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毓含
【摘要】主要針對英語議論文語篇銜接與連貫至關重要,可以說,英語議論文寫作質量完全取決于銜接和連貫的程度,本文主要闡述了銜接的含義,連貫的主要內容,指出議論文寫作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議論文 銜接 連貫
談到語篇中的銜接(cohesion)現象時就不免會涉及到連貫(coherence)。銜接和連貫時篇章語言學(text linguistics)中的兩個重要術語,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Thompson(1996/2000:7)認為,銜接是語篇現象,指的是發話者用來表示語篇的經驗和人際方面連貫的語法手段;而連貫是心理現象,它存在與發話者的頭腦中,無法在語篇層面上找到線索。簡單的說,銜接是語篇的有形網絡,而連貫則是語篇整體意義的無形框架,二者共同作用,建構語篇。
一、銜接
1.銜接的定義。什么是銜接?構成語篇所需要的結構要素與構成句子所需要的結構要素并不完全相同,語篇構成要素或那些能夠使語篇聯系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手段即銜接。它是表示語篇中不同構成成分之間的語法和詞匯關系,即不同的句子或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間的關系的。
例如一段英語語篇:My father once bought a Lincoln convertible. He did it by saving every penny he could. That car would be worth a fortune on wadays. However,he sold it to help pay for my college education.
Sometimes I think Id rather have the convertible.
從以上段落可以看出銜接在英語語篇中的重要性,因為作者使用了很多的人稱代詞,使得指稱同一人或物的指稱語
(通過照應語)很好地保持了一致。另外還有詞匯銜接,由許多具有共同意義成分的單詞構成。
2.銜接的手段。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對另一部分的理解起著關鍵作用,那么這兩部分之間就存在銜接關系。銜接不見得只存在于句子之間,句子之內也存在銜接關系。例如:
If you happen to meet the admiral,dont tell him his ships gone down. (Halliay&Hasan,1976/2001:8)
句中的him,his的理解都要依賴前面出現的admiral,所以是一種銜接現象。Halliday和Hasan(1976/2001)認為,這種銜接雖然在本質上和其它銜接沒什么區別,但是由于句子是有結構的,而句子結構本身就表明句子的語篇性,研究句內銜接的意義就不那么大了。
句際銜接則不同。它們使句與句之間產生了聯系,使一群句子具有語篇特征(texture)。Halliday和Hasan(1976/2001)區分了五種銜接手段: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連接成分(conjunction)和詞匯搭配(lexical cohesion)。Thompson(1996/2000)將替代歸于省略之中。在這些銜接手段中有些主要是形式上的,如替代和省略,有些則主要是語義上的,如照應。而形式和意義又不能截然分開,銜接必須通過語義的選擇,然后以詞語或結構的形式實現。
二、連貫
1.語篇特征(texture)。語篇特征,即語篇所具有的、作為語篇的特性(the property of being a text)。它有三個部分組成,銜接,信息結構和語篇結構。換句話說,銜接是實現語篇特征的一個手段。除此之外,句子內部的語法結構和信息結構以及語篇的宏觀結構也是實現語篇特征的手段。
2.語篇與非語篇。語篇之所以成為語篇不在于它的語法性(grammaticality),而在于它的語篇性(textuality)。請看下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a walk that day. Income tax rates for 1984 have already been announced. What is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regulate? Surely you did not tell her how it happened?
這段話中的每一句都是符合語法規則的,但每句話都引出一個互不相關新話題,不能構成語篇,更談不上連貫。
3.連貫概念的意義。這段組合表面看起來存在銜接關系,看起來是連貫的,但實際上卻沒有語義連貫。從表面上看,第一句的a Ford和第二句的a car存在著詞匯復現關系,但實際上a Ford和a car并非指同一輛汽車。第二句的black和第三句的Black也并不是詞匯的復現,它們之間沒什么聯系,前者的意義是“黑色的”,后者的則是“黑人的”。第三句的discussed敘述的對象是Black English,而第四句的discussions指的卻是“總統之間的討論”。第四句中的week與last連用,特指剛過去了的那個星期,第五句中的a week則是類指用法,相當于any week。第五句的days與第六句的every day也毫無邏輯聯系,當然更談不上連貫。第六句的cat是特指用法,第七句的cats則是類指用法。第八句的the cat指的是某一只特定的貓,它與第七句的cats沒有什么直接聯系。第八句的the mat與第九句的Mat也沒有聯系,因而也更談不上連貫。雖然這個例子中的句子之間不存在語義上的連貫,但給人的假象卻是連貫的,因而有的語言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假連貫(pseudo-coherence)。
以上我們以例子說明了不同語言學家對銜接與連貫關系的不同看法。有人銜接不能夠保證連貫;也有人認為銜接與連貫沒關系,不能通過形式特征來判斷。然而,語篇畢竟是由形式特征來體現的。到目前為止,從形式特征來研究語篇連貫的唯一途徑是通過語篇的銜接機制。
三、結語
銜接是將語句聚合在一起的語法及詞匯手段的統稱,是語篇表層的可見語言現象。銜接,從語篇生成的過程來看是組句成篇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從業已生成的語篇來看是語篇的重要特征之一。連貫是詞語、小句、句群在概念、邏輯上合理、恰當地連為一體地語篇特征。連貫的語篇有一個內在的邏輯結構從頭到尾貫通全篇,將所有概念有機的串結在一起,達到時空順序明晰,邏輯推進層次分明的效果。連貫是將一個個詞語、小句連成更大的語義結構的一種邏輯機制,連貫是交際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
參考文獻:
[1]趙夢婷.英語專業學生議論文寫作主位推進模式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