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栽培科學研究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水稻科學栽培研究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迅速發展,水稻栽培科學研究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其中所隱藏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水稻栽培科學研究的精準性、效率性和價值性,就需要在水稻研究中融入現代化的因素,并且進行適當的創新。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科學;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0.016| 水稻在我國的糧食作物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水稻栽培的科學創新和發展,對我國的水稻種植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社會經濟發展十分快速,我國農業科學技術也需要進行提升和改革,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因此,人們需要合理把握水稻栽培的技術,不斷推動水稻科學化種值,促進水稻科學化的順利發展。筆者根據黑龍江區域的實際狀況,針對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分析。
1 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現狀
我國水稻栽培科學創新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即目標特點、重集成特點、現代化特點和機械化特點。水稻的栽培要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斷拓展研究范圍和研究內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生態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損害。因此,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水稻作物產量,提升水稻的質量,從而有效的促進農業發展。這是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我國作物栽培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
水稻栽培科學需要進行多學科的融合和創新,不斷增加新的研究范圍,水稻栽培學包含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和作物生理學等內容,同時也涉及了環境關系和作物的農業化學、土壤肥料學、農業氣象學、植物生態學和植物病理學的相關內容,其中學科也包含了作物生產農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等內容。這些學科都是從作物本身的一個層面或是間接的探索了作物生長技術的有關問題,并且為作物的安全生產、作物健康生產、作物高質量生產、作物高水準生產和作物高產量等內容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2 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措施
針對水稻栽培科學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分別是:水稻耕作制度的改革、水稻抗逆性的增強、水稻質量的提升、水稻種植范圍的安排、提升水稻品質和水稻產量等內容。在促進我國水稻栽培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認識,轉變自身理念,強化政府的支持力度,并且給予適當的政策幫助,使得研究隊伍更加強大,強化研究隊伍的質量,增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國際之間的溝通。
2.1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要融合先進技術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穩步的提升,并且隨著網絡化的不斷深入,現在的各個行業和產業都開始了機械化的生產模式。水稻栽培發展需要融入信息因素和科學技術,通過對農作物栽培生產過程的整體分析和深入研究,構建了動態化的管理決策體系,并且對其進行了動態化的模擬,從而有效保證了水稻的產量,同時也促進了水稻栽培朝著合理化、網絡化、標準化和統一化的方向發展。而且水稻栽培科學更多的加入了現代化的材料,融入了工學、化學和物理學中的先進成果,利用生物技術,探索了相應的水稻栽培新產品。例如農業機械、塑料新制品、納米肥料和新型植物生長的調節劑等,科學技術的使用,不但轉變了水稻栽培研究的方向,還拓寬了水稻栽培科學研究的范圍,而且也有效地處理了過去技術中不能解決的相關問題,從而促進我國水稻栽培科學技術的大幅提升。
2.2 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要實現現代化和輕簡化
伴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很多農村的年輕勞動力涌向城市,從而導致農村勞動力大幅縮減,農村勞動力偏向于婦女化和老齡化層面。所以,農民需要節省時間和精力,保證農村勞動力的充分使用,減少勞動強度。其中,機械化生產就是處理該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不但能夠保證產量的穩定性,還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從而推動我國農村產業的全面發展,這也是實現我國農作物生產商業化、專業化、整體化和區域化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水稻栽培科學創新和發展勢在必行,水稻輕簡栽培是機械化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我國水稻作物產量的重要方式。
3 結語
本文對水稻栽培科學創新和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了分析,并對水稻栽培科學創新和發展中的先進技術以及水稻栽培的創新成果進行了探索,希望能為更好地推動我國現代化農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艷紅,雷恩.氮肥對水稻產量、群體質量及生理特性影響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15,43(12):72-76.
[2]羅建軍.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92-92.
作者簡介:郭玉鋒,在職碩士研究生,農藝師,研究方向:農學作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