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婷
摘 要:近幾年,我國住宅市場發展迅速,住宅設計從生存型逐步向功能型、舒適型轉變,開始出現體現人文關懷、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理念的住宅。設計使人們提供舒適、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間的同時,還能在其全壽命周期里,實現資源最大限度的整合,以降低對我們生存環境的破壞,實現建筑與自然的融合。本文在此從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出發,對設計過程中的幾個關鍵要點做了逐一的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筑;應用;形體
一、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標準
綠色建筑應尊重自然、保護生態、與自然協調發展,盡可能減少人工環境對自然生態平衡的負面影響。綠色建筑要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綠色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要求建筑空間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綜合性,使用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綠色建筑應具有獨特的建筑技術和藝術形式表達現代生態文化的內涵和審美意識,創造自然、健康、親切舒適、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具有傳統地方文化意韻和現代氣息的建筑環境藝術。
二、綠色生態建筑理念在設計中如何體現
1、規劃的前瞻性
在進行建筑的設計時,思想中就要存在著綠色生態的理念,要根據當地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建筑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同時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建筑布局,在達到建筑要求的同時盡量減少對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影響,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貌,這是建筑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現代的建筑師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2、水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
水是最寶貴的生命資源,在建筑的設計中經常會出現破壞植被的現象,而這是不符合綠色生態建筑理念的,在建筑設計中應該盡量的減少對植被的影響,盡量的利用現代的科技提高對水的利用率。在建筑物內部也要做到節約用水,可以通過節水器具的選擇來實現。
3、靈活設計的方向
通過標準規劃,適于加熱、通風、空調系統、動力及通信系統的靈活基礎設施建設將對未來需求的靈活可變的設計融入發展之中。建筑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到其擴展需求,這也是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的一種有效措施。這就要求在設計的時候材料的選擇要謹小慎微,要避免使用一些改造困難的材料,促進建筑的維修性與更換性,提高建筑的維護功能。
4、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和使用
一些傳統的技術與材料已經漸漸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節能,綠色生態建筑發展的需求,已經無法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促進了新材料的不斷開發,新技術的不斷創新。
三、建筑設計具體的一些要點分析
1、建筑總平面設計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現場資源,減少建筑能耗以及改善室內環境,合理的朝向設計能使建筑物從陽光中獲得人量的能量,居住建筑往往平行布置,并宜呈南北向,同時彼此之間留出足夠的間距保證冬季有充足的陽光。建筑物的體形系數(建筑物的表而積與體積的比值)直接影響建筑物能耗的大小,體形系數越小,建筑物耗能越小。在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模式大,故應規劃選擇合適的建筑層數。建筑方案設計時應減少建筑外墻面積,合理的控制層高。建筑層高確定時,對于一定的建筑而積,都有與之相適宜的最佳節能樓層數。同時應盡量減少建筑平面的變化,采用規則的平面形式。
2、建筑形體設計
建筑形體與建筑空間系統不但是節能建筑的必要構成條件,更是地域性建筑特色的本質表現。建筑形體和和室內空間的熱能耗有著密切關系,而建筑熱工性能又是衡量建筑能耗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通過建筑體型系數(k) =建筑的外表面積(A)/建筑體積(V)計算出來的。建筑體型系數小,則建筑比較規整,可以減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通過外界面的熱工損耗,反之體型數大則便于組織自然通風。合理把握建筑的形體系數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環節。
在建筑單體設計中,可多引入別墅的理念。利用類似與別墅造型中屋頂、門窗、陽臺、線角、建筑飾面肌理豐富多樣和完美地與自然山水環境結合的特點,能夠表達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樸實原則,而且從綠色建筑理念出發有利于建構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此在設計中,應該打破傳統住宅板樓給人以單一的行列式的印象,利用變化的坡屋面爭取陽光,減少雨水滲漏。 在窗戶、陽臺造型設計中一方面,可利用大塊玻璃為室內補充陽光,不僅可減少滲透損失,另一方面利用框格、門窗多樣統一的變化手法創造類似別墅的建筑語境,可給人親切、宜人、舒適的心理感受。
3、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風等有利因素
自然界的風能、光能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應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不但可以節約大量照明用電,還能提供健康、高效、自然的光環境,從衛生的角度看,充分的日照還可以起到殺滅細菌和病毒的目的。良好合理的自然通風能有效排除室內污濁的空氣,改善室內空氣環境,提高空氣舒適度。還可有效降低過渡季節空調設備的運行時間,節約能源。自然通風和采光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通過綠色建筑設計可以增加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進而實現優化室內環境、節約能源的目標。
4、有效實現建筑綠化
綠色建筑設計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建筑用地范圍的綠化,綠化率也是綠色建筑的一個重要指標。為此,可以通過加大建筑物周圍的綠化面積,在其周圍合理種樹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抵擋一定的太陽輻射,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弱噪音調節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從而實現建筑的節能環保。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建筑內外空間等特點,加入建筑的綠化因素,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質量,這樣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加舒適環保的生活環境,而且也顯著提升了建筑的生態以及人文價值。
5、與建筑相關聯的其它專業設計
(1)水專業設備:水的利用方面也要本著節約的原則,除了選擇節水、節能、低能耗的衛生器具和設備外,對于年平均降雨量在800mm以上的多雨且缺水地區,應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等特點,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處理、儲存、利用等配套設施,對屋頂雨水和其它地表徑流雨水進行收集、調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應根據匯流條件和雨水水質考慮設置雨水初期棄流裝置,根據雨水利用系統技術經濟分析和蓄洪要求設計雨水調節池,收集利用系統可與景觀水體設計相結合,優先利用景觀水池調蓄雨水。
(2)電氣設備: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建筑電氣設備,在設計中,應選擇低耗能、環保類產品,同時對于電氣線路的設計也應合理,盡量減少材料。
(3)采暖空調:對于采暖空調,首先,在建筑的體形設計上應該盡量減小體形系數,選擇合適的窗墻比和熱阻值大的的墻體材料,以盡量減少建筑能耗;并采用滿足能效比要求的節能型空調,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實際設計過程中應貫徹綠色理念,利用性能化分析手段優化設計,協調各個專業,選擇適宜技術,從而實現建筑對環境影響的最小化、建筑性能的最優化及建筑能耗最小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偉.綠色建筑設計初探[J].建材與裝飾.2014(5).
[2] 夏麟.綠色建筑的設計革新思路[J].建筑技藝,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