、城鄉規劃管理的應對措施分析
(一)簡政放權
城鄉規劃管理主要是指城鄉規劃管理部門的職能結構、職責明確等內容,城鄉規劃管理的上下級關系是業務指導關系。這種業務指導關系是半垂直型的規劃管理模式,也就是說,市級主管部門對區級主管部門進行指導工作,然后區級主管部門對下屬的派駐規劃管理部門進行工作指導,并且還要負責人、財、物等的管理工作。這種管理模式表現為市弱區強。
城鄉規劃管理權限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而不斷進行改變。在計劃經濟時代,管理權限為集中統一式的。在市場經濟時代,管理權限則發生了兩次變革,一次為局部權限下放,另一次則是權限成為普遍分散。對于城鄉規劃管理權限來說,規劃審批是一個重點內容,也是規劃編制與實施的紐扣,對城鄉建設有很大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深化,當前審批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發展,各種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對于簡政放權來說,程序規劃管理工作必須要對規劃審批工作進行完善,適當下放審批權力,以改善當前的工作效率。此外,還需要提高規劃管理工作的法制性及科學性,利用數字化管理,提高決策及審批工作的科學性。
(二)組織協調
在當前的行政管理體制中,土地及空間管理的相關部門多達十幾個,這些部門大多沒有對規劃方案進行相互間的協調,也使得城市規劃工作發生沖突,不能通過協商來解決問題,導致建設工作的滯后。對于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來說,這項工作的開展需要多部門的協調配合,在多部門認可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而組織協調不同部門工作也成為當前行政管理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行政工作能夠協調運行,對于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在于城鄉規劃能夠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協調進行,共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最終形成城市的協調發展,使得城市發展能夠在編制期限內與項目建設相互一致。從規劃編制的角度出發,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總規劃兩者的用地指標及用地分類應當銜接在一起,然后綜合考慮,將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總規劃相互融合在一起。這也是城鄉規劃管理在行政體制改革中的發展放棄,對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三)管理監督
管理監督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由行政系統進行內部的監督,城鄉規劃管理的公示及審查則是外部系統。當前的城鄉規劃管理同監督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城市開發、土地利用以及規劃的戰略性等方面。這主要是由于行政管理監督體制不完善、社會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因此,我們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管理內外系統,來完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首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對內部的監督系統進行優化,改變以往政績顯化造成的不良影響,糾正經濟增長作為單純的政績指標,為城鄉規劃管理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還要避免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造成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犧牲以及生態破壞等現象的發生,要積極營造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體制。其次,站在公正利益的角度,積極引進協調機制,加大社會管理監督力度,構建合理的外部監督管理系統,逐步消除既得利益者對城市開發造成的影響。社會管理監督力量的加入,也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并且也保障了公民知情權。目前,程序規劃公示制度還在不斷的完善,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上給予一定的幫助,為城鄉規劃公示制度的實施提供實際的可操作性。
城鄉規劃委員會受不同地區的法律法規影響導致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的制約。城鄉規劃委員會的主要作用為研究城鄉規劃建設的重大方針政策、審批城市規劃、監督指導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等。但是,城鄉規劃委員的參與方雖然有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其進行的決策結構也較為客觀,但是委員會成員的選拔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代表全部公眾的選擇意愿。
此外,我們還需要強化程序規劃管理工作與管理監督之間的關系,對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進行監督及制約,在進行工作指導的同時還要進行監督管理,并且要積極與同級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建立起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
此外,要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到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當中,讓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管理中,為城鄉規劃決策提供一定的建議,使得公示制度改變以往的公眾被動參與的現狀,積極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當中,吸納廣大群眾的建議,避免公眾利益受到侵害。
結語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我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幫助。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也要及時做出調整,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規劃編制到規劃審批,以及建設項目的管理都要及時做出調整。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也需要及時做出應對,調整工作方式,確保規劃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舒華,吳必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國城鄉規劃公示制度優化策略[J].規劃師,2014,(4).
[2] 張璇,劉冰潔.新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城鄉規劃管理應對[J].規劃師,2014,(4).
[3] 葛孝明.關于完善城市規劃行政決策體制的思考[J].現代城市研究,2007,(1):4-8.
[4] 李倩.加強城市規劃公開公示,實現城鄉規劃公平公正[J].城市規劃,2011,(3).
[5] 盧道典,蔡.基于分權視角的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模式及改革建議[J].城市觀察,2012,(2).
[6] 周振海.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7]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3.
[8] 王瀾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六次集中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行政管理,2009,(10):7-16.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