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重慶市水資源稟賦條件-水利發展進程-經濟社會發展定位三者之間相互支撐保障和約束引導的分析,揭示了當前形勢下重慶水利發展面臨的瓶頸、機遇和挑戰。從空間管控出發,統籌考慮水資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未來15~20年重慶水利發展原則、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并從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定位和水土資源稟賦條件出發,分別提出了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的未來水利發展布局的思路。文章可為重慶市未來制定相關的水利發展規劃提供技術支撐和參考。
關鍵詞: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水資源稟賦;水利發展;戰略思路
1 基本情況
重慶是我國的直轄城市和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發展優勢。根據國家對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314”總體部署,重慶市制定了“一統三化兩轉變”和五大功能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戰略,作出了建成“三中心兩集群一高地”、實現“三個領先”等戰略部署,對水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水利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直轄以來,重慶市切實轉變治水思路,不斷加大投入,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水利改革,一批重點水源工程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建設相繼啟動,松溉、銅罐驛長江提水等重點城鄉供水工程有序推進,地方性水法規體系初步形成。未來一段時間是重慶市加強五大功能區域建設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水利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條件、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生態安全的關鍵保障,事關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局。
但是,由于重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水資源條件,加之水利工程基礎薄弱,仍存在工程性缺水、農田水利建設滯后、防洪減災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隨著“四化”同步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重慶水利面臨的形勢更趨嚴峻。破解水利新老問題,保障水安全,實現水利又好又快發展,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水資源合理配置體系尚未形成,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2)農田水利建設滯后,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3)防洪減災體系不完善,抗御重大洪澇災害的能力不強。(4)水生態環境風險加大,水資源保護及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亟待加強。(5)水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3 水利發展總體戰略思路
3.1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五大功能區域總體部署和要求,以蓄引提骨干水源和水系連通工程建設為重點,構建分區互聯互通水資源配置格局,保障城鄉供水安全;以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為基礎,建設現代灌區,促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以山洪災害防治和城鎮防洪建設為著力點,完善防洪減災體系,保障防洪安全;以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為引導,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秀美山水城市;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深化水利改革,強化依法治水,構建現代水治理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進程,為“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和重慶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3.2 基本原則
堅持節水優先、優化配置。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格局。
堅持統籌兼顧、系統治理。樹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思想,統籌均衡自然生態各要素,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鄉村、建設與管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系統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針對五大功能區域自然地理狀況、經濟社會條件和水利發展水平,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重點為導向,因地制宜確定水利發展目標、治理保護任務,突出解決重點問題。
堅持兩手發力、改革創新。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兩手協調發力。結合地方實際,深化水利改革,創新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推進水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攻堅,實現重點突破。
堅持依法治水、科技興水。加快完善地方水法規體系,加強水行政執法監督,強化對水資源水環境依法管控,防治水土流失,依法保護江河湖庫和水利工程設施。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推廣水利科技應用。
3.3 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3.3.1 發展目標。圍繞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用15~20年左右時間,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強化水利社會管理,構建與五大功能區域發展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努力實現“清澈三江渝水秀,蒼翠五區巴山青”的美好愿景。到2020年,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體系。到203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水安全保障體系,水利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率先在西部實現水利現代化。
3.3.2 主要任務。要實現重慶水利發展的目標,需從六個方面系統全面地加強重慶水利發展的步伐。一是優化配置水資源,構建互聯互通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二是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建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現代灌溉體系;三是加強山洪災害防治和城鎮防洪建設,完善保障江河安瀾的防洪減災體系;四是加強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健全水資源保護與河湖健康保障體系;五是改革創新水管理體制機制,建立高效規范的水管理服務體系;六是打造山水城市,創建獨具特色的水文化建設體系。
3.4 總體布局
圍繞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總體定位和戰略布局,按照“核心優化、圈層拓展、兩翼提升、生態文明”的發展路線要求,統籌水利發展和改革任務,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引領,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合理確定區域水利發展重點,著力打造城鄉統籌、空間均衡、配置合理、保障有力的重慶水利可持續發展總體格局。
(1)都市功能核心區:優化開發、精細管理。(2)都市功能拓展區:高效開發、水務一體。(3)城市發展新區:重點開發、均衡發展。(4)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適度開發、保護水源。
4 結束語
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水利發展戰略要立足重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統籌協調興利與除害、開發與保護、整體與局部、近期與長遠的關系,根據五大功能區域的定位,明確五大功能區域的供水、灌溉、防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重點任務,對保障五大功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重慶市城鎮化及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重慶市水利局.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水利發展戰略規劃[Z].2014.
[2]重慶市水利局.重慶市水資源綜合規劃[Z].2012.
[3]重慶市水利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水資源保障支撐研究[Z].2013.
[4]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2014年深化文本)[Z].2014.
[5]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2011年修訂)[Z].2011.
作者簡介:朱文蘭(1976,11-),女,漢族,重慶銅梁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水保設計、水利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