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中工作,我國農業從業者、農民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現象,老齡化農民相對觀念守舊,為保證農業持續發展、糧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民作為農業生產和運作的核心人群,要求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和更專業的文化知識,適應不斷延長的農業產業鏈、不斷精細化的農業分工和越來越專業的農業耕作等,傳統的單一農業生產過程在當今社會已無法高產和盈利,不利于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新型職業農民要求能夠運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對農業整體市場趨勢進行掌握,具備專業的管理能力、財務能力等,符合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社會化的發展需求。本文概括新型職業農民應具有的基本特征,尋找培養方向,并構建相應的支持體系,使新型職業農民符合“全職務農、高素質、高收入、社會尊重”的基本特征。
關鍵詞:新型農民;職業農民;培養方向;支持體系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0.003
我國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向工業和服務業轉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去城市中工作,新生代農民對土地的陌生感越來越強,目前傳統意義的農村農業人群數量下降、農民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便顯得刻不容緩,一方面,解決“誰來種地”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我國現有的職業農民培養體系,存在專業化分工不足、市場化不夠充分的問題,同時現行培養政策體系不夠完善,具體執行內容相對空洞,針對性差。只有認清這一現狀,同時結合我國國情進行職業農民培養,并研究更有針對性的培養支持體系。
1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向
1.1 有文化
新型職業農民區別于傳統農民的最重要標準就是受過專業的知識培養,具有科普知識、地理知識、生物知識和農業基礎知識。例如,平原地區的地理特征、交通運輸能力、能源設備、水利設施等,這些專業的知識有助于他們有效開展生產,并對農業耕作過程中進行重點指導等。
1.2 懂技術
新型職業農民不應該只讀書,也不應該只懂得出“蠻力”,而應該學以致用,更好地將學到的知識來指導實踐,將經驗和知識進行結合,實現農業創新。例如,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鼓勵他們學習并取得相應的證書,鼓勵大中專院校開展相應的農業技能培訓課,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職業農民發展大軍。
1.3 會經營、能組織
新型職業農民是需要符合市場發展趨勢,具備市場意識,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獲取較大利潤。例如,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抗風險意識與應對風險能力。
2 新型職業農民支持體系
2.1 現代農業產業支持體系
產業布局作為農業發展的重點,需要充分考慮地理因素,如自然資源、降水條件、氣候條件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同時,應該統籌兼顧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牧業等,使農業產業鏈均衡發展。保證生態、休閑、能源農業三者協調發展。擴充農產品的附加產業鏈,擴大涉農經濟組織的技術指導和必要的財政扶持。提供更多的農業型就業崗位,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軟實力,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土壤。
2.2 城鄉一體化制度支持體系
構建城鄉一體化制度支持,一方面有助于農業的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投入,使農業投資和產出水平獲得平衡,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投身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另一方面,農村人口的自由遷徙、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日益降低,城鄉之間的邊緣日益模糊,提高城鄉一體化制度扶持,有助于農村公共設施和服務水平的提升,推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進程。如進一步改革戶籍制度,縮小城鄉福利差距,并且加快對縣級城市的建設,進一步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轉移;同時,為農民提供全面的社會保障服務,例如,村內的交通建設、供水供電供網設施建設、豐富文化娛樂活動,留住農村現有勞動力。
2.3 農業經濟組織支持體系
對農業經濟組織的支持體系搭建,即整合現有農業資源,從產、供、銷的不同著眼點,根據各村的不同情況,設計合理的發展方向,實現職業農民組織化發展,根據不同的農場、農業、農民或農村合作情況,制定不同的組織化發展策略,評選優秀龍頭農業企業、農民企業家、優秀技術人才等,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的發展;加快農民、農村合作的步伐,擴充資金、企業和設備,使新型職業農民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服務觀念,進一步創造規模效益,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3 結語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方向,需要具備專業的農業知識和技能,在市場宏觀政策的導向下,真正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組織”的職業化農民,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自我認同和職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紅梅,霍有光,張國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基于農業現代化視閾[J].現代經濟探討,2014,(01).
[2]朱啟臻.新型職業農民特征、地位與存在形式[J].農民科技培訓,2013,(11).
[3]李俏,李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理念、機制與路徑[J].理論導刊,2013,(09).
[4]許浩.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路徑與舉措[J].中國遠程教育,2012,(11).
[5]回良玉.在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J].中國合作經濟,2012,(07).
作者簡介:吳春梅,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農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