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1世紀,學生培養重點講的就是創新。然而,在教學上我們教師隊伍要以身作則,全面改革教學方法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摒棄傳統的、老舊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出和實行新的教學辦法,只有勇于實踐、善于實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建筑制圖是建筑專業學生大一就要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所以我們制圖老師的任務是艱巨的,如何教好這門課程便成了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為此,我通過近兩年的教學和借鑒一些資深老教師的經驗,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辦法,希望能在教學中能夠被其他教師加以運用。
關鍵詞:創新;改革;實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237
1 建筑制圖目前的教學方式
建筑制圖是高校學習建筑專業相關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如果這門課學不好,就會影響后續建筑CAD的學習,將來從事工作就會遇到很多無法想象的阻礙,顯然這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這門課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很多同學感到迷茫,甚至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也覺得這門課很難,這樣一來如何能讓學生聽懂這門課,進而學好這門課并在將來的實習與工作中培養過硬的識圖與繪圖能力,便成為了我們老師艱巨的任務,作為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去想方設法讓學生們學好這門課。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利用板書進行講解,但是這樣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遇到復雜和抽象的部分就難以表達清楚。我曾經聽一位老教師講課,有一道畫法幾何的例題空間錯落關系非常復雜,這位老師為了使學生能區分它們的空間關系,就用不同的顏色的粉筆畫,但我發現有一些粉筆的顏色非常淺,距離遠就容易看不清。還有一些粉筆看著顏色挺分明,一畫到黑板上,顏色就難以區分了,尤其是到后續的建筑施工圖部分就更難以表達了。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與接受,不能主動思考和創新。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我通過這兩年的教學經驗,研究了幾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學生學好這門課,他們分別是實體建模、利用電腦軟件建模和動畫演示、組織學生去施工現場進行實習、互動式教學和鼓勵學生參加繪圖大賽。
2 教學方式的幾點創新
2.1 學好畫法幾何部分,建立空間感
畫法幾何是基礎,只有讓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才能夠建立強大的空間感,對空間的線條關系了如指掌,畫法幾何部分中重要的內容是組合體這一章,里面列舉了生活中常見基本形體的投影特點,例如有正方體、長方體、椎體、臺體、圓柱、圓錐和球等等,而建筑中的構件正是由這些基本形體組成的。然而,體由面生、面由線生、線由點生,如果我們搞不清空間中點、線之間的關系,對于面、體之間的關系就會更加茫然,可見畫法幾何部分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在畫法幾何部分的學習,我們要給學生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畫法幾何部分的學習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我們主要應用兩個辦法基本就可以讓學生學會這部分內容,第一個辦法是模型法,用廢紙或者橡皮泥去制作基本的形體,然后在空間旋轉或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第二個辦法是利用動態圖的方法,這樣學生就會一目了然。通過這兩種辦法,再結合老師的詳細講解,加上學生課下的勤加練習,基本就可以學好畫法幾何這部分內容。
2.2 實體建模法
史密斯模型是基于外國一棟別墅的實體模型,在網上給出了詳細的圖紙以及設計資料,很多高校的學生都紛紛買來材料進行模型的制作,通過觀察我覺得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就在網上買來材料,給學生分組進行模型制作。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模型的制作,我想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如果學生選擇制作模型,就可以不用進行平面圖部分的實訓繪制練習,而很多同學恰恰喜歡制作這種模型,他們便積極投入進行制作。然而,要想制作出精確、美觀的模型,學生們首先必須能看懂模型的平面圖,這也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學生通過一段時間觀察,能精確的想出各層(共3層)之間的關系后就投身進行模型的制作部分了,如圖1,這是其中一組做的比較好的模型。
通過建立史密斯模型有幾點好處:(1)鍛煉動手能力(2)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而從不同的方向進行引導(3)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利用電腦軟件建模和動畫演示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僅僅利用板書和多媒體這兩種手段來進行講解,空間想象能力薄弱的學生就會感覺到乏味,課程進行到一半,他們就會走神、犯困,最后的結果是導致課程的失敗,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會適當的使用電子圖版和動態動畫進行演示,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我們也會運用Solidworks等三維軟件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間思維和培養他們通過平面圖聯想物體實際形狀的能力。
通過軟件建模和動畫演示的幾點好處:(1)立體感強(2)易于上手,讓學生早點接觸軟件進而為將來的學習打下鋪墊(3)軟件建立的模型便于修改。
2.4 組織學生去施工現場進行實習、學習觀察新的構件與構造形式
在建筑行業中,有很多結構構件是非常復雜和抽象的,僅靠我們教師單一的進行描述,學生是很難想象出來的。同時,還有很多構件不是漏在外面而是埋在結構內部的,當學生無法想象出具體實物時,就會感覺到迷茫,進而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很多同學根本都不知道最簡單的鋼筋是什么,那么他們根本無法融入課堂。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把課堂移到課外,帶領同學們親自去建筑場地進行認識實習,認真觀察每一個構件,包括它們的形狀、功能和作用,加上工地師傅的講解,會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當我們再次回到課堂上講解時,大家的腦海里都已經有了這些構件的圖案甚至十分了解他們的作用,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能聽懂課,看懂圖,進而也就慢慢的學會了如何去畫這些構件的投影圖了。
2.5 增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分組準備某一節內容進行講解
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成為這門課程學習的主角,我們老師適當的進行輔助。但是當今的大學生都有一個缺點,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了別人的照顧與索取,即使我們如何鼓勵,他們都顯得毫無在意。基于這種情況,我想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和他們的利益掛鉤。于是我精心策劃了一個方案,那就是和平時分相關,我把學生分成幾組,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講課,至于講什么內容,我會精心挑選該門課程的主要部分分配給各個小組,然后學生回去看書,上網查詢資料,通過小組研究探討如何制作講稿或者幻燈片進行講解,在講解后有什么重要內容沒講出來,或者有些內容講解不清,我會給予詳細的補充。與此同時,我會請一些制圖老師來做裁判,對他們的表現進行打分和分出名次,排名靠前的小組,我會相應的加取他們的平時分。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大漲,大家進行激烈的競爭。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通過這種辦法,學生由被動變主動,不但掌握該部分的核心內容,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演講能力,在未來的就業中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2.6 鼓勵學生參加繪圖比賽,學長帶動參加結構大賽
在這門課中,繪圖實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繪圖實訓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個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要求一定要特別嚴格,各個線條的畫法必須嚴格遵照國標要求,各個構件必須正確搭接,內部鋼筋的擺放也絲毫不能錯位,學生不能帶有一絲馬虎和對付的態度,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和做事風格。對于將來進設計院工作的同學會有很大的幫助,以致將來他們在工作上不會犯下嚴重的錯誤而丟掉飯碗。在該門課中,總共安排五個部分的繪圖練習,它們分別是:1平面圖(包括底層平面圖、標準層平面圖和頂層平面圖);2立面圖;3剖面圖;4詳圖(包括樓梯詳圖和重要構件的詳圖);5結構施工圖(包括樓板、梁和柱的施工圖)。當學生具備了這些基本的制圖能力之后,我們要在大一階段鼓勵他們參加學院每年舉行一次的制圖大賽,大一同學主要參加手工繪圖大賽。圖2是一名大一學生的參賽作品,為了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賽我們制定了獎勵辦法,如果獲得名次我們會頒發證書和獎品,這對于將來獎學金的評定和就業都是有一定幫助的。這樣的獎勵是十分具有誘惑力的,所以每年大家都會踴躍報名參賽。同時,我也會鼓勵大一同學在學長的帶動下參加結構大賽,這樣一來就會進一步增強他們的結構意識,圖3是一組參賽同學的獲獎作品。
3 結論
對于教師,我們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如何教好自己的這門課程,是我們每位人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如果一味追求安逸而選擇簡單的、守舊的教學方法,不僅會有辱我們的使命,同時也會坑害了下一代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也只是一味的復制而缺乏實踐、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無論是學習哪一門課程,只有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迅速入門,進而有所發現和開拓創新。所以,一門課程的學習,不僅需要我們老師采用靈活的、好用的教學方法,同時也需要學生的大力配合,才能共同實現。
參考文獻:
[1]蔡衛國,馬莉莎,姜忠愛,馬廣東,周立彬.基于網絡的工程制圖課程教學平臺的構建[J].實驗室科學,2012(03).
[2]王強.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黃向裕.剖視圖的課件研究與制作[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7(04):149-150.
[4]陰煥榮.多媒體動畫演示在建筑制圖“三面投影”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2(08):267.
作者簡介:馬良(1987-),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