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瑤
【摘要】目前大學生支教方興未艾。各種支教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高校校園。筆者有幸被選拔為英語老師奔赴青海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支教。在這過程中筆者學到了很多,但是也引發了對支教及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暑期支教 英語教學 反思
一、支教簡介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一腔熱血,抱負滿懷。在校園內林林總總的社團中,看到“支教”二字總能讓我們精神振奮。我們總想要進入暑期支教的隊伍,成為一名光榮的教師。但是我們真的對支教有所了解嗎?支教到底是什么呢?
支教就是非教師職業者(大學生或者非教師行業的工作
者),一般是到偏遠落后地區支援教育的一種社會性活動。支援教育者沒有任何報酬,甚至需要自己負擔一定費用的公益活動。廣義的支教定義是改善當地教育環境,培養當地師資力量。狹義的支教定義是去到實地的支教行為。
二、暑期支教利弊分析
凡事都有兩面性,大學生暑期支教也是如此。我們在看到他們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應看到其帶來的弊端,并想辦法解決產生的問題甚至形成一種長效機制來防止問題的發生。
1.大學生短期支教之“利”。
(1)開闊受教學生視野,為留守兒童帶去不一樣的溫暖。青海加汝爾村經濟落后,地區閉塞偏遠,大量青壯年人群外出務工,多為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孩子們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接受的思想教育及生活方式都比較古板陳舊。我們去此處支教,能夠為受教學生帶去新的思想和事物。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課程能讓孩子們提前體會到新課改下的教育魅力。支教老師對孩子學習、生活和情感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不一樣的溫暖,并為孩子們平淡無奇的生活注入新鮮感。
(2)為支教地區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支教老師利用有限的教學水平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帶去的筆記本電腦,認真準備的講課所用的教學素材,完全不一樣的教育風格及課程,這一切不僅讓孩子們眼前一亮,對學習有了新的體會,也對當地的老師及教育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我們和當地老師之間的交流也為當地老師以后的教學帶來新的啟發和思想。
2.大學生短期支教之“弊”。
(1)支教志愿者動機不一,且水平參差不齊。在眾多的支教志愿者當中,不乏動機不純之人。促使他們這么做的原因是想換回個人的榮譽,甚至只是想體會下異鄉旅行和團隊生活的快樂。在這樣的目的下,支教這一活動成為個人獲取榮譽和經歷的一個渠道。另外,支教老師多為非師范專業的學生,且本身的水平就參差不齊。無法準確的量定支教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能力。
(2)支教時間短,缺乏監管和傳遞機制。支教時間多為暑假或寒假,時間較短。短期內孩子們接收大量新鮮的東西。可這種短期支教多為孩子們帶來情感和生活上的沖擊。目前缺乏有效地傳遞機制能夠保證該地區支教長期存在。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教學方式需要被監管和體系化。
三、英語教學反思
通過為期一個月的支教生活,筆者發現,青海農村地區的小學對孩子英語教學不夠重視。學校里過度強調語文數學的學習,但是對英語的教學沒有同樣的重視度。所以在這個學校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五六年級的孩子對三四年級就應該掌握的內容在提問時還顯得十分陌生。這一現象引起筆者對英語教學深深的反思。
1.當地教育水平及師資力量受限,英語教學步伐落后。受教地區多為經濟落后,位置偏遠的地方。當地的教育水平及教學條件和城市存在很大差異,尤其體現在英語這門科目上。六個年級卻只有三個英語老師,每位老師需要對接兩個年級,老師教學壓力大。且由于英語老師的匱乏,老師水平也參差不齊。通過課堂教學,孩子反映支教老師和當地老師教授的英語發音有所不同。甚至有的學生對S和Z發音分不清。筆者反思,可能因為當地老師的口音所致,發音不夠純正。因為當地條件受限,導致英語教師匱乏且教學存在缺陷。
2.經濟落后地區對英語不夠重視。筆者所支教的青海加汝爾村,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對孩子英語的教學并不夠重視。通過家訪發現,有的家長甚至只過問孩子的語文、數學成績,對孩子的英語成績并不重視。甚至有的家長表示,孩子沒有機會出國,英語沒有什么用處,學不學都一樣。通過與學校校長的談話中了解,由于老師的匱乏,學校對孩子英語的學習確實缺少重視,現在只能讓他們先接觸下,具體的內容只能等孩子們到縣里上了初中高中再慢慢學習。
那上述兩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由于經濟水平的限制,孩子們沒有辦法接觸額外的英語學習和輔導,學校是孩子獲得英語知識的唯一來源。作為學校,應該加強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視。小學是學生對事物產生正確認知時期,此時介入英語教育對孩子對英語的重視程度有重要影響。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達到將英語放在與語文、數學同樣重視的程度。當地老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加強自我學習,利用課余時間提高英語水平及教學水平,為孩子們英語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學校應該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并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老師與家長攜手,提高孩子對學習英語的重視,如此才能真正將當地小學英語的學習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結束語
暑期支教仍在繼續,利弊兼存。筆者真心希望,學校、老師、家長能夠提高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視。即使條件落后也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孩子英語的學習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非母語的英語而言,孩子對它的學習更為困難,所以更應該從小抓起,提高重視度,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們不輸在起跑線上。希望支教熱潮不僅僅是個人短期善意的行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老師能夠投身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為我國農村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