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興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的目標描述都是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的能力各異,最近發展區也就不同,可見英語分層作業就是因材施教原則的落實。美國教育家目標教學理論創始人布魯姆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只要善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注意力等,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同樣可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只要英語教師在作業布置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注意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就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關鍵詞】分層布置 個體差異 針對性 科學性
一、作業分層的依據
1.傳統教學理念下作業布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與束縛,特別是在作業的布置方面,存在著隨意、重復、繁瑣等現象,嚴重制約著學生發散思維,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使學生隨著學科難度的加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引起關注并切實解決的。
2.作業分層的目的。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共同的特點,但其學習目的與動機、學習習慣與方法、智力水平與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在學習成績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類學生。我們設計作業,通常都是統一題目,這不利于優差生通過作業練習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作業評價也是用統一標準,或好或差,或對或錯,這樣也不能調動全體學生(特別是差生)作業的積極性。為了使作業設計切合各類學生的實際,為了使作業評價更有實效,布置作業時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呈階梯式的作業與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
3.作業分層的意義。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獲,讓學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對于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很有效的。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應付了事及相互抄襲,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從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課外作業的作用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
二、作業分層的策略
首先,對作業對象進行分層,即根據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學習動機、興趣、習慣、接受能力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情況,將學生劃分為A(優等生)、B(中等生)、C(學困生)三個層次。當然,這三個層次的學生的劃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實施動態管理,要根據學生學習基礎、課堂表現、學習成績的變化,適時對學生的分組進行調整。A層次是班里學習成績、學習自覺性、主動性以及潛力各方面都較優秀的學生,C 層次為學習成績、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各方面都相對較差的學生,其余的為B層次。各層次的人數根據班級情況而定。這樣分層、設組的優點是對各類型的學生都顧及到,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對作業內容進行分層,依據每單元學習目標的不同,可以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和口語作業。對于A類學生,作業應實行口語與書面相結合,加大語篇閱讀的同時還要注重口語訓練和寫作訓練。C類學生應識記基本詞匯,同時背誦課本上重要的短語,翻譯課本上的對話及課文,模仿課本對話編寫相類似的對話。B類學生應加大基本詞匯的鞏固,補充難度低一點的語篇閱讀進行訓練,編寫課本相關話題的對話,用所學的相關短語造句等作業。學生作業內容不同,但對于完成作業的每個學生來說,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三,對作業難度進行分層,以優等生的作業為基準,適當減少中等生難度大的題,用難度中等的題來補足作業量,大量減少學困生難度大的題,用容易的非常基礎的題來補足作業量。無論哪一層次的學生,基礎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并盡量做到各層次學生作業總量相同。例如,A類作業側重于動手動腦能力較強的綜合運用的作業,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加大閱讀理解、完形填空、任務型閱讀等語篇訓練和作文訓練。甚至可以讓他們直接參與課堂教學或講解作業;C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如抄寫記憶單詞、詞組和翻譯課文,完成練習冊中的部分題目,讓此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學有所長、學有所樂,逐步積累,穩中求升;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有選擇性的寫作業,開放性、自主性更強一些。
三、作業分層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分層評價,要有針對性。對學有困難、自卑感強的c層學生,采用表揚式評價,使他們看到希望,只要他們的作業認真做了,只要作業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老師都不能忽略。要讓他們得到肯定:對成績一般的B層學生,采用激勵評價,并大膽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讓他們進步的更快;對成績好的A層學生,采用競爭式評價。對的評價要更具體,更清晰,更明確,同時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使他們更加努力,以求讓他們發展得更快更高更強。
2.分層評價,鼓勵為主。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評價對學生自我評價影響大。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作業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要在評語上下功夫,批語既要體現問題的所在,又要體現教師的贊許和期望。如教師對c層學生可以做出這類評價“你做得很好。”“你不比別人差。”“你也許忘了復習,否則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對B層的學生可這樣評價“你最近進步的很快,希望你繼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你與XXX差距越來越小了。”而對A層的學生則可以這樣評價“你的英語發音聽起來像外臺播音員在播報新聞。”“你的書寫非常規范,簡直無可挑剔。”“你們的話劇演得像電影演員的水平”。
3.分層評價,用心溝通。作業分層評價是師生間心靈溝通的過程,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很有意義。“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理解、寬容和期待可以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自尊心和進取心。作業分層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改錯的好習慣,還會讓每個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作業本上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有時也會有學生的反饋,告訴老師他的煩惱和希望、建議,這對增進師生情感、幫助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只要我們記得去發現學生“微不足道”的優點,以自然、真誠、恰當、溫馨的語言予以贊美,就能點亮學生希望的火把。
四、作業分層布置需要注意的問題
分層作業的宗旨是“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為了保證英語分層作業有效實施,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證學生分層準確有效,取得學生的配合,絕不能傷害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2.教師要吃透教材、課標,為設計好作業奠定堅實的基礎。3.實行動態分層,只要學生力所能及,鼓勵學生自主作業,因為有時c層學生也能順利完成b層作業。不可對學生作硬性規定,以免挫傷學生進取之心。4.分層并非放棄統一,作業并不存在內容和知識點上的取舍,只是難度和數量上的不同。
總之,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了過去那種自卑心理,重新樹立起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促進了班級的良好學習風氣,也使得班級中大部分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獲得發展能力,張揚個性,拓展空間,挖掘思維的良性發展,就如愛因斯坦所說:“學校所規定的作業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科學性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31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