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陳惠杰+刁磊
摘要:目的:對制備的大豆異黃酮脂質體進行包封率測定,并對其物理性質進行檢測。方法:采用透析法測定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包封率,并對脂質體的形態、pH值和穩定性進行觀察檢測。結果表明: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包封率41.25%±0.30%,形態圓整,pH值為6.18,穩定性良好。結論: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包封率測定方法可行,脂質體的基本物理性質良好。
關鍵詞:大豆異黃酮;脂質體;包封率
基金項目: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吉農院合字[2015]第231號);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科研項目(項目編號:吉農院合字[2015]第013號)
中圖分類號: R92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0.021
大豆異黃酮(soybean isoflavone)是從豆科植物大豆中提取的一類化學物質,屬于黃酮類化合物中的異黃酮類成分,具有苦澀味和收斂性[1]。大豆異黃酮在常溫下性質穩定,可溶于醇類、酯類和酮類,難溶于石油醚、正己烷等[2]。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結構類似,可與雌激素受體α、β結合,具有類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可降低骨質疏松發生,預防乳腺癌,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婦女絕經期綜合癥的作用[3]。
脂質體(liposome)是采用磷脂及膽固醇等原料,通過適宜的制備方法形成一種類似生物膜結構的包裹藥物的雙分子小囊[4]。脂質體結構能夠降低藥物的消除速率,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增加藥物的體內外穩定性,而且藥物被包封于脂質體內,能夠降低藥物毒性,增強藥理作用[5]。鑒于此,本實驗選用脂質體作為大豆異黃酮的載體,將其制備成脂質體,從而發揮藥物的最佳治療作用。
1 材料
1.1藥品與主要試劑
大豆苷元標準品,純度98%(美國Sigma公司)。大豆異黃酮(含量為80%,大連綠峰食品有限公司)。高純度大豆磷脂(德國德固賽公司)。膽固醇(上海東尚實業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純)。
1.2主要儀器
SP-756P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Scientz-ⅡD型超聲波細胞粉碎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artorius BT25S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公司)。HJ-6A型數顯恒溫多頭磁力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TECNAIG2型透射電子顯微鏡(荷蘭飛利浦公司)。
2 方法
2.1 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制備
稱取處方量的大豆磷脂、膽固醇和大豆異黃酮,置于燒杯中,加入乙醚溶液15.0毫升,攪拌使其溶解,最后加入pH值為7.4的PBS緩沖液3.0毫升,形成兩相系統。將燒杯放入超聲波細胞粉碎機內冰浴超聲7分鐘,倒入茄型瓶中,置于旋轉蒸發儀上,在水浴25℃環境下,減壓旋轉蒸發除去乙醚,再加入pH值為7.4的PBS緩沖液10.0毫升,置于旋轉蒸發儀上旋轉2小時,以分散脂質體,制得溶液用0.22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可。
2.2 脂質體粒子形態觀察
用pH值為7.4的PBS緩沖液將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稀釋50倍,然后滴加到有支持膜的銅網上,再用2%磷鎢酸進行染色,晾干,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粒子形態。
2.3 脂質體pH值的測定
大豆磷脂為不飽和磷脂,易氧化水解,其氧化水解速率受pH值的影響較大,文獻報道磷脂成分均在pH值為6.5時最穩定,用pH值測定儀測定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pH值,評價其穩定性。
2.4 包封率的測定
2.4.1 標準品溶液的配制 取大豆苷元標準品6.0毫克,置于50毫升容量瓶中,用5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到濃度為120μg·mL-1標準品儲備液,備用。
2.4.2 標準曲線的制備 用移液管量取標準品儲備液0.5毫升、1.0毫升、1.5毫升、2.0毫升、2.5毫升、3.0毫升,分別置于10毫升容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釋并定容,得到濃度分別為6μg·mL-1、12μg·mL-1、18μg·mL-1、24μg·mL-1、30μg·mL-1、36μg·mL-1的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260 nm波長下[6]分別測其吸光度,以濃度(C)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2.4.3 加樣回收率的測定 取大豆異黃酮樣品4.0毫克,置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5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取1.0毫升該溶液置于10毫升容量瓶中,分別加標準品儲備液0.5毫升、1.0毫升、2.0毫升混勻后定容至刻度,在260nm下測定吸光度,計算加樣回收率。
2.4.4 重復性實驗 取大豆異黃酮樣品4.0毫克,置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5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在260nm下測定吸光度,重復測定6次,計算RSD。
2.4.5 脂質體包封率測定 將大豆異黃酮脂質體1.0毫升置于已處理過的透析袋中,封口,將其置于100毫升 pH值為7.4的PBS緩沖液中,室溫下磁力攪拌透析4.5小時,透析結束后,將透析袋內樣品全部取出,轉移至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毫升 10% Triton X-100乙醇溶液,充分震蕩,然后再加入50%乙醇定容至刻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其吸光度,計算被包裹的大豆異黃酮含量。另取1.0毫升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置于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毫升10% Triton X-100乙醇溶液,充分震蕩,然后再加入50%乙醇定容至刻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其吸光度,測定大豆異黃酮的投藥量。按計算大豆異黃酮的包封率。
計算公式:包封率%=被包裹大豆異黃酮含量/大豆異黃酮總投藥量×100%
2.5 穩定性的測定
取大豆異黃酮脂質體3批樣品,分別于4℃和25℃條件下保存30天,以包封率為主要指標,同時觀察外觀狀態變化,考察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穩定性。
3 結果
3.1 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外觀形態
制備的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為乳白色的澄清液體,無沉淀及粒子存在,圖1為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外觀。
3.2 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粒子形態
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制備的脂質體,粒子為類球形,分布較為均勻,圖2為脂質體顯微照片。
3.3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pH值測定
測得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pH值為6.18,基本符合要求。
3.4 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包封率測定結果
3.4.1標準曲線的繪制 標準曲線見圖3,經計算得線性回歸方程A=0.0878C+0.2985,R2=0.9994表明大豆異黃酮在6~36μg·mL-1范圍內與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3.4.2 加樣回收率結果 經測定平均回收率104.0%,RSD為2.84%,表明此方法可靠。
3.4.3 重復性實驗結果 樣品中大豆異黃酮平均百分含量為78.76%,RSD為0.27%,表明對樣品中大豆異黃酮的測定方法穩定。
3.4.4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包封率測定結果 脂質體的平均包封率為41.25%±0.30%。
3.5 大豆異黃酮脂質體的穩定性測定結果
脂質體在30天內外觀均勻,無絮凝和沉淀產生。在4℃和25℃條件下存放前15天,包封率幾乎沒有變化,15天以后包封率逐漸下降,30天內4℃時脂質體包封率累計下降10.72%,25℃時包封率累計下降14.81%。結果表明,大豆異黃酮脂質體應該在4℃時保存。
4 結論與討論
制得的大豆異黃酮脂質體pH值為6.18,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其粒子為類球形,分布較為均勻。其包封率為41.25%±0.30%,穩定性考察結果良好,保證了脂質體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高海蓉,張春紅,趙秀紅.大豆異黃酮的研究進展[J].糧食與石油,2009,(05):1-
2.
[2]楊茂區.大豆異黃酮生理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科學.2003,3(03):320.
[3]董李平.大豆異黃酮代謝機理的研究[D].重慶:西南農林大學,2003.
[4]顧和平,陳新,陳華濤.大豆異黃酮藥理效應研究進展[J].江蘇農林科學,2012,
40(09):19-22.
[5]盛劍秋,羅向東.口服脂質體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雜志,1999,8(01):73.
[6]王哲,白志明,田娟娟.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大豆異黃酮含量[J].中國油脂,2005,
1(30)52.
作者簡介:何歡,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藥物制劑。
通訊作者:刁磊,講師,研究方向:制劑新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