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市以產業發展作為精準扶貧突破口,加快老區脫貧攻堅步伐,取得了明顯效果。截至2016年底,全市通過貧困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結方式,累計輻射帶動9.93萬戶、36.1萬貧困人口增收。僅2016年,全市就有175個貧困村、27.1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作為革命老區,贛州市曾為中國革命作出過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由于受歷史、地理等因素制約,贛州市成為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近年來,贛州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個一”產業扶貧機制,即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扶持一筆資金、培育一套服務體系。針對全市932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因村施策,指導每個村選擇2至3項能夠帶動覆蓋多數貧困戶的主導產業,按照長短結合、種養互補、三產融合的思路,重點發展臍橙、油茶、蔬菜三大主導產業,以及畜禽、白蓮、刺葡萄等區域特色產業,并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戶發展農家樂、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在此過程中,贛州市出臺激勵政策,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傳、幫、帶作用,吸納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目前,全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500多個。
產業發展,使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6年底,贛州市共引導58988戶貧困戶直接發展農業產業增收,涉及貧困人口20.25萬人;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要素入股、土地流轉、就業務工等方式,聯結帶動40347戶貧困戶增收,涉及貧困人口15.85萬人;建成農村電商縣級運營中心18個,鄉級服務中心100個,村級服務站300個,輻射貧困人口約8.5萬人;全市建成97個扶貧車間,幫助貧困人口就近就業。
“將產業扶貧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與貧困戶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分享產業發展成果,革命老區贛州整體脫貧勝利在望?!壁M州市政協主席、市精準扶貧攻堅戰領導小組副組長劉建平說。(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