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語言輸出在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了探討語言輸出的作用,本文將主要關注語言輸出的三個功能。為了鼓勵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和提高其學習效率,本文將根據語言輸出在學習語言中的作用提出一些教學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語言輸出假設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
一、引言
Merrill Swain博士根據她在加拿大主持的法語浸沒課程項目,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設理論。Merrill Swain博士與克拉申的看法不同,她認為過少的語言輸出會妨礙學習者的二語習得進程,使得學習者不能達到較高的二語水平。通過研究,Merrill Swain認為只依靠可理解性語言輸出不能提高語言能力的各個方面。她認為在特定條件下,語言輸出在提高二語學習方面發揮的作用與語言輸入截然不同。Izumi在2002 年用心理語言學的基本原理論證了語言輸出假設理論。Mackey在2002年實證了強制性輸出這一概念。VanPatten在2003年指出,語言輸出是二語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語言輸出是為了交流或表達意義。因此,可理解性語言輸出不僅僅有助于高效正確地輸出語言,也能提升二語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
二、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的功能
鼓勵學習者多進行語言輸出有很多好處,Swain(1995)列出了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的三個顯著功能:假設檢驗功能,元語言(或反思)功能 和注意(或觸發)功能。這三種功能涵蓋了語言輸出這一過程的主要優勢。
首先,通過語言輸出,學習者可以測試他們關于目的語的假設是否成立。在語言輸出時,通過意義協商這一過程,學習者被迫地說出更確切的目的語。語言輸出是檢驗學習者說出的目的語的準確性的有效方法。當學習者用目的語進行語言輸出時,他們會得到別人的反饋。這些反饋會幫助學習者意識到輸出的語言的錯誤,然后再一一糾正。根據Izumi 2002年的研究,研究者發現通過語言輸出,學習者可以意識到之前的語言輸入中的語言點。語言輸入也有助于學習者吸收目的語的語言結構,幫助學習者發現自己的語言輸出與接收到的目標語的語言輸入之間有何不同之處。Izumi也指出,在學習者進行目的語的語言輸出之后,馬上讓學習者接受相關的語言輸入能更有效地使學習者注意到他們的中介語中的不足之處,所以他們可以通過強迫性語言輸出來更好地學習目的語的語言知識。
其次,元語言(或反思)功能指的是語言輸出能給學習者提供機會讓他們對別人輸出的語言和自己輸出的語言進行反思。語言輸出使學習者可以內化語言知識,并用這些語言知識在不同的語境中對自己輸出的語言進行句法加工。這一過程能讓學習者更流利的輸出目的語。大量的語言輸出能讓學習者孰能正巧,進而“自動化”地輸出目的語,這也是Swain在1993年提出的流利功能假說。不僅如此,語言輸入也會加深學習者對語言形式,語言規則以及規則與意義之間關系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礎選擇更恰當的表達方式,讓自己的語言輸出更準確。
最后,語言輸出也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促進學生學習。當學生試圖輸出目的語時,他們會意識到他們犯的語言錯誤。所以,通過語言輸出,學生會更關注他們的語言問題。
語言輸出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迫使學習者理解他們之前接受到的語言輸入。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比較自己輸出的語言和目的語來使自己輸出的語言更接近目的語。語言輸出的注意功能指的是,在用目的語表達自己意志的時候,學習者會注意到自己中介語的缺陷。學習者在嘗試用目標語表達意思時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會促使他們搜索腦海中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或者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
三、語言輸出假設理論的教學啟示
平衡學習者的語言輸出和接收到的語言輸入是很重要的,教育者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輸出。從教學方法上看,以下建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
首先,老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將教學重點放在鼓勵學生語言輸出上,讓學生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發現他們自己的語言問題。為了提高語言輸出活動的趣味性,老師應盡量設置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活動主題。學習者在進行提升語言意識的活動時,能有效的鍛煉他們的注意策略。
在學習者進行寫作和口頭表達的訓練后,如果能及時接收到稍高水平的語言輸入,就能有效地拉近他們自己的中介語與目標語之間的距離。學習者通過這一過程提高了自己的中介語水平后,就會更積極地嘗試語言輸出。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讓學生完成一些語言重構的任務。Kowal和Swain的研究表明,在聽一則目的語的故事時,如果能邊聽邊記筆記,就能很好的完成之后的復述故事的任務,進行語言重構。在語言重構的過程中,學習者將接受到的語言輸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輸出,然后在最后的評估和糾正環節得到反饋。除了上述的方法,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戰勝羞怯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個積極的環境能幫助學生緩解在語言輸出過程中的緊張與焦慮。
任務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進行語言輸出,而且老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當幫助者的角色。老師不僅僅應該對學生的語言輸出給出專業的評價,而且也應該容忍學生的一些小的語言錯誤,來鼓勵學生更多地進行語言輸出。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英語老師們越來越了解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被應用到課堂上,鼓勵學生更多地嘗試用目的語進行語言輸出。
參考文獻:
[1]Caiyao,L.(2011).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Krashens Input and Output Hypothesis.Overseas English.
[2]Schmidt,R.(1990).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s.11(2):pp.129-158.
[3]Swain,M.(1993).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50,pp.158-164.
[4]Swain,M.(1995).Focus on form through conscious reflection.In Doughty,C.and Williams,J.,editors,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64-81.
[5]Swain,M.,& Lapkin,S.(1995).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s,16,pp.371-391.
[6]Thornbury,S.(1997).Reformulation and reconstruction:Tasks that promote ‘noticing.ELT Journal.51(4):32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